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深度評論

鬼佬遊戲,實在是...《HITMAN 4 BLOOD MONEY》
文: 傑特

  對於英文完全不行的筆者來說,也只有在五窮六絕的遊戲大淡季才會跑去玩一些美國遊戲,還要是既不萌又不燃的美國佬遊戲更只有這個時間才能忍受,不然這遊戲只要晚一個月的話,筆者就一條大條道理放棄這玩意而大玩『韋基利檔案2』了(笑)。

  

殺手版MGS?

  雖然之前的數集筆者不但沒玩過,甚至連聽也未聽過(典型日奴型遊戲玩家的通病:以為世界上只有日本遊戲),所以對這遊戲的背景是一問三不知的,而由於英文差勁所以也沒有耐心去看英文劇情。而這遊戲給筆者的最初感覺就是極重MGS味道,玩家當的主角光頭殺手要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潛進去敵人的陣地,然後殺死目標人物再逃出,由於那光頭殺手不是Rambo,所以必需要變裝,利用版面的格種設施來前進,並殺死對手。但也不能像其他遊戲般屍體隨便一掉就了事,還得處理後才能前進。從這種玩法加上那個警戒系統,以及各種行動都給人一種極重MGS的味道,同樣都是『潛入』為遊戲的重點而不是殺人,所以主角並不能太捱子彈,一不小心就會被殺死,而且手上的火器全部都要檢的,玩起來十分刺激,也更考玩家的智慧,也算是另一種解迷遊戲。

  

不過好似唔湯唔水

  作為這種『類MGS』遊戲,基本條件就是玩家必需要有各種不同的動作潛入動作,以及強調其動作性的一面,即使不好完全抄足MGS的操作,但最少也要像《Bio Hazard 4》般玩多一些QTE操作吧?但遊戲卻採用最經典(即最老土)的bio式操作,很多地方都不是要玩家的手指夠靈而是傳統拿道具做對行動過關的。而比起這個更麻煩的是很多操作都很半調子,像狙擊槍之戰還以為會像MGS般有個狙擊望遠鏡,可以描著遠距離的敵人攻擊,但左按右按都找不到!結果只能以主觀視點來描敵人,打的距離只有數十公呎,那怎能算是狙擊?另外沒有雷達跟本不知道敵人的位置,結果最後還是要硬踫硬地殺,但慘在遊戲的武器和子彈又有限,但使用鋼線來殺人效率又低到離譜,更沒有各種格鬥技CQC之類,玩得很辛苦。此外很多地方都是強制使用某種道具來過關,第一次玩如果是rookies的話會告訴你如何過關,但第二次只要照著之前教的玩法就可以輕易過關,即使敵人AI再高沒有用,因為遊戲的本質不是MGS而是Bio系,玩過一次知道過關方法之後其實就不難,不像MGS這類主要看玩家的技術,即使知道也要靠玩家的技術來過。

  

乜野操作同視點黎架?

  雖然遊戲的系統好像唔湯唔水,但如果操作好的話其實也不是問題,可以用來換換口味。但問題是這遊戲的操作實在有夠亂七八槽,首先是L3來操作角色移動不是問題,用R1來使用武器也沒關係,但竟然要用R3來控制視點和武器?這是什麼天才系統?單是移動角色來避敵已經是集精神,還要用R3來攻擊目標?當我是周百通可以一心二用雙手互搏嗎?其次就是換武器的系統超麻煩,換一次武器都大費工夫,而武器的使用指示又不足,讓筆者看著那技狙擊槍時完全不知怎樣使用。視點又古怪,其實這類遊戲最實際就是MGS的地圖式視點,但這樣卻可以用R3來調節,但玩家在行動時視點是不會自動地回到背後視點的!結果邊行就要邊用右手來轉換視點,又沒有一按即跳回背後視點的便利設計,對於有『遊戲暈機症』的筆者玩過半小時就開始支持不住,再玩半小時就嘔到一地都是了。其實這種問題不單是這遊戲有,很多美國遊戲都有這種問題在,不知是想証明遊戲是全部都是即時運算還是美國人先天沒有這種毛病兼個個都可以一心二用,總是要玩家不停地轉視點,然後就作嘔關機。難道這正是遊戲開發者的希望?讓玩家真正的『每玩一小時,就要休息十五份種』?實在教人感動,遊戲開發者竟然為玩家的健康設想到這種地實在很感動,感動到筆者嘔吐不止,實在厲害。

  

reviewer profile   

附帶一提,這遊戲的畫面實在有夠醜,實在無法理解美國人的美學觀念。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