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熱門專題

CERB檢過就大哂?談遊戲『犯禁』問題
文: 傑特

  對於玩家來說,Rockstar最熟悉、也可能是唯一會知道的作品保證一定是GTA系列,不過如果近日即使是一般不玩遊戲的人都會聽過這家公司的名字,因為這家公司創下了遊戲仍未上市就被英國政府禁掉的『戰績』,在西方基於『越禁越好賣』的『傳統』,加上GTA4又未出,所以這遊戲的銷量相信不可能會差,不過問題是,是不是只要標上AO級就等於可以亂來?
  
以挑戰底線為目標的Rockstar
  一直以來Rockstar的代表作GTA系列就是傳媒和教育界的眼中釘,雖然遊戲充滿一大堆犯罪的內容:行劫、黑幫仇殺、收保護費、性交易、搶車、毒品買賣、恐嚇等等而且還要幹得理所當然,不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這都絕對是為社會一般倫理以至法律所不容的(這和電影有類似的情節是不一樣的!在電影你只能看,但遊戲卻是玩家主動執行,即電影觀眾只是旁觀者,但遊戲玩家卻是主角,代入感完全不一樣),但另一方面這麼一隻問題多多的遊戲卻是一出數百萬的大作,甚至達到足以主宰一部主機的生死的程度,因此也成了各監察組織的頭號眼中釘﹣不單是他們玩得最激,而且更擁有其他遊戲並沒有的大市場。
  由於其他公司也越玩越過份,所以作為同類遊戲的龍頭老大自然不能放鬆,於是他們將Metal Gear的『潛入』和Bio Hazard的『逃出』混合,再加上完全不加修飾的殘酷殺人動畫,變成一隻極具爭議、讓澳洲和紐西蘭禁售的作品《ManHunt》(如果這就是西方遊戲的『創意』的話也實在不敢領教)。而這次推出續集其實和上一集差不多:都是主角被困在瘋人城,為了要避過其他瘋子的追殺而出逃出之旅,如果單是逃亡的話問題還不算大,但如果你夠十八歲而又看過官網的trailer的話你就會明白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那些完全沒有任何修正、甚至故意誇張的殺戮畫面,已經完全不是遊戲常見的那種動畫式誇張,而是和真實一樣的殺人,玩家絕對可以學得會、做得到的!而且將這種行為的邪惡淡化,簡單來說殺人並不是遊戲的手段,而是目的!如果玩Bio玩家也會想出一大堆殺喪屍的方法的話,那玩《ManHunt》玩家會不用盡遊戲可以用的手法來殺人嗎?甚至遊戲名字也很老實地告訴你:這遊戲就是要殺人!
  而也一如所料,英國在知道遊戲被CERB打成AO(即十八歲以下者免問)之後立即宣佈英國禁售,尤其是一直以來AO遊戲差不多都是電腦專利,而唯二在家用主機推出的AO遊戲竟然都同是Rockstar的作品!一隻是《Grand Theft Auto: San Andreas》(最有名的當然是電腦版的『熱咖啡』Mod事件),另一隻就是《ManHunt2》了,甚至連當年一隻PS遊戲《Thrill Kill》也因為AO級而取消發售,而當你留意到歷來被打成AO的遊戲之中竟然只有《ManHunt2》是因為殺人而被禁的!從這來看Rockstar也的確是以挑戰遊戲的底線為榮,其胡作非為筆者想起某幾家日本成人遊戲公司,甚至更狠,好歹電腦的呎度比較寬鬆,但這家公司竟然在家用機也來這一套,也真的服了他們,是不是因為有了GTA的成功就越來越亂來?
  
是不是有了AO就可以亂搞?
  說到讓《ManHunt2》被禁的關鍵CERB的AO級別,這個評級制由94年開始已經十三年,但被列入AO級別的遊戲卻只有廿三隻,而且還有好幾隻其實是日本的H遊戲,但如果有玩開美國遊戲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很多的暴力程度都相當過份,即使筆者這類不大踫美系遊戲的隨便數都可以數到好幾隻暴力遊戲,而且這些都是PS2這個家庭平台,但被打成AO級的卻小得可憐,這只能算CERB的評級實在太過寬鬆了。而且差不多會被打成AO的都是色情遊戲,反而血腥系的卻少之又少,更顯得CERB對於血腥遊戲管制之寬。
  不過即使被打成AO也不等於就受到了控制,像這一次的《ManHunt2》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整個遊戲都超越了社會大眾可以接受的道德呎度,而所謂『可接受的道德呎度』以例子來說就是日本CERO絕對不能放在遊戲上的東西就是了(詳細請翻回前文,不重覆了),換句話說AO並不是一個極限,而只是一個標準,即是評級者除將遊戲訂為AO之外就沒有更高的評級去評定該遊戲的呎度!這等於對遊戲公司的老闆說『AO不是你的盡頭,而是你的起點!』,而GTA和ManHunt就是這種超底級的作品,反正越禁越好賣,家長罵得越兇越吸引到玩家買來玩,做成一種變本家厲的結果。而AO級除了讓一些大型遊戲店不敢擺賣之外就不能再更有效的控制,事實上在這個網上商店如此流行的時代要買一隻AO遊戲又有何難?即使去不了店要托其他成年人買也不是難事。
  事實上家用遊戲也只有Rockstar那麼狼敢在家用遊戲﹣還要是一向形像健康的Wii上﹣推出《ManHunt2》,不過自從CERB宣佈了這麼一個消息之後,任天堂當然二話不說跳出來:『公司目前的政策不容許AO級的作品出現在任天堂的平台上』﹣其實以任天堂的傳統單是願意讓這家公司替自己的主機出遊戲就已經夠不可思議了,如果在山內博年代Rockstar連和任天堂的名字放在一起都不可以。即使是Sony也是同一答案,所以這次Rockstar絕對是衝過頭掉進海去了,現在他們能夠做的只是1:將遊戲封掉或者改為電腦版,再專心搞他們的GTA4,還要檢查GTA4有沒有一些『熱咖啡』會被玩家兩三下就找出來,當然『殺人一零一教學』畫面更要大修特修。2:修改畫面,將大量的蕃茄醬減少七成以上,甚至各種『精彩畫面』盡可能修改,讓CERB降級。3:上訴要求降級。
  不過發售日由宣佈AO級到發售不足一個月,如果上訴保證趕不級七月十日發售,而且以現時的畫面以及外間鬧得如此大來看,想上訴得值的機率比布殊不說錯話難度更高。而修改畫面由於工程很大,即使改到也一定脫期,至於只出電腦版就得放棄廣大的家用遊戲市場,對Rockstar來說要放棄這口肥肉也不容易,也就是說想在七月十日推出家用版的機率已經極之低了。
 
十八禁=什麼也不禁
  說過Rockstar自作自受的鬧劇(別告訴筆者Rockstar的老闆會不知道這遊戲是保證會被打成AO級!)之後,現在輪到日本了,其實在上一篇關於軟倫的文章時筆者也談到一點點,但該文章的論點絕大部份都是一般論點,反而筆者並沒有加太多個人的看法,所以這篇文章就以筆者的角度來看分級問題了。
  由於日本的遊戲界相對保守,所以很多在美國還未到AO級的遊戲日本都是不准賣的,即使是Bio系列已經算是過激了,所以當年GTA竟然能夠推出日版時,很多媒體都質疑是不是CERO因為Capcom的會長曾經擔任CERO的會長,所以旗下的CERO才會『放水』。不過電腦遊戲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像剛才CERB評為AO級的色情遊戲,在筆者的眼中其實都是小兒科,特別是當你如果常踫日本十八禁遊戲的話,你可能會覺得那些AO遊戲純潔如天使,從這個例子可見本的十八禁遊戲有多窮兇極惡。
  沒錯,軟倫和媒論是對遊戲有管制,一但超過呎度就會被禁,但實際上想找一隻真的因為過火而被禁的遊戲少得可憐,更多更離譜的卻隨便都可以買到,首先是保護兒童法例生效之後,沒錯是有一段日子比較收斂,但沒多久就又亂來了,最神的是在遊戲開始時加一句『本作品的角色都超過十八歲』,然後在遊戲大玩蘿莉,而現在很多遊戲更連這一句都沒有了,隨便要在任何一隻成人遊戲內找一個未成年的女角絕無難度﹣尤其是萌系的戀愛遊戲又有幾隻的角色是最少高三的?甚至不提年紀但擺到明賣蘿莉的也有,花樣百出。甚至更狠的是連鑽法律漏洞都免了,總之沒人投訴就贏,反正只賣幾千隻的成人遊戲會流入一般人手中的機率十分低,跟本不必擔心會被捉,大不了最多回收吧!
  如果連明文禁的兒童保護也想出這些鑽法律漏洞的方法來混的話,沒有明文管制的情節就更加大放送,輪姦、SM....你想得出到想不出的情節一大堆,有些甚至連一向有踫H遊戲的筆者也覺得太過離譜甚至嘔心的,但一樣照拿出來賣。十八禁除了代表這遊戲十八歲以下不能買之外就什麼也不是,甚至做成一種『只要我成年,什麼也可以』的想法出現,總之你夠十八歲就什麼都不禁,其實情況和美國差不了多少,只是美國偏向暴力,而日本就色情掛帥。
  
應該要有更高的等級
  面對著這種情況,美國的CERB其實要反省的是他們過往的評級實在太過寬了,所以才會有像Rockstar這種公司走去挑戰底線,如果能夠將呎度收緊一些、讓一些接近AO的遊戲也被打入AO級的話,廠商知驚才會比較收斂,也能夠將這種『大家鬥暴力』的情況有所節制,不然即使這次Rockstar被打退日後也一樣會有其他廠挑戰CERB的底線,甚至Rockstar也不可能從此就會守法,下次他們一樣會再來,一次失敗不等於什麼嘛!當你的遊戲可以賣數百萬這種險冒得過哩!
  至於日本電視遊戲現時問題還不算大,始終日本在家用遊戲的管制很嚴格,很多成人遊戲變成家用版時都很『清潔』,加上日本市場素來不受這類美式暴力遊戲(其實是普遍美式遊戲都不受),即使GTA在日本也只是廿多萬,影響也不大。不過成人電腦遊戲問題就大了,差不多所有人都看到軟倫和媒倫是廢的,跟本不能真正監察到過火的成人遊戲出現,變成除了兩個標準在搞山頭山義玩埋堆之外就什麼也不是。
  或者更狠的做法是訂一個更嚴格的級別,總之一但被打進這個級別就不論電腦還是家用機都禁售,如果偷步上市就罰錢,只有這樣遊戲公司才會比較有所節制而不致像今天般一副『大不了就AO級!我不出家用版你又能拿我怎樣?』的態度。而日本的成人遊戲也不致像今天般即使有玩成人遊戲的玩家如筆者,也經常看到很多咋舌的情節和畫面﹣不過比起暴力,色情的影響還沒那麼大,而且那些色情劇情也真的很多連妄想都覺得太誇張,而不像暴力情況那麼『貼近生活』。
  不過如果搞這種化樣的話Rockstar應該第一個出來反對吧?因為一但有一個級別是會連賣都不准的話他們的未來就....?  
  
後記:
  作為一個遊戲評論者,竟然發表要管制遊戲的呎度似乎很奇怪,而筆者本身更絕不是什麼衛道之士,也有玩GTA系列,成人遊戲當然玩過不少,但個人認為再怎樣自由還是有些事是不能做、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創作自由不是只要成年什麼都可以做,作為一間公司、還是得要對社會負起最基本的道德責任,『創作自由』不是胡作非為的籍口。
  玩家和遊戲公司老是責怪傳媒和家長、教育界老是抹黑他們,但他們有沒有反省到究竟做了什麼?說遊戲絕不會影響人(還不一定是青少年哦)做壞事,等於說廣告絕對沒有任何影響力一樣。
  即使十萬個玩家只有一個分不清現實和遊戲而出事,也已經太多了,這就是筆者的看法。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