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遊戲專題

2013年遊戲界回顧
文:傑特

又到一年一度的年尾大回顧了,表面上這一年好像有很多大事發生,但這些卻沒有改變家用遊戲界低落的問題,也就是說遊戲硬件的性能越高,玩家的數量反而越來越少。

PS4和Xbox One
筆者以前談過,現在的遊戲機已不是之前那種先等遊戲準備好再推出,而是不管三七廿一丟主機上市場,管他山積也沒關係,等過一兩年遊戲慢慢趕上才開始發動攻勢。這種戰術由PS3開始,WiiU也跟著一起用,現在兩部新主機PS4和Xbox One當然也照樣來這套。
這種做法好處是無需再像傳統做法那樣,由發表到實際推出需要兩年時間,像PS2和Wii都有很長的時間讓遊戲廠開發遊戲,到主機推出的同時可以有一堆遊戲護航。由於可以一早發表所以不用怕對家針對弱點來改良設計,另外提早量產化也有助快速降低生產成本,讓主機更快減價。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像WiiU現在還是很缺遊戲,當年的PS3頭兩年幾乎是沒人理的,而PS4和Xbox One亦很可能出現頭兩年遊戲極度不足的問題。當然主機公司的打算是繼續銷售前一代的產品,等到下一代主機的遊戲慢慢增加才來個無痛交接,而不是過往新主機一出舊主機差不多是立即廢掉。
這種手法讓現在的新主機和舊主機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而新主機推出的頭兩年除了一批貪新鮮又或者死忠的玩家之外,一般人並不會怎興趣,做成銷量不佳的印像﹣如果不是太擅忘的話就會想到七年前的PS3頭一年的慘況。
說回兩部主機,一如所料第一批在美國推出的都全部賣光。本來感恩節就是銷售黃金季節,區區一百萬部主機要一週內賣光完全沒有難度,想想如果連新主機在「新屎坑效應」下一週都賣不了一百萬部(還要是美國!)那麻煩就大了。至於接下來要等多久才能取代現役主機,那就要看第三廠給不給面子了,不過等個兩年看來是跑不掉的。

遊戲界的冷風
雖然有兩部新主機推出,網路又再捲起PS4 vs Xbox One的口水戰,但不管口水戰打得有多激烈,現實是遊戲的銷售不振是不能否認的現實﹣不是個別主機的問題,而是整個市場都是如此。
對,像GTA還是狂賣,幾隻經典大作還是保持一定的銷量,但整體而言卻沒什麼起色。其中最嚴重的是《Lightning Returns: Final Fantasy XIII》,本來以為和田洋一退下來會是一個大翻身的號角聲,但結果是日本只賣了三十萬!雖然明知作為外傳性質的遊戲不會很好賣,但連五十萬也沒有就真是太混了。而且這種問題不是個別遊戲的問題,而是大部份遊戲的銷量都在下降中。最典型的是《 Call of Duty: Ghosts》,XB1和XB360再加PS3才是167萬,如果以美國的遊戲除以三就是日本的銷量的話,那《Call of Duty: Ghosts》就只是等於日本的五十萬大作銷量,這可是感恩節的黃金檔哩!開什麼玩笑?
筆者以前也說過很多次,這種強調畫面性能但遊戲卻沒有什麼變化的做法,玩家很快就會厭倦,FPS由DOOM年代至今畫面已經去到一個和真實世界沒兩樣的地步,但在遊戲本質上卻仍然擺脫不了FPS的形態,情況一如日系RPG經過十多年的進化,去到現在除了Persona這類結合了AVG和育成要素的異類外,已很難再吸引到玩家再花時間玩,尤其FPS連線對戰是要錢的,如果每一隻FPS除了畫面更漂亮,武器更多之外就只是同一種玩法,玩家的人數當然會越來越少了。
GTA為什麼能保持強勁的銷量?就是比起FPS,在GTA世界有更大的彈性,玩家可以隨自己的想法去玩,而不是每次開房組隊打敵人,結束後再開另一間防再打的做法。這和當年格鬥遊戲的沒落是相同的,都是當系統去到一個境界,玩家已很難再有新鮮感,除了一些死忠派還是堅持著,新人看到那麼複雜的系統跟本不敢跑上來當炮灰,中級的玩家不是繼續練上去就是放棄,最後玩家人數變少是很合理的。
如果連曾紅極一時的FPS也會吹冷風,那其他遊戲就更不用多談了﹣或者該這樣說,其實問題一直存在,只是過去數年FPS實在太紅了,紅到我們都看不見其他問題。當FPS不再發光發亮時,我們才看到四周其實已是荒野。

半課金遊戲走紅
2013年最紅的不是FPS,也不是RPG,甚至也不是前兩年的GREE,而是以《Puzzle & Dragons》代表的一大堆半課金遊戲。
半課金遊戲和GREE遊戲不同,GREE這麼快退潮的主因是他們的遊戲跟本不是免費,玩家開了個頭想玩下去就要付錢,而且這是一個無底洞。但半課金遊戲理論上你真的可以一個錢都不需要花就能享受,像《Love Live!》即使你不抽咭,只靠個人努力去打還是能抽到好咭,而且這完全不會影響你玩音樂遊戲的樂趣。這種「不付錢也能滿足」的做法讓很多人即使付大錢也心甘情願,因為你即使不付錢也能享受,對方已經『賣大包』那你付一點點錢也不算過份吧?
當然,由「一點點錢」變成「課金地獄」則是個別人士的定力問題,但對方一開始給你免費玩這點是不變的。這種「願者上釣」的付費模式讓這類半課金遊戲大行其道,甚至連遊戲雜誌也主打這類遊戲的攻略。以往很難想像手機遊戲竟然可以成為遊戲雜誌的攻略重點,但現在就是這樣,想想如果沒有這些半課金遊戲那遊戲雜誌們每週單是想如何填版位就夠慘無人道了。
當然,既然是免費那就不會有人去期待有什麼華麗的畫面,甚至直接的說:人家可是免費給你玩,還敢厚著臉皮挑三挑四?所以這類半課金遊戲畫面當然不怎麼樣,反正手機的用家九成都不在乎華麗的畫面,總之遊戲有趣又不需要錢就沒問題了。這是很多「技術至上」的玩家的不滿,因為搞這些玩意對遊戲開發技術是沒有任何進步的,甚至會做成倒退,變成對畫面不講究,遊戲界會更加倒退。
關於手機遊戲和遊戲界的關係有機會再談,但如果說要選2013年的風雲遊戲,《Puzzle & Dragons》說是第二有人敢搶第一嗎?連抄襲都可以成為報紙頭條哩!

ATLUS和SEX
至於日本業界新聞,最轟動就是ATLUS的母公司INDEX跨掉,在一輪爭奪下ATLUS被SEGA買下來。
從ATLUS一確定了新東家之後就立即發表一連串的遊戲大計,就看到這家公司不但很有活力,而且SEGA也不打算干涉其活動,讓他們繼續保留獨立的營運方針。這對遊戲界和玩家而言絕對是好消息。想想被konami吞下的公司現在連影都沒有,就會知道Tecmo和ATLUS真的太好運了。他們還能以自家的開發群制作遊戲,也能和母公司合作推出新作,在遊戲界越來越難混的現在,這種有利雙方的合作當然比單打獨鬥要好。
反觀ENIX自然和Square合併之後以前的作品死得七七八八,只有一隻DQ還存在,更慘的是連Square自家的遊戲也越來越差了,很多人以為換掉和田洋一就能解決問題,可是一如筆者指出,SEX社的問題雖然是和田的十年主政所致,但以為換掉一個人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就未免太天真了。上面談到的《Lightning Returns: Final Fantasy XIII》的慘劇可調狠狠地一巴打在「沒有和田就萬事大吉」的支持者臉上,相比起活力十足的ATLUS,爛船總有三斤釘的SEGA,一直「幸運EX」的Capcom,無雙還可以再戰十年的KOEI,SEX社作為PS世代的最大受益者,現在的運氣是否走到了盡頭?

有3DS就萬事OK啦!
WiiU的不振讓很多討厭任天堂的人三天半月就在網路拿來嘲笑,但當一看3DS的表現他們就立即笑不出來了:在2013年3DS全球賣了一百二十萬,是PS3的兩倍半,差不多是PS Vita的八倍!而一隻MH4出貨量就四百萬了,而PS Vita總銷量也只是五百五十萬部而已!《Pocket Monsters X/Y》賣了三百萬,想想PS陣營上一次國內可以破百萬的遊戲是哪隻?
所以有些評論員說岩田聰該辭職,因為WiiU很爛云云,如果這是理由,那Sony該換幾個CEO?Sony這幾年一直都是赤字,他們還不是好好的?任天堂可以在這個手機遊戲年代仍然能賣3DS遊戲,其他主機可以嗎?任天堂只要守著他們的手提遊戲,在日本就等於不敗,岩田聰當然信心滿滿的繼續主政吧。
如果岩田聰也要下台,那搞出了PS Vita、PS Vita TV以至更多搞笑產品的Sony,他們的高層是不是該集體切腹以謝支持者?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