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張茶水部通告引發的問題﹣分析任天堂3DS(暫名)的首次發表
文:傑特
在3月23日下午,淙流兄將一份任天堂公司發出、既沒署名也非正式格式的通知傳給筆者看,最初還以為是茶水部大嬸告訴同事冼飲料水機、所以這兩天請自行到飯堂買咖啡,但內容卻是:任天堂在明年三月期間推出新一代的DS,任天堂3DS(暫名)!
史上最囧的新機發表通知
聽起來好像是惡質笑話,但卻是千真萬確,當筆者看到那一份通告時還以為是惡作劇:一部過億銷量的主機的新一代產品,首次發表不是在E3,也不是搞一個大型記者招待會,甚至連一份以任天堂主帥岩田聰署名也沒有,簡單到像是說「最後離開者記得關燈」或「用後記得沖廁」的提示,去宣佈一件可能影響遊戲界未來數年的大事?簡約也有個譜吧?說真的,如果不是真的是任天堂發表、而各大網站亦立即發佈的話,筆者打死也不信如此重要的新聞竟然會採用如此草草了事的方式發表。
不,即使現在已成了遊戲界的大新聞,但筆者對這種相當離譜的發表方式仍是大惑不解,不過在談這一份超囧的發表之前,先分析一下這一部所謂的3DS(暫名)的內容吧。
再次挑戰立體影像
當現在3D電影越來越流行的早好多年,任天堂就已經推出他們的立體遊戲機Virtual Boy,雖然這是一台列入黑歴史的產品,但不能否認那是一台有很大膽創意的產品。任天堂雖然有著算死草、效能成本計到盡而推出效能有限的不完美產品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是出名敢冒險創新、試著找出更創新遊戲模式的公司,像Virtual Boy和N64雖然都是失敗作,但像VB那種立體影像(左右眼不同畫面來作出立體效果)N64十分大膽的手制設計都是例子,而NDS的雙顯示到Wii的體感控制,都看得任天堂比起在畫面上灌更多的多邊形更多的貼圖,更在乎開拓更多不同的遊戲模式,務求突破傳統遊戲在發展多年之後踫上沒有新意、停滯不前的悶局。
雖然Wii的體感是將遊戲由傳統的手掣帶到一個三維空間,但在視覺上卻仍在一個平面,所謂3D還是只不過是一堆多邊形在一個平面上顯示,而不是真正的立體影像,至於立體畫面雖然真的有立體的感覺,但一來相比起IMAX 3D那種是小巫見大巫,而且要戴上立體眼鏡才能看亦是不便,像筆者這類四眼男架著那個立體眼鏡看完一場亞凡達,鼻子便被兩個眼鏡壓得極痛、後悔沒先換隱形眼鏡進場﹣難道你要每個玩家都戴著那玩意玩數小時遊戲嗎?至於長時間觀看這種影像有多累人就更不用提了。
也就是說,要真的突破遊戲畫面的平面限制,如何在不用任何眼鏡(也就是任天堂通告中的『裸眼』)來看立體影像就是一個必需解決的問題。
一個簡單的原理
由於現時任天堂並未公佈相關資料,所以現在實難知道任天堂倒底會採用什麼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果以現成的技術來看,要在裸眼的情況下看到立體影像,關鍵可能是DSi的一隻小遊戲《立体かくし絵 アッタコレダ》身上。
這隻《立体かくし絵 アッタコレダ》簡單來說就當玩家搖動DS角度時畫面就會跟著改變,像一個盒子般改變視點,讓玩家有個錯覺顯示器其實是一個小盒子,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看盒的內容,而這遊戲就是利用這種搖動DS改變視點角度,來找出「盒內」的文字。而3DS應用的可能就是這一套技術。
說到這裡各位或者已經想到了,這套技術說穿了其實並不是什麼高科技,只不過是利用水平加速感應來測定,再指示畫面的轉變,也就是真面目只不過是一個類比視點轉換鍵,當玩家移動3DS時畫面就會跟著改變,做成一個立體的感覺,一如你在iPhone玩鋼珠下洞遊戲,其實說穿了只是將傳統的類比搖杆改由加速水準感應儀來控制,再以主機的擺動來遊戲,等於你可以用PS3的L3鍵來當成一個平板來擺動(但效果當然不會像水平和速度感應儀那樣好,但大致上還是能作出那種效果)一塊木板。同樣地3DS就是利用水平和速度感應儀來感應主機的位置,再即時以遊戲畫面顯示,玩家就可以用搖動遊戲機的方式控制視點看到不同的角度。而換一個角度來看,只要機能夠強iPhone甚至是iPad也一樣可以做到,因為並非採用全新硬件技術,而是以現成的加以設計。
當然,這只是推想,到實物會不會有驚人之舉不知道,但以任天堂那種採用現成的技術以及有限的成本而言,既然不使用3D眼鏡那能使用的就不外乎幾招,最有可能的一招就是這個。
DSi LL的進化版
至於其他機能雖然任天堂全無公佈,但坊間已經流出一些傳聞,暫知和現時的DS差不多,只是加多一組速度感應儀和大一些、畫面解像度亦高一些,而能力則是GC和wii之間,而開發的套件則和GC的開發套件相近,用慣GC以至Wii(兩套跟本是同一樣的東西嘛!)的開發者應不會用學習上的問題。
雖然這只是流傳出來的情報,但可信性不低,首先是去年DSi LL發表時筆者已經說過這是次世代DS的先行試作機,因為要玩更高質素的多邊形,顯示器就要變得更大,現時的DSi雖然已比DSL大但還是不夠,但冒險加大又怕用家不接受,所以才推出LL機來作實驗,如果用家接受就使用,不然就用回小機,結果當然是大成功,任天堂採用LL作為3DS的機型就很理所當然了,反正不用另設計新機殼,也可以將生產線輕易調過來,省時省功夫。至於GC級的能力也不懷疑,本來這就是九年前的產物,在摩爾定律以及顯示小得多的情況下要作出GC甚至略好於GC水準的畫面並不算是難事,想想現在PSP也可以輕易作出PS2水準的遊戲了吧?晚個六年要作出GC級甚至略佳的畫面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其實早在DS已經可以作出來了,但那時的成本當然不可能達到任天堂要求的低水準吧,你也不可能花上三四千買一部手提遊戲機,任天堂也不可能補貼機價,反正DS即使現在還是很好用,沒那麼需要急著將壓箱寶拿出來。
奇怪的發表?
對,其實即使現在DS還是很夠用,以主力推出點陣圖遊戲的主機而言,DS是一個很符合成本的遊戲機,除了在多媒體受限於容量而無法全語音之外,也能作出關鍵對白有語音和影片了,在ROM越來越便宜的今天DS最大的弱點也不算大問問題(如無意外3DS也會用同一設計的ROM,還可以省一個專用插糟),主機現在還是天天熱賣,再加上PSP<紅字>又沒有新主機推出</紅字>,常理而言實在沒有發表新機的理由,更沒理由急著在3月份發表而不多等兩個月在E3正式發表,更別提這種簡約得像茶水部通知的發表通告了。
話說當編集長校對時就和筆者討論到英文版和日文版的通告字眼,如「財政年」這種一般人跟本不會懂的企業用語,另外筆者也和另一位日語專家友人研究「三月期」的意思,雖然理解有所不同,但一致同意這一份通知的字句含混不清,還有完全不符合企業規定格式的通告是前所未見﹣尤其是這是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日本的任天堂為他們的生命線遊戲機的次世代。
除了這份問題多多的通告,另一值得留意的是發表時機竟然不是E3,第二就是這種草率的方式,第三則是發售日期,21010年三月左右?一貫作法所有主機都是在十一月感恩節發售的,因為那是最佳的銷售旺季,三月沒錯是可以主打社會人和新生市場,但對一個剛進社會又或者新學年的人而言,這段時間不會是買新主機大玩特玩的時間吧?不管怎樣都不會是一部遊戲機最佳的發售時間,更別提現在連正式名字也沒有而只用暫定名稱,不管那方面看都太不自然了,背地不可能沒有文章。
任天堂如此急於發表新的主機,必定另有原因,例如,PSP2(暫名)?
另一次的超任CD-ROM?
其實和3DS一樣,PSP2又或者PSPhone的傳聞也一直流傳著,甚可應該說他們早該推出PSPpone了。
關於搞出那個Go笑話的Sony先不管,回到任天堂這邊,既然他們那麼心急地發表新主機,但現時的DS還是那麼好賣,就有可能他們收到一些足以動搖投資者對他們信心的情報,所以被逼草率地將仍在實驗室中的產品發表來穩住軍心,例如,他們收到Sony會在E3發表PSPhone的情報甚至是PSP2的情報,所以必需要「作一些事」來穩定軍心,以及留住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任。
是不是很像當年超任CD-ROM的作法?
任天堂一直以來都很愛玩這招,利用其實存不存在也不知道的新硬件的發表來拖住對手的腳步,當然這招的前提是你的現役主機夠強勢,不然人家鬼才等你。現在的DS雖然不是一機獨大,但最少也擁有極大優勢,祭出這一招來拖延又或者減慢Sony的發表也是可能的,最少在E3也可以先搶佔相當的宣傳版面,盡可能減低對手的殺傷力,想想,如果3DS能夠在來年三月發售,那PSP2就必需早到今年的十一月發售,如果早知道明年三月會有3DS的話玩家就會考慮好不好等3DS推出才買機而不是一早跳進PSP2那邊,只要十個人有三個考慮這點任天堂就贏了。至於明年三月能不能真的如期出機已不重要,反正拖過了初發售的黃金檔期就很足夠了,接下來隨便找個理由說延期到11年聖誕就好。
這樣的話這個急就章的發表就解得通了,不然實在難以理解任天堂非要在離E3只有兩個月的情況下以這種方式發表3DS。
LL還是買得過啦
以這個分析來看的話,3DS最快最快也要明年三月才發售,而到價位合理(沒炒價又或者行貨)也要到11年尾,如果真的是來拖字訣的話那明年十一月才發售,12年中香港才會有,也就是還有兩年時間。
所以現在如果想買DSi LL的朋友大可以不用等,反正即使最快的情況也還有兩年時間,而行貨相信幾個月後就會有,千多塊玩過兩年不算貴吧?反正都是那句:先買先享受,遲買有折扣。
當然,如果你是第一代DS至今還是未換機的話,再忍多兩年也沒關係,反正你都忍了那麼久,也不差這丁點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