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遊戲專題

我愛大型機台!
文:傑特

每一次看到遊戲機中心結束營業就會有一種想寫墓銘誌的衝動,而最近看到一家很老牌的大型機場三月份結束營業,所以又來一篇談這類機場的回憶-這次是大型機台。

大型機台者⋯⋯
所謂「大型機台」,當然不是指比家用遊戲機大的遊戲主機吧!而是指一些為某類遊戲特別設計的遊戲機台,所以說是「特殊機台」會比較切合,最典型的就是俗稱「打鼓機」的《DrumMania》了,雖然《Beatmania》和《dance dance revolution》更搶眼,但筆者卻喜歡打鼓機,因為打下去那種感覺很痛快,而且相比起《Beatmania》運動量多但又不會像DDR那樣容易出醜,所以筆者玩音樂遊戲打鼓機和《太鼓達人》一直都是首選。
其實大型機台、或者說是特殊機台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體感,也就是讓玩家有真正坐著某種工具,像玩賽實如果坐著有如真車般的機台的話,那種感覺可以滿爽的。另一種是傳統機台沒有辦法做到需要的操作,所以就要特別設計出一種專用機台來給玩家。至於近年則加入了咭片遊戲玩法,玩家需要在機台的特製平面上移動咭片來進行遊戲。
基本上會採用特別設計的機台來玩遊戲的,理由不外乎這幾種,就算由八十年代到今天的大型機台其實也沒有什麼分別,只是機台的設計越來越精密而已。

仿真型機台
即是以模擬真實的工具而設計的機台,最經典的應就是SEGA的《OUT RUN》了,當年只要地方大一點的遊戲機中心都會放一台當成招牌,想想在一堆玩食鬼、宇宙巡航機的普通機台之中,擺了一台法拉利般的機台,那是多麼的威風!由於這類機台不但相當貴,而且很佔地方,所以每一局的價錢也比較貴,對於筆者這類只有吃飯錢的小學生而言,這類大型機台就連坐也不敢坐,只是看著中學生以至大人入錢玩來過過乾癮。至於同類的還有《Hand On》、《After Burner》等等,共通點都是坐著相當有型的機台遊戲。機台的設計很精緻,有些甚至還有安全帶呢!
最早的機台SEGA都盡可能設計得像真正的車,所以特別佔地方,這對於遊戲機中心而言並不是好事,因為一台機就要佔兩個甚至三個普通機台的空間了,而且每次只能讓一個玩,收得貴又會讓人卻步,所以這類以像真型的大型機台,很快就改成比較大的機台但附有特製的椅子,這樣比較不佔地方,像《頭文字D》就是把不必要的全部去除,以最少的配件來作出賽車型的大型機台。這樣不但省空間,運送費也要便宜得多,即使小型的遊戲機中心也可以放上好幾台。所以在《頭文字D》全盛時期真的是「梗有一間係左近」,任何遊戲機中心都可以找到。
至於比較特別的是《Crazy Taxi》,當時SEGA竟然設計出以傳統的小型機台放軚盤、波棍和腳踏的小型特殊機台!最初SEGA的想法是玩家站著玩的,但站著玩這遊戲也真的是蠻累的,所以遊戲機中心會放一張高一點的椅子,玩家可以坐著來玩,沒那麼辛苦。

特殊操作台
至於另一種很常見的是因為遊戲的操作有別於一般遊戲,有些是為了體感,也有些是一般的操作做不到。像賽車如《Crazy Taxi》不就是在一般的機台加入軚盤?理論上賽車遊戲是可以放在傳統機台,但這就沒那麼過癮了。
而特殊操作台最典型就是俗稱「槍Game」的射擊遊戲了,最初只是一把光線槍對著一個特殊設計的畫面,玩家只要在畫面外開槍就可以上彈,雖然日後加入了很多特別的動作如踏板會閃避又或者使用特別武器等等,但基本上還是老樣子。而比較特別的是《L.A. MACHINEGUNS》的機關槍設計,一般槍Game是玩家可以拿起手槍來打,但機關槍是固定在機台上,也沒有彈數限制,也就是玩家可以盡情地狂掃,甚至有些變態的玩法是射恐怖份子的腳,掃到敵人「彈下彈下」。當然也有可以拿起的機關槍設計如《The House of the Dead 4》,又或者散彈槍的玩法。雖然這類遊戲是兩人合玩最好,但不少玩家為了享受扮Mark哥所以會入兩人份的錢來做雙槍客。
比較「騎呢」的是SEGA的「職業遊戲系列」,像上面提到的《Crazy Taxi》是做的士佬,而《BRAVE FIRE FIGHTERS》則是消防員,玩家真的拿起像水炮般的光線槍向畫面射水,還可以控制水壓和發射模式來滅火呢!相比起來駕救護車的《 EMERGENCY CALL AMBULANCE》雖然也是以接任務為主,但就沒有消防員那麼好玩了。
說來SEGA還真的設計了很多特殊的大型機台,甚至可以說他們是這方面的專家,像《Virtual On》最初是一整個把玩家包起來的駕駛艙再加兩支特殊操作桿,而且後來還進化到雙人機台對雙人機台,即使一來就四部大型機台雖然很帥,但也真的很佔地方,結果之後又有人想出把傳統的機台加專用桿來玩,雖然這樣省得多空間,但就少了VO那種痛快感了。不過話又說回來,玩了很多這類背後視點的對戰遊戲,VO那雙桿設計還是最好的,以現在還在推出新版的鋼彈VS系列來比,其實它的動作並不是很靈活,比起來VO的雙桿卻可以作出幾近動畫《Gundam Build Fighter》的精密動作,那些高速攻防更可以快到1/60秒的等級,和鋼彈VS那種以傳統的單桿操作完全不能相比。
至於一種更普通但你或者不會留意就是麻雀機了,不論是麻雀機還是其他類似的機台,他們都是用傳統的機台,只是按鍵上改成十多個鍵,玩時按想打的牌的鍵,當然用傳統的搖桿也可以,但就沒那種真正打麻雀的感覺了。不過因為這是以傳統機台來改裝的設計,所以一般都不會算是大型機台。至於觸控型的機台就更不算數了,不過意外地這類觸控型機台也很受歡迎的。

超大型機台
自從SEGA想出《WCCF》和《DERBY OWNERS CLUB》之後,大型機台又進入了新的一章,就是多人共用一個超大型的機台。以《WCCF》為例,玩家面前己經是一張可以放十一張咭牌的桌子,玩時把球員咭放上去,再看眼前的比賽來移動球員咭,而中央有一個超大型的顯示來播放比賽情況,一般機台都可以讓四個玩家同時作賽,想想這麼大型的機台要佔多少空間?
當然,這類機台和今天的課金遊戲一樣,重點是每次比賽姞束後那一包球員咭,有很多人拼命進貢就是為了一張珍貴的球員咭,相比起《DERBY OWNERS CLUB》這類偏向《頭文字D》的育成系,《WCCF》以至《三国誌大戰》就真的很有課金遊戲的味道了,而且玩起來還真的很花錢,一局廿五元一小時四局一百元就沒了,而且有些無良的遊戲機中心更會把閃咭抽起(雖然每一張咭都封了袋,但其實還是有辦法檢查到內容的),那就真的是白進貢了。
不過相比課金遊戲,這些「實物課金遊戲」有一個好處,是你抽的咭都是可以自由買賣的,你可以把珍貴的咭拿去拍賣,有時一張咭就可以賺回本有餘了,像筆者只不過是買一張黑色版大哨也要一百多元,如果閃咭五六百元甚至過千也是平常。也因此很多遊戲機中心都會順便兼任遊戲咭買賣場,他們會把珍貴的咭放在當眼處,標明售價要買付錢。而遊戲公司知道閃咭的價值,所以也會不斷推出特別的閃咭,像《WCCF》竟然連退休了幾十年的傳說球員也推出特別閃咭,像八十年代的巴西鑽石中場。又或者《三国誌大戰》找名畫師畫特別版閃咭等等,

跳舞機
最後想談的是利用空間感應的大型機台,簡單就是跳舞機。像DDR(其實是地板感應)、《Samba De Amigo》都是這類,這類機台其實並不比SEGA的體感機台佔空間,因為最佔空間的也只是遊戲機前的一小塊空地讓玩家跳舞而已,不過一如之前談過,這類遊戲最大的特色是很搶眼,讓有表演慾的玩家可以一展舞技,《Samba De Amigo》則在搖沙槌時加入很多搞笑動作,讓玩的和看的都歡樂。
這種結合音樂遊戲和體感操控的遊戲相比起其他大型機台,缺點是很快就會厭,因為要搞這類遊戲就不斷有新歌加入,一但沒有受歡迎的歌就會沒人玩,有點像卡拉OK需要大熱的歌來吸引人來唱一樣,而且相比起其他音樂遊戲這玩意實在太佔空間,但又不是很賺錢,所以紅了一陣子之後就沒落了。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