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本土化的AGS2009﹣分析香港遊戲展的前景
文: 傑特
其實時間也不算太久,去年聖誕筆者在參觀完亞洲遊戲展時,寫下了相當不客氣的評語,本來以為今年大概也變不出什麼把戲,但出乎意料外不但變出了新把戲,而且還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表現出主辦單位真的有下過工夫。
必需求變的AGS
以前亞洲遊戲展(AGS)其實就只不過是Sony和他旗下的遊戲機的遊戲展,本來在PS系主機強勢的時候這種取態沒有什麼問題,反正他們是市場龍頭老大,遊戲本身已足夠支持一個遊戲展,又不是要辦得像E3和TGS的水準,一個小場單一主機已經很夠了。
但隨著PS在主機市場的後退,單靠Sony自家的力量要辦一個像樣的遊戲展已經是越來越難,特別是當叉盒在香港越來越多支持者,日本方面任天堂又捲土重來,使只靠PSP來維持大量遊戲推出的Sony陣營面臨一個瓶頸,單以旗下主機的遊戲已不足以支撐起一個正式的遊戲展了。但開了頭不搞下去又不是,特別是名字改成那麼炫的「亞洲遊戲展」,只因為手上遊戲不夠而取消?那多丟臉?而去年AGS2008就是出現這種難憾的景象了﹣遊戲不夠但硬要租用會展一樓大場,結果加入一大堆和遊戲跟本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展位,變成一個像夜冷清貨場似的地方,而當時筆者見到一位行家友人,第一句就是『依次都算係「古靈精怪AGS」啦!』,從而可見其悲慘。而可以預見,假如不能夠想出方法的話,AGS很快就會成為歴史陳跡,而只被一些玩家飯後閒聊之用。
本土化的方向
問題是即使FF13創下了PS3遊戲的最高銷量,但也只算是個別例子,要像當年靠FF7來扭轉局面的神話是可一不可再,而在可見的將來PS3的遊戲也不會有突破性的成長,總不成單靠PSP吧?特別是越來越多遊戲廠轉去開發成本更低,賺錢能力更高的DS和iPhone遊戲的時候。
但這一次,AGS真的變成亞洲遊戲展了,關鍵字是「本土遊戲」!
對,就是香港又或者台灣的遊戲,即使算美國遊戲的《魔獸世界》也是以台灣中文版為主,連上台說的也是國語,其他遊戲廠就更加了,像Game one、火狗工房以至代理WoW的智冠科技,還有遊戲奇蹟、Gamania等等不是香港就是台灣的遊戲公司又或者代理,正如遊戲展的標題加入「香港網路遊戲展」字眼來顯示遊戲展的類別已經有了變化,不再是以 前那集中在家用遊戲﹣或者更正確是Sony遊戲﹣的領域,而推向電腦領域,而且還要是以華文遊戲界為主的領域。
這種改變對於遊戲展而言絕對是好事,首先是過往的遊戲展最大的問題是遊戲廠不可能因為這個小小的遊戲展特別有新遊戲提供發表,再加上不少遊戲行貨的代理都比水貨來得慢(像《Bayonetta》就要比水貨晚了個多月!),做成遊戲展出來的東西不是一些已經推出行貨的作品,就是未有行貨但有水貨的作品,而香港遊戲雜誌的競爭又大,再加上網路的情報,玩家在進場時對該作的理解可能比會場的工作人員還要高,那,還有什麼好試?玩免費遊戲乎?但加入了網路遊戲情況就大大改觀了,一來這些遊戲絕對本土化,也就是不會在其他遊戲展上見到的,而廠商也樂於提供最新的作品展出,甚至是一些仍未上市的新作,那吸引力自然大得多,其次是廠商也想在這個年尾時間大賺一筆,自然會推出一大堆不同的精品甚至是最新遊戲讓玩家血拼,這樣場地自然可以炒熱起來,人潮多自然會有更多廠願意加入,在良性循環下自然搞得起來了。此外也和日本以至美國的遊戲展不同,以電腦遊戲主打就會有賣點,甚至日後還可以擴張到iPhone遊戲領域,使遊戲展的定位更明確。
此外這次租用的是會展五樓的小場館,這對於會場給參觀者的感覺又是一件好事,之前最慘的是明明不夠東西展出但硬要租用一樓的大場,大家也知那個場天井高地又大,勉強租半個場就會出現有一大片空間什麼東西也沒有,再加上遊戲少古怪的東西又多,這當然是給參觀者一個很不好的印像了。但現在租一個小場,一來空間小了很多就不會給人空空的感覺,而且擠一點反而有一種熱鬧旳氣氛,再加上參展商質素的提升,使遊戲展不論是包裝還是內容都有明顯的提高,形像自然變好。
真正的「亞洲遊戲展」
過往AGS最大的問題是名字叫得響,但別說不是亞洲最大,甚至連日本一國也不夠,其名不符實一直被人笑話。但現在加入網路遊戲本來只是因為Sony不夠遊戲但又不可能拉Microsoft加入,而不得不祭出的手段,但出來的效果反而讓這個AGS名符其實了。首先是日本遊戲當然是以PS系為中心,即使今年有了大堆電腦遊戲、網路遊戲加入,而且這些遊戲都是香港和台灣的遊戲公司的出品,使遊戲展不但擺脫了過往過份依賴日本的PS系遊戲的問題,而且更加本土化,真真正正地成為香港獨有的遊戲展。此外隨著電腦遊戲的加入,台灣的電腦遊戲公司相信在未來也會主動參與,使遊戲的種類更多,而這種跨地域的遊戲亦成了AGS的新方向﹣以華文遊戲為中心的遊戲展。
另一方面以前一直拉不到MS的原因是這個AGS實在太重Sony味了,人家沒理由為你抬橋吧?但現在加入了華文網路遊戲情況就不同了,因為有了這些遊戲廠的參與,AGS的Sony味就減弱了不少,而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台灣和香港的電腦遊戲廠加入,那AGS的個別廠商色彩自然會進一步減弱,那自然更有可能吸引MS加盟,讓AGS變成像台北遊戲展一樣的跨平台遊戲展而不是個別主機商的宣傳秀。
政府參與的好處
另外,這年政府也投放了資金支持,雖然在自由市場上這種政府參與的做法並不合適,但在這件事上卻是有其必要的。
以TGS為例,由於一開始就是多間遊戲公司合辦的展會,所以沒有很重的主機色彩,任何主機公司都可以參加,不管你Sony還是Microsoft甚至docomo,總之你有出遊戲就可以加入,不存在誰替誰抬橋的問題。可是AGS本來是Sony自己搞的遊戲展,那其他廠當然不想替你抬橋了。而現在香港政府投資合辦,既然責任單位不再是Sony,那其他公司就不存在抬橋的問題,沒有這個包伏就自然容易找遊戲公司參展。此外政府有個好處是他們錢多,在宣傳以及規模上都給參展商很大的信心,也不怕有「大細超」的嫌疑。你試想想如果香港書展不是政府搞而是某一個出版集團搞,會有中港台三地數千家出版社爭相參與嗎?而且即使偏幫大出版社但最少不會明偏坦,可是私人遊戲展你跟本沒有資格開聲﹣人家自己搞的遊戲展,為什麼不能讓自己得到最大的好處?而現在政府介入甚至接手遊戲展,政府機構再不要臉也有個限度,就算偏幫也不會太出面,這樣小公司就會更願意加入,公司一多遊戲質素就高,夠多參觀者的話即使MS也不得不去考慮加入AGS了﹣反正是政府那就不會有誰比較佔便宜的問題了,甚至反而變成是Sony幫了MS呢!
可以說,在AGS的情況政府的插手有很大的好處,既可以吸引更多不同的遊戲商加入,又可以展出一些和遊戲有關但並不賺錢的展品如招請遊戲人材,又或者香港遊戲史這類東西,以前是不可能會擺的但政府就不用擔心了,這也是政府出手的優點:在絕對的市場主導下有很多東西是不會有人注視的,尤其在香港這麼一個小地區,太過小眾的東西是無法吸引到人的,而在市場主導下這些有價值但不受人注視之物就被犧牲了。但政府就不需要太過介懷賺不賺錢的問題,可以來一些比較學術又或者短期一點賺頭也沒有但長期是有好處的展品。
雖說政府不應與民爭利,但在這件事上政府的出手是做對了,甚至下年還該全盤主辦,以政府的名義來請遊戲公司參加呢!
期待2010
本來筆者對這個遊戲展是沒有任何期待,但這一次卻是大跌眼鏡,而且對這個最初其實是滿誇大的AGS有了信心,只要繼續這種削減個別公司影子,讓更多不同遊戲公司加入的做法,要成為真正的亞洲遊戲展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問題只是如何吸引更多遊戲廠加盟,以及在宣傳上的方法了。
如果說2008是衰到底的話,那2009可能是AGS重生的關鍵一年,筆者是如此地希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