主目錄 | 其他文章

遊戲評論

人龍TPS﹣《Binary Domain》
文:傑特

本來這遊戲應該是比《ASURA'S WRATH》還要早買的,但水貨價錢實在貴得太過份,等行貨到時才買得下手﹣唉!日元什麼時候才回到六五算那美好的日子呢?

人龍引擎進軍TPS
雖然會有些例外﹣但我們都知道北美市場不是FPS就是TPS當主流,所以日本遊戲廠一直都想推出同類遊戲和北美大廠搶生意﹣不然以這類遊戲在日本一直「拍烏蠅」的現實來看,跟本不會有遊戲廠跑去開發這類遊戲。而作為SEGA最後的希望(苦笑)的人龍工作室這回背起開拓這個市場的重要任務,只是他們既不是使用現成的遊戲引擎,而是以他們的招牌引擎、即所謂的「莎木引擎」來開發TPS。雖然看來莎木又或者人龍好像和TPS沒什麼關係,但基本上二者都是以第三身視點來遊戲,要作成TPS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而之前的《人龍 of The End》本身就已經是一隻TPS了,有了這個經驗這回開發《Binary Domain》當然更得心應手,事實上從畫面和光源的表現來看他們已經能將PS3的機能發揮得相當好,或者可能比不上北美的大廠,但在日本遊戲界倒也真的數一數二了。

人和機械人混血?
一直以來日本遊戲很多都是賣故事,而且還要是有點說教的故事,像小島秀夫就是很典型的說教型遊戲人。這回名越稔洋在《Binary Domain》也不例外地要在故事中帶一點主題,而主題就是:究竟人和機械的限界在哪裡?而最絕的是名越為了讓機械人和人類混成一體,想到的不是類似義體的做法(像《攻殼機動隊》就是這一類,除了靈魂和電子腦之外全部都是機械),而是讓機械人的人工子宮懷了人類的孩子!先不管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但這真的出現了一個很特殊的結果,由於機械人那方的DNA可以自行控制,那生下來的人類就會比人和人生下的孩子更安定,能力更強。不過這種Hybrid種卻成了既不是人也不是機械人的奇異存在﹣說是人但身體的一半基因是機械人設計出來、說是機械人卻有血有肉,亦即是說Hybrid並不是機械人和人的混血兒,反而像現在的機因改造生物。

探討並不深入
雖然名越想在遊戲的故事模式探討人和機械人混種出來的生物的定位,以及機械人無限地接近人類時的結果。但在遊戲上並沒有很用心地去談這些問題,像新堂知道跟著自己十年的少年竟然是機械人的痛苦,又或者丹知道菲竟然是Hybrid種時的反應都寫得不很深入,有點水過鴨背的感覺,沒有辦法抓到重點。不過如果以一套荷里活電影的標準來看又有點太過說教,變成在主題的表現上不夠深入,但娛樂性又有點不足,這種劇情可算是近年日本創作界常有的現像,就是反派不像反派,總覺得單純的邪惡敵役太膚淺,所以加入了一堆過去又或者大道理。如果是日本玩家應會很吃這一套,但美國的玩家就有可能覺得太婆媽了。

總結
扣掉故事的話,其實遊戲相當不錯,故事模式也要七、八小時才能破關,以一個主打是連線戰鬥的遊戲而言這個故事模式已經算很長了。難度算可以,easy的話即使筆者也不覺得太過難玩,而且真的由頭打到尾,交代故事的部份並不多,算是相當「抵玩」的。至於賣點之一的同伴系統其AI之笨真的教人直搖頭,雖然這遊戲是以連線對戰作重點,但故事模式的同伴也不要如此笨吧?特別是敵人的數量又多到沒有同伴打不下去的程度,偏偏他們老是在你面前走來走去捱子彈(玩家射的),相當煩人。至於指揮系統其實不大有用,基本上只要叫他們射擊同前進就好,其他指令差不多沒用過,可算是相當笨拙。敵人倒是花樣很多,而且好幾隻真的打到手軟,不過最難的卻不是那些巨大首領,而是不斷湧進來的雜魚,四方八面子彈橫飛同伴又幫不了忙,打得相關當累。反而最終首領只要用電磁炮就可以暫時封住動作,再衝過去硬掃就行,反而更容易打。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