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有遊戲雜誌?廿一世紀遊戲雜誌論
文: 傑特
對,這次的文章和遊戲的關係並不多,甚至只要換個名詞就能放在任何一本雜誌之上,不過自從某一次編集長竟然對筆者說『不可以寫MJ,因為有同事寫了』,才知原來這個專欄真的可以讓筆者胡作非為的(奸笑),那就不客氣了.....くっくっく〜
這是一個不需要遊戲雜誌的年代?
其實大家也應該聽過不少這種論點了,甚至連一些很有名的傳媒名人都在說:現在是網路的年代,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最快、最新的第一手資訊,所以已經不再需要報紙雜誌了。本來遊戲雜誌還是可以靠攻略留在一片土地,但現在網路的攻略wiki可以和遊戲同步推出,而且攻略不再是幾個編輯捱更抵夜地拼出來,而是數十甚至過百人合力,你加一點我補一點,最後組成一份十分詳盡的攻略。
如果連攻略也不再是獨家,那,我們為什麼買遊戲雜誌?
的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當必需的資訊可以隨便在網路上免費取得,那又真的很難找到一個理由非要買一本出版物不可,特別是在這個時勢,一本雜誌再便宜也要五元,貴起來可以去到數十元,你真的需要為了在google上打幾個字就能取得的情報、攻略而花錢買一本雜誌?而且還很佔地方哩!
事實上這種想法也真的成了現在的主流,每一個人都是情報通,每天打開google reader就能知天下事,各大遊戲網將日本雜誌的最新圖掃進去給網友分享,往往甚至比起遊戲誌的編輯部同事還要快還要準,他們能夠找遍天下所有網頁,再怎樣偏門的新聞都可以找到。而攻略只要不是太冷門的遊戲都會有攻略網站,照著玩一定可以破關,而且還有詳細的地圖可以參考呢!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網路使用者都知道這些!所以越來越少人買雜誌,反正自己知道的新聞比雜誌的編輯還要早,攻略比編輯部的還要齊全,那,你還需要花錢買雜誌報紙嗎?如果你真的在這個認知為前提下還買本誌的話,筆者大膽地代整個編輯部感謝你-如果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看筆者的文章,那筆者私人再謝你一次 <(_ _)>(笑)
謝過之後繼續,由於現在的網路是如此地發達,資訊的流通已經去到暴走的地步,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討論區上發表對任何一單新聞、任何一隻遊戲的感想意見,每一個人都是評論員,每一個人都是專家,一單新聞會有一百種意見,在這個每個人都擁有最多的情報的年頭,你有一千個理由不再買任何遊戲-甚至甚他-雜誌報紙,因為他們的最基本功能已經有更快、更多、更便宜的代替品了。
但,這就代表雜誌報紙以至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沒落嗎?筆者並不以為是這樣。
『知道』不等於『理解』
對,現在網路上的情報已經是氾濫的地步了,任何人只要在電腦手機上按幾個字,都可以得到最多的情報,如果你只是想知道最基本的情報的話,也真的沒什麼理由需要買雜誌報紙。
但,這只是「知道』而矣,並不等於『理解』。
即使今天的傳媒的水準是如何地低落,但他們在報導新聞的同時是會有各方面的跟進,如評論者的意見,背景資料,以至詳細的描述,讓讀者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新聞的整體,即使這個『整體』往往帶著編輯的主觀想法以至預設題目,但還是能夠得到比較深入的看法,只要能夠明白那些部份是編輯又或者作者本人的看法以至誤導,還是能夠很簡單的得到一件新聞的整體印像。
但網路新聞不會這樣,由於網路是以快為主,所以新聞只會有最基本的情報,再多一點的追加情報就沒有了,而且即使是最基本的情報也一樣可以有編輯的預設主題,如故意隱去某一段情報,又或者將自己想讓讀者接收到的資訊去強調,而無視其他資訊等等。也就是說,網路新聞和紙面新聞其實也有同樣問題。但要命的是很多人都會認為網路新聞因為簡短容易看,所以很自然地相信網路新聞,而少了跟進分析該新聞的背後,做成一種現像,就是『知道了,但不明白。』的無思考現像。
這種以為自己知道了,但實際上卻一無所知的現像在各討論區最常見,如某段新聞指Sony的新聞稿說PS3熱身完了,其他兩部機有所不足,然後舉出一些例證。而出來的討論則停留在吐糟的地步,不然就是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筆戰,但這段新聞稿所代表的意思卻沒有幾人會認真想。又或者較遠一點是SE社收購Tecmo事件,很多人都知道,但背後為什麼要這樣做、光榮亂入代表的意義、以至對遊戲界的影響卻沒有人留意,討論的層次只是停留在『DOA和FF大混戰』的層次,這算是了解一單新聞所擁有的態度嗎?
由於網路新聞實在太多太密了,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新的情報,在密集性的轟炸之下接收者不可能每一個情報都去分析、思考,結果就是知得越多、腦筋動得越少,垃圾情報把有價值的情報蓋住了。很久之前有一個說法『情報就是力量』,對,但先決條件是『你必需要有分析出情報背後代表的意義的分析力』,沒有的話,情報只是一堆沒有意義的文字和圖畫,並不具任何力量。每一個人都可以取得英超所有比賽的資料,看所有的比賽,但不等於他們真的懂足球,不然每一個都是費格遜了。
別信未經證實的流言呀!
至於如何判斷情報的真假更是重要,最少也得想想情報的真假吧?但現在卻是一有情報在網路流傳,不管真假就一窩蜂地相信轉載,如新的PS3傳聞,Wii新主機開發等等,這些傳聞流言有真有假,但網路受者不是想其真確性,而是先相信再作出第一手的感想,結束。然後是下一段流言-相信-感想三拍子,這種事在傳統媒體上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他們誤報新聞後果可大可小,所以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有信心,但在網路上再不可思議的流言(如大陸禁日本動畫)都有,而又真的有人信並引來恐慌,但卻不會有人去負責。在這種偽情報亂流但沒有人去認真地分析真偽,結果是以為自己知道很多而看不起傳統媒體的人,其實往往比看傳統媒體的人更搞不清楚事情的真相。
表面上是『不讀報的人,比讀報的人知道得更多。』,但往往是『知道得多的人,反而比知道少的人更無知,而最悲哀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聰明。』
人性的攻略
自從台灣和香港的遊戲界前輩開創了所謂『小說式攻略』之後,小說式攻略成了文字攻略的最高境界,害得後來每一個攻略作者都像小說家,最好還徥有起承轉合前文後理,如果有個高潮和角色描寫就更佳-究竟是在寫攻略還是寫小說呀?
當然,正正因為這些攻略,所以還是有讀者會買遊戲雜誌,尤其是華文地區:對,網路上的攻略很快,特別是日本網站的攻略,但這些攻略都只是一些冷冰冰的列表,教玩家何時去A地點取得道具B,然後到C地點使用打開往D地點的門...這類列表式攻略一如網路新聞,十分有效率,而且不像新聞有真假又或者分析的問題,因為這是實用性的,一但試作就知真或假,也不存在分析等問題-最低限度,一般玩家不需要。可以說,其實網路攻略其實對傳統攻略的威脅更大。
但,怎樣說呢,其車這是比較感性的想法,就是網路的攻略是冷冰冰的。
看雜誌的攻略,有完整的地圖,遊戲畫面,以至作者用心去寫的文章,那種攻略或者在效率上是不高,你可能只需要一份流程表就了事,故事自己會看又何需人寫?日本人會日語當然沒問題,反正劇情自己會看只需要快點破關即可。但對於不通日語的朋友來說,如果玩FF但不知道故事的話,那破了關又有什麼意義?事實上日系遊戲的精華往往都在劇情之中,如果你不會日語,給你一份流程表說只要照做就可以破關,對,這樣做是可以破關沒錯,但你做的只是按堆指令,如果這樣玩遊戲也高興的話,那還不如去開起重機好了-反正同樣是刻版公式的動作,但最少開起重機有錢收。
另一方面,文字性的攻略也是一種半創作,讀者往往不是想看攻略,而是看看作者如何寫這一份攻略,一份好的攻略即使不玩遊戲也可以知道遊戲好還是壞,甚至整隻遊戲怎樣也會知道,像筆者可以不玩遊戲但單從一份攻略就好像實際玩過遊戲般。但網路上不會有這種詳實的攻略的,那太麻煩了,網路什麼都只講效率,只要能破關誰會在乎這些?但這樣做就太過結果主義了,個人認為自從有了小說攻略這種作法,華文區的攻略就已經脫離日本自成一體, 一種獨特存在於華文地區、以其他地區語言遊戲為基礎的再創作,一份好的攻略是當成一般文來看也好看,而不是單單追求鬥快,還記得多年之前筆者做機戰攻略時,就和當時的編集長說『我不會用邪道來看機體角色資料,這沒有意思,我要寫的是一份別人寫不出來,即使單看攻略也知遊戲內容,而且有獨立成為一篇文章的攻略。』,當然筆者做不到另是一回事,但這是筆者心目中一份好的小說攻略的目標,那是前輩們以至現在的同業們拼死拼活地達到的高標準。
回到雜誌吧!
當然,你還是有一千個理由不花錢買遊戲雜誌,但,與其在網路一看一千段真假不明全無跟進分析的浮面文字,還不如細心看編輯們以專門知識判斷、分析出來的重點新聞,這會更實在。
如果還是這樣將一堆東西看進腦但看完就算,還不如拿看網路新聞又或者上討論區說廢話的時間來玩遊戲又或者看小說漫畫好了,別浪費在一些『好像增加知識但其實是浪費生命』的無意義行為上,搞不好看美國的娛樂小說也比較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