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的PS2-看『後PS2年代』遊戲界的變化
文: 傑特
筆者以前曾在《Gamewatch》談到關於PS家族的去向,當時關於PS2的部份並沒有很詳細的討論到,其實單單以PS2作為文章的主角也可以說上數千字,所以這次便特別為這部老兵不死的主機開一個專題,看看仍是很努力的PS2不死的秘密,以及在最後的歲月會如何。
超越科技市場定律的老兵
各位還記得現在家中又或者手上的電腦用了多久?一年?兩年?三年?不會超過四年吧?在今天的電腦界除非真的沒錢換電腦又或者對電腦完全沒有任何要求,只是用來上個網甚至連youtube又或者niconico都不看的話,又的確不需要買更快的電腦,但在這個如果電腦不快的話連看看youtube都會拖慢的年代,一部電腦如果能用上三年已經很了不起,像筆者的ibook用上五年還在用更是神奇-而且這不是『過去式』、這部大白(14吋 ibook的外號)現在還在筆者的工作室作為第二電腦呢!雖然這是托OS X不佔系統資源、老機器也一樣跑得很順的關係。
別扯太遠了,回到PS2上吧,作為一部推出已經進入第八年的遊戲機,其間雖然也出過不少特別版和改版,外型也變了不少,但基本上性能並沒有什麼改進,最多只是加個硬碟和上網套裝,可沒有推出過進化版,也就是說現在我們仍在玩的PS2和當年推出的第一版本在性能上其實並沒有什麼差別。想想一部電腦用三年-如果你沒呆到裝Vista的話更可以去到五年六-的電腦世代,竟然有一部遊戲機可以用上八年而且還一副想去到第九年的樣子,說他反科技市場定律也真的沒說錯。
究竟有什麼原因讓PS2明明已經有了下一代但仍然那麼多人買、那麼多公司繼續推出遊戲?以下是筆者的看法:
1:遊戲質素追不上
其實這也不是新論點了,筆者在好幾年前已經提出過這一套論調,就是雖然硬件提升的速度十分驚人,但人腦卻不可能十八個月給翻一翻,始終人力有限要十八個月就提升本事一倍是不可能的。結果自然是硬件飛快地升級但遊戲卻追不上了。特別是在沒有強大的多邊型遊戲引擎的協助下想開發華麗的畫面和燒銀紙沒兩樣,Rockstar因為GTA好賣還可以大筆投資,但其他廠可像他們那麼豪嗎?不可能吧?正所謂將貨就價,不能保證收入就只好壓低成本了,在這種情況下想畫面質素提升是不可能的,那遊戲又怎可能追得上硬件的升級?既然追不上那去新平台也沒有意思,PS2也足夠了。
2:PS3的失敗
雖然PS3在歐洲宣稱賣得比叉0更多(先不管有沒有灌水),但在整體上不但輸給Wii也輸給叉0,賣得不好又怎會有廠商願意替它出遊戲?雖然不致完全沒有廠出PS3遊戲但都是一些主打高質影像的作品。另一方面Wii這個平台又未能給第三廠完全的信心,而且也得花時間來適應,叉0除了北美跟本沒人玩更不用問,那廠商除了留在PS2還有什麼路可以走?
3:成熟的開發還境
還記得當初PS2推出時很多開發者都大罵PS2開發系統十分爛,但經過七八年再怎樣難學的系統都已經摸到熟了,開發遊戲的成本已經能壓得十分之低。沒錯畫面是沒得再提升,但現在所謂畫面質素提升其實只是多邊形數量提升,又或者多邊形貼圖特效的提升,而這和現在PS2主流的動畫遊戲、2D遊戲一點關係也沒有,那廠商又何必轉去一個對他們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但壞處一大堆的平台?
4:核心機迷佔少數
對,你們看遊戲雜誌的投票,那些華麗影像又或者超級大作的續集總是排在榜的前列,但必需要知道的是這些為追求更好的畫面的核心機迷只佔小數,他們沒錯是可以為玩遊戲一擲千金,但這些人卻不足以補足在高級平台所付出的開發成本,更別提賣錢了,現在日本有多少這類重度機迷?如果以PS2大作50萬線為基準的話,那真正的機迷大概也不會多過這個數字,如果是DS的話五十萬已經大有賺頭可是PS3卻是不足夠的。換了是你的話會不會為了最多可能最多只賣五十萬、少起來可能廿萬也沒有的遊戲而付出天價的資金開發一隻PS3遊戲?可以,如果你開發的是DQ、FF、GTA的話。但如果連DQ9也要搬到DS上的話那其他廠在想什麼就一清二楚了。
以上四點就是簡單地解釋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PS2遊戲推出,而且雖然不算沒有、但卻沒有一種強烈地讓PS2退休的味道。
Wii還是無法取代PS2?
另一方面Wii雖然對遊戲開發者來說是一部容易開發、成本低的主機,而事實上仍越來越多廠將一些低成本的遊戲流過去,可是還是未能將所有遊戲拉過去任天堂平台上,那又是為什麼?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任天堂傳統是一個合家歡的遊戲平台,在任天堂主機推出的遊戲一般都以老幼皆宜、而任天堂自山內博老太爺年代對於主機形像又是比人著緊一百倍的,雖然現在還是有一些廠像Rockstar敢在太歲爺上動土出《Manhunt2》,又或者推出Bio4等暴力遊戲,但這個建立廿多年的金潻招牌任天堂還是看得緊緊的,事實上任天堂=合家歡這個形像也真的深入民心,所以一些針對小部份玩家如美少女遊戲、戀愛遊戲以至電子小說這類針對一小部份御宅族的遊戲都不適宜放到Wii上,至於DS則受到硬件限制沒法放太多語音影片,也不是現在全語音已成基本條件旳美少女遊戲需求。在這種情況下Wii雖然是完全附合取代PS2成為最普及而低成本的遊戲平台,但經過一年半還是無法完全將PS2的遊戲廠拉過來的理由。
廠商不死心,店方不配合
雖然PS2仍是賣得不錯-甚至有時比PS3更好賣,但對店家來說,這只不過是一部過了氣的主機,現在全球賣了六千多萬部,可算是只要有玩遊戲習慣又有一點點錢的人都已經賣了,甚至不少是到期報廢修理都嫌麻煩,而乾脆買新機的人呢!在這個時候沒有遊戲店又或者百貨公司是會主打PS2的,他們會先選擇即使只播片也很華麗的PS3又或者叉0 ,其次是體感操作的Wii又或者最多人擁有的DS,甚至連PSP也比較有號召力,但PS2是已經出世八年的老頭子了,以吸引人流到來這一點上又怎可能和之前的主機比拼?
由於這種問題所以店頭展示𨘋面除非是超級大作像機戰這一類,不然一般情況下都情願展示PS3、Wii遊戲甚至是沒有什麼買氣的叉0,都不大願意展示PS2遊戲,在這個情況下讓遊戲廠商感到十分無奈,因為在市場上的銷售上PS2還是有相當實力的,但由於店方為了吸引路人而將畫面更好的遊戲推出去,結果一些其實在實收更高的遊戲如AVG又或者RPG但因為『不是最新主機產品』而只留下一個空盒放在一邊展示,十分無奈。如果是當年PS到PS2那樣上一代主機很快就消失的話,那遊戲廠還可以果斷地跳去新的平台,但現在是什麼情況大家都知,現在已不是跳不跳船的問題,而是該跳去那一艘船也說不定,大廠可以主打海外就去叉0,日廠高科技的出PS3又未必能賺錢,但Wii畫面又未必能有如此震撼之餘體感操作也是一個難關,結果不是推到PSP就是PS2,可是這兩部主機都不是市場的大宗,因而進退失據的現像不斷發生。
輕玩家市場的確保
不過換另一個角度來看,PS2其實正正填保了現時遊戲市場的一個空間,那就是輕玩家市場。
現在遊戲市場的分類是:那些對遊戲畫面挑得不得了,玩遊戲極挑嘴的重玩家,他們基本上是必買了PS3和Wii的,甚至叉0買了也很正常。其次就是有PS2和Wii、PSP的中玩家,他們也花很多時間去玩遊戲,但不會像重玩家那裡GOW殺個日月無光,又或者為了MGS4敗一部PS3回來,至於輕玩家就是PS2和DS機主,他們會玩遊戲但不狂熱甚至只玩一兩類遊戲如美少女遊戲,最後就是非玩家,他們視遊戲為其中一種娛樂,不看遊戲雜誌又不會特地去遊戲專門店,買遊戲也最多只會去yodobashi這類電器百貨店的遊戲部,主機是DS和Wii。(關於這個市場區隔下次會再詳談,但現在先按下不表。)
本來PS2的一直都是以重玩家至中玩家為主,輕玩家由於PS2過多的玩重玩家導向遊戲,所以在PS2年代流失最大,而這也是PS2年代遊戲市場大幅縮小的原因之一(有關這個論題有機會再談)。但意外地在PS2脫離市場主角位之後反而越來越多遊戲廠推出一些針對輕玩家的遊戲,像ACG、美少女遊戲又或者簡單的動作遊戲等等,這些過往由於買的人不多,加上幾年前生產成本貴所以不但少出現,即使出現也會被一大堆大作蓋著沒法出頭,可是在這一兩年由於大廠的大作都搬過去PS3但因為主機不爭氣沒人買,所以跟本寫不出好數字,而Wii又是任天堂一家獨大之餘,也是有些玩家不受任天堂那種人畜無害的風格的,特別是御宅族只要在“排毒版”加多一個新角色一些新畫面他們就會再買一隻回家(如果像《Fate/stay night》又或者寒蟬那樣沒配音變有配音就更有賣點了),另外也有些其實已經很少玩遊戲但一週總會拿起手掣玩上一兩小時,但他們又不想買新主機,那像無雙大蛇這類作品就很有吸引力了。
雖然不是本意,但PS2的確是順利地補上這個空檔位,使遊戲市場更健全,也是一件好事。
Wii的接班會更長?
由於PS2超乎想像地勇戰,所以本來以為Wii可以迅速地接下PS2的輕中玩家市場再加自己的非玩家市場,但現在還是以非玩家和中玩家為主,輕玩家則還是留在PS2上。而且這個交接期相信會更長,因為在遊戲廠成本有限不能隨便轉台的現實下,除非Wii再來一次大型買氣波(雖則現在每週十萬一個月五十萬已經算很厲害了),不然短期內應該還是會維持這樣的狀態,直到下年初Wii累積大量的主機數字,遊戲廠商發現已經無法再逃避才會轉場。至於PS3和叉0,當看到GTA4花了天文數字才開發出來,而MGS4更是經年累月的時候,不論大小廠都不會將非超一線大作搬過去這兩個平台的。
當然,三四年後就是另一回事,但那時的事那時再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