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業界總結篇﹣看日本遊戲界2002-2005
文:傑特
有一就會有二,既然談到過去三年的遊戲,自然也會談到過去三年的日本遊戲界了,這三年可說是風起雲湧的時代,多家大公司合併、美國黑船入侵日邦格大陸、手提機再起大戰等等,差不多夠寫一本書。由於這些事件以前筆者都曾以專題作文,所以下面的主要是從今天的角度來重新檢視這些事件,看看有沒有新的觀點和結論跑出來。
黑船來襲﹣Microsoft和Sony的太平洋戰爭
筆者記得最初在本誌寫專題時就已經討論過這一場遊戲界的太平洋戰爭了,當時XBox才剛登場,亦一如所料在日本吃了敗仗,轉眼間過了三年,XBox “2.0”360也即將登場了,而戰艦也由之前的黑船變成了白色母艦,甚至連引擎也不再是Intel而改用IBM,至於對手的PS3不約而同的改用IBM的引擎,可以說這場戰爭名符其實是IBM打IBM,如果將商業市場轉成軍需產業的話,那IBM其實和那些大發戰爭財的武器公司沒兩樣。
而正如當年所料,Microsoft的第一代遊戲機產品顯然是失敗了,不論主機做型還是宣傳都差強人意,完全是花了很多錢但沒有相應的回報的教科書級範例。雖然XBox 2.0(笑)在主機的造型上有了大翻新,但巨體依然,看來Microsoft並沒有積極地為XBox 360收身,雖說可以橫放但也不能算是一個不佔地方的設計。不過比起主機的設計,最重要還是策略,要如何去吸引那些不滿PS2和PS3的廠商為XBox 360開發遊戲才是最要緊的事,不然沒有遊戲說什麼也沒有用。的確,網路遊戲是XBox的一大強項,但從現在網路遊戲在家用機的發展也引證了筆者之前的論調:在家用主機上制作網路遊戲,在技術上是完全沒有任何難度,但先天上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和廣大的電腦網路遊戲一拼的!人家電腦上網差不多已是標準配備,而且現成的軟件一大堆,不論在硬件上和軟件上電腦都佔有絕對優勢,結果走下來除了那幾家大廠有這個本錢可以開發網路遊戲之外,其他廠都乖乖的開發一般單機遊戲,那XBox的最大武器自然無法發揮。
至於Sony,是因為成功的公式就不必改了嗎?新的主機PS3名符其實是PS2的後繼機,應有的仍有(往下兼容),沒有的繼續要錢買(硬碟),強項依然是強項(強大的影音機能﹣雖然和遊戲沒有太大的關係),差勁的仍舊差勁(遊戲難以開發)。都不知說是不求上進還是堅持原則好。而PS3唯一算是優勢的不是主機性能,而是支援BR-DVD格式,不過這種優勢能不能成為主機的實際優勢仍是未知之數,因為不像DVD般差不多所有電像製品都必需使用,事實上絕大部份的影音製品根本沒有使用BR-DVD、或者說是HD制式的必要。採用BR-DVD格式能不能真的像當年DVD替PS2帶來勝利仍是天知道。
至於任天堂則一副偏安之勢,反正他的NDS現在已證明是一件比PSP更成功的遊戲機產品,而真正的玩家也漸漸發現PSP除了用來看影片之外,實際能夠吸引玩家的遊戲不多,但NDS卻利用Touch-Screen能創造出與別不同的遊戲環境,讓玩家有新鮮的遊戲經驗。再加上仍有一定市場的GBA SP,任天堂在手提機仍是壓倒性地優勢,即使家用機不振也不大在乎,一如apple由於iPod實在太過強勢,所以他們才敢一早宣佈轉換intel cpu,冒著現在的產品沒有人買的風險。而且任天堂的遊戲開發成本低,低本的話那利潤自然高,附合有錢賺就好、不追求市場佔有率的"apple方程式"。
而隨著兩部新機在差不多的時間內發表、發售﹣由於要避免拖得太晚而讓對方站穩陣腳,所以一定會在很接近的時間內發售,相差應不會差過三個月。主機戰爭進入另一個新的回合,而Microsoft經過這幾年的交學費時代,他們對於如何打這場仗會更有心得,相當給Sony的壓力只會更大,反觀開發思維完全沒有任何改變的Sony能不能對抗這個強敵很大程度要看對手有沒有犯錯,因為他們似乎沒有反省自己在PS2、PSP上的失誤而得到的教訓。這樣下去除非Microsoft犯上更大的錯誤,不然這種優勢只會被一步步地吞食。
但像Microsoft這種身經百戰的巨龍公司,你以為同一樣的錯誤會再犯嗎?
遊戲開發的資源集中化
正當電腦世界的Freeware風潮越吹越烈,小公司甚至是非營利組織的開放原始碼軟件產品將架構封閉的大公司產品打得不斷後退之時。遊戲機卻一反這種大潮流,遊戲開發越來越集中在幾家財雄勢大的大公司身上,小公司越來越難有立足之地,甚至被大公司吞下去成了巨大勢力的一份子,相當像《超機動武鬥傳Gundam G》中的DG細胞。
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罪魁禍首應咳是Sony,因為自然PS2出現之後遊戲的開發成本直線上升,過往十多人,花上大半年就可以搞到一隻相當像樣的好遊戲,但現在卻是動不動就是上百人花上一年以上,甚至長達兩年才算是搞到勉強算能能見人的東西出來,天!又有幾多間公司可以這樣燒銀紙?另一邊,大公司即使有錢,但也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力物力去開發遊戲?結果大公司收購小公司,變成越來越少中小型遊戲公司獨立運作,而成了幾家大公司旗下的士兵,或者說是遊戲大地主下的佃農比較切合事實。
由於這個主題筆者打算待攻略結束之後就寫一篇專題,所以暫到此為止吧。
沒有主流遊戲的年代
這其實也是另一個該早早打筆但拖來拖去都未動筆的題目。一直以來每個年代都總有一兩種遊戲是主流的,玩家一見即買,一買即玩過不亦樂乎,像格鬥遊戲年代、音樂遊戲年代等等,而除了一家在這個領域上最強的公司推出遊戲之外,其他公司都會推類似遊戲打對台,做成一片子熱潮,但這種時代也是過去了。
各位去去遊戲店又或者遊戲機中心,看看有那一種類的遊戲真的是可以誇稱超級大熱的?每一種遊戲都有其一定的支持者,但同樣的沒有一隻遊戲敢說自己必定大熱的(DQ、FF這些怪物不在本段討論以內,有機會再談)?連機戰阿花3也要為避櫻戰5而推遲大半個月,如果連有這麼穩定的基本客層的遊戲都不敢冒著打敗仗的風險避櫻戰(其實機戰氣勢不如過往早已不是新聞,相比起還算愛惜羽翼的SEGA,眼鏡廠這幾年差不多將機戰出到爛,除了本家的阿花系列還算是保得了老本之外,其他都越來越爛,即使死忠一玩家會繼續賣帳的也是越來越少,所以不和櫻戰正面衝突是聰明的決定),那其他遊戲廠對手上的東西有多大信心就可想而知了。
這種情況很大部份是因為街機市場已經退到一個不佔影響力的地方了,過往很大程度是靠街機市場來帶旺整個業界,由街機帶到家用機。但自從VF4之後根本沒有了一隻遊戲是街機紅完而將熱潮帶到家用機上的。而WCCF、QOD這些咭片遊戲又是非大型機台不可的燒銀紙遊戲,加上WCCF最重要的球員版權由SEGA取得,其他廠既沒有這種技術和本錢開發這種大型機台,更沒辦法弄來大堆球員版權,想跟風照出都沒法子。雖然這樣SEGA是大作獨市生意,但也因此無法人帶動一陣子熱潮,尤其是SEGA本身就不是konami那種一發現遊戲種好賣就亂出一氣的公司,結果就是即使咭片遊戲好賣也只是SEGA一家,無法帶動整個遊戲界的熱浪出現。
動畫遊戲的不動主流?
其實說沒有主流遊戲也不大對,因為現在出得最多的就是動畫遊戲,由一些明是騙人的二三流動畫到世界級動畫《SteamBoy》都有遊戲,結果每個月的遊戲陣都是以一大堆動畫遊戲為主。
其實這也是因為沒有其他品種的遊戲好賣,所以廠商才會將希望文到本身有動畫和漫畫支持的遊戲身上,由於這些作品都有一定的讀書觀眾支持,廠商認為就算支持者只有幾萬,會買遊戲的又少於一半,但數下來仍是有兩三萬,如果開發成本夠低的話已經穩賺,像《keroro軍曹》這類遊戲又需要人什麼成本?系統現成的,只要找幾個人將動畫角色配進去,然後再叫聲優配個音,最後找動畫組拍套動畫就可以賣了,成本會高才有鬼!
這種完全沒有野心的保守想法不但止konami、bandai會有,連過往相當硬派的SEGA也多了找有名漫畫家作人設來打漫動畫牌了,不過SEGA幸好還有一種叫作遊戲開發者的自力尊心的東西,搞出來的東西還算是有水準,但像“動畫遊戲雙雄”的Bandai和Konami的動畫遊戲有多『高』水準大家該比筆者更清楚了吧?這樣下來遊戲的水準越來越低,玩家吃得些苦頭夠多之後自然不會再玩遊戲,這樣真正喜歡玩遊戲的玩家當然越來越少了。而這群本來一直是遊戲界消費者中堅的人物走了一個又一個,市場會變成怎樣自然是不問可知了吧?
遊戲機還是遊戲機?
最後一部份我們回到一開始所談的主機戰爭,不過這次的焦點將會轉到手提機NDS上,從NDS的故事來看看主機開發的思維的轉變。
自從PS出現之後,遊戲機影音產品化便成了Sony的主流思想,而PS2利用DVD來成為主流更將這套思維推到最高鋒,而接下來的PSP和PS3也都是在這套思維下的產品:遊戲機不是靠遊戲來賣機,而是靠影音功能來賣機。
但NDS的出現開始動搖了這套“Sony勝利方程式”,比機能,比功能,NDS都不是PSP的對手,而最初的兩三個月更是一面倒的PSP熱,但路搖知馬力,慢慢廠商發現在NDS上開發遊戲不但成本更低,而且創意更多,而任天狗的大成功更將NDS成功的拋在後頭,直到現時下筆這一刻每週仍要比PSP多賣萬五部!任天堂利用NDS重新將一個古老的價值觀重新被發現,就是:『遊戲機,是用來玩遊戲的!最重要是讓玩家能夠玩到更有趣的遊戲,遊戲公司開發更有趣的有趣的遊戲,就此而已!』
其實這套道理任天堂知道,SEGA知道,Capcom也知道!但以Sony為首的公司卻以為可以利用其他功能來取代傳統的價值觀,現在任天堂總算是用NDS將這種歪風狠狠的踢上一腳,實在可喜可賀。
不過以現在任天堂的政策來看,以及整個大局面而言,想靠任天堂在家用機上再成功一次的可能不大,所以現在只『禮失求諸野』,將希望放在Microsoft身上了,不是要求Microsoft這個美帝打敗Sony影音共榮圈(笑),但最少也要變得比較有一戰的力量,為遊戲界注入新的氣息,讓遊戲界更活性化而不是現在的一池死水。
即使要筆者多買兩三部主機也是沒關係的﹣當然,如果Microsoft願意讚助筆者一部主機就更好了,聽到了沒有?Microsoft的宣傳部大員們?(逃)
(原文刊於遊戲週刊《GameWatch》,本筆者是該刊自由主筆,要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