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熱門專題

Blue Ray還未到時候?遊戲機進化論2009
文:傑特

  自從Blue Ray Disc打贏了這場新一代光碟格式大戰之後,三不五時總有一些記者問主機廠『你們什麼時候改用BR Disc?』,而答案也很老奉『我們還未有這個計畫』,是真的沒有計畫還是不想給人知?又或者另有理由?

  

真的不想給錢Sony賺呀!

  其實之前也在相關的文章中談到類似的問題,不過為免各位翻一大堆舊雜誌,現在簡單地說多次吧:對主機廠商來說,一個新的功能加入主機之中,重點在於能不能有第三廠商配合,不然加入但沒人用也只是白加而已。以BD的情況是其實現在的遊戲並沒有需要這麼多的容量,一般來說4.7G的DVD已經算是夠用的了,麻煩一點8.5G的D9碟容量已經十分足夠,在一切都可以即時render出細密的影片的今天,有需要做一來十多G的巨大影片放在光碟佔地方嗎?更別提各位也心知肚明,現在的PS3遊戲很多其實都是不足4G的,甚至不單PS3,即使Wii真的用足4.7G光碟的遊戲也是少得可憐,而在可見的未來遊戲的容量也沒看到高速增長的理由,十年八年之後的事天曉得,但近三五年卻顯然沒有需要提供更大容量的遊戲載具的需求,既然沒有需求那何必去供應?更別提這種供應是要付錢給Sony的!

  『不想給錢Sony賺』正是MS和任天堂不採用BR的其中一個主要理由,即使授權費並不高,但以叉0和Wii全球都近千萬部的數量,每部算你十美元好了沒有?那就已經一億美元了,而且這是假定你付得起錢Sony就一定會賣給你,以及不會隨便改動制式的情況下!就像HDMI的制式還是每一天在成長,天知道Sony會不會那一天突然推出新的BR制式,然後不把使用權賣給你?很多公司都想開發獨家技術的關鍵理由是,如果你使用的不是開放原始碼的制式的話,一但對方決定收回使用權的話又或者修改該制式下一版不讓你使用,你就立即舉手投降了。所以任天堂堅持不使用HDMI,apple則使用以開放格式display port再加以修改成小型版本,不管怎樣,就是不使用被一兩家公司獨佔的格式,沒有理由只為了一種現時用不著而且還不斷有新產品(如日本某大學就正開發高容量和可向下兼容的低成本DVD),而將自己的生命線給對手拿著。

  所以雖然很多傳媒基於找題材填版面的理由而跑去問MS,但他們的答案都是一樣,就是『現時未有打算』,而以所謂商場黑話來說,『現時未有打算』差不多等於『我們跟本不想用那玩意!別問那麼蠢的問題好不好?』,如果有可能加入好歹也換成『我們正在做研究』之類的官腔吧(雖然這和真正的『我們沒有這個打算』的意思一樣)?任天堂就更加了,如果display port多一點公司用的話以任天堂的作風保證會加入,MS也會採用,總言之可以自己獨家就最好,不然就是開放標準,非不得已不使用某一兩家公司的制式-還要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的制式。

  

網上買遊戲短期可行性?

  MS表示對BR沒興趣的其中一個說法是未來將會是採用遊戲下載的方式發售,所以大容量的載具並沒有必要存在。

  的確,以今天的高速網路來說,遊戲軟體的確越來越不需要燒進一張光碟才可以搬運,以BT技術來做的話一個數G的大檔案不用半天就可以下載回來了,也真的不需要光碟也可以買賣遊戲。另外這種做法在遊戲保安上也有好處,不必擔心海賊版的問題,因為所有遊戲都直接賣給用家,沒有光碟自然破解不了,更可以防止二手遊戲的問題,因為網上買的遊戲只能在你的主機上使用,你不能賣給別人也不能拿去其他主機上玩,一招就可以解決海賊和二手的問題,一舉兩得。

  不過世事當然沒那麼美好,首先是海賊問題以筆者一貫的理論是『世上無破不了的保安,只有不值得破的保安』,如果連當年那麼麻煩的GD-ROM也一樣有高手破解成功的話,區區一個網路識別系統又能濟得了事?而中古則是一直爭議的問題,趕絕二手市場對廠商是好事但對玩家來說卻是遊戲失去了變賣的價值,以前買了遊戲不好玩還可以賣出去,但不能賣出去的話玩家就會更小心地選擇遊戲,一些二三線的遊戲就更加少人買了。另外有實物在手始終比網上下載有安全感的,一如筆者在另一篇文章所指出,玩家對於這類網上下載的遊戲會有心理陰影,萬一不能上網又或者自動更新讓遊戲掛掉豈不是沒有遊戲玩了?特別是網路世界千奇百怪,會有什麼古靈精怪的意外大家也不知道,在心理陰影下現時的用家還是不敢拿大錢買一隻摸不到、拿不著的軟件,十多廿元美元也不是很多人願意付,還說賣上五六十美元以上的正式遊戲?那已經不單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一種消費文化的問題了,想想即使今天電子貨幣如此流行,但還是很多人要付現金就知道了,想改變人的消費文化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這種消費不是必要性的消費。

  另一個問題是直到今天為止網上賣遊戲還是給人一個『cheap』的印像,除非能夠扭轉這種刻板的印像,不然在這幾年內讓遊戲銷售完全網路化還是不可能的-更別提現時最快的server也應付不了一天賣上三百萬隻遊戲,想想有那個server可以應付GTA4的首售日?再快十倍的server和網路也應付不了如此誇張的需求,但這種需求卻一年可能只有兩三次,值不值得投資這麼多錢去應付一年兩三次、每次一天的超驚人處理?

  還是印上三百萬張DVD拿去賣更乾手淨腳。

  

『軍備競賽』暫時中止

  自從PS開始,遊戲界和電腦都進入一場不斷向前衝的軍備競賽,每一家都在處理能力、容量下工夫,而去到PS3可算是將這種,由筆者友人本來形容相機發燒友的一詞『硬件先決』主義推到極致,為了擁有超越所有對手的強大處理能力而不斷將硬件的處理能力推到極限,結果是搞出一部吃電、高溫,巨大的怪物出來。

  但正如電腦在近幾年由高速轉變為多工的變化,遊戲機也由強大的功能轉變成以遊戲性為重點,帶起這種風潮的正是任天堂,由於Wii本身的汎用性能夠成為任何電子產品的平台,由遊戲到電視再到上網到健身用品甚至運動訓練器材等等,以多樣性的手途補回其貧弱的處理能力,而且由於PS2的驚人生命力更讓遊戲廠重新研究過往那種不斷挑戰硬件極限的做法,始終不是每一家都是Rockstar可以拿天文數字來開發一隻GTA4的。加上遊戲進化到這個境界其實再漂亮也不能在畫面上有明顯的表示(除非你認為電腦雜誌上的遊戲測試數字很有趣),看看去年推出的《銀河英雄傳說》如何吃硬件但實際畫面上的表現後,廠商開始將重點由過往的畫面表現轉去創意遊戲上,又或者網路對戰等等,不管怎樣就是由過往的硬件先決、不斷追求畫面表達的極限而改為更花創意但成本比較低的方向。特別是現時遊戲界的經營亦不是好,即使你向那兩三家公司買最有名的遊戲引擎也要錢吧?如果你想做到特別的效果要自行開發就更是可怕,在現今畫面的表現成長緩慢下來、所付出的成本和得來的效益並不付比例,在今天的經濟情況下還會有幾多公司願意投資高額的資源來開發遊戲是個謎-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還是有公司願意使用最新的遊戲引擎、開發最高水準的畫面,但不是每一隻遊戲都是《Gears Of War 2

》又或者《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的,更別提這兩隻遊戲加起來還不夠一隻《 Mario Kart Wii》...

  在經濟不景以至遊戲的方向改變,過往遊戲開發那種不斷推向極限的做法應該會減少,而改為針對創意性的遊戲系統,務求達到給玩家新意之餘成本卻壓得較低,而除非在畫面的表現理論上有新的突破,否則這這種轉變將會是遊戲界的大方向。

  當然,如果自問沒有創意的話還是只有繼續這種硬件先決的做法了,反正還是有一群人將畫面等於遊戲性的...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