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遊戲是救星?還是兇星?談DS智力遊戲與遊戲界的影響
文:傑特
誘發筆者寫這一個題材是某天在MSN上和一位同是遊戲雜誌編輯的友人打起的口水戰,友人認為DS那些智力遊戲是『低能』的、無助拉攏一般人成為玩家之餘,反而做成業界一窩蜂的開發同類遊戲,使遊戲整體的質素下降,讓遊戲界越來越少高質素的好遊戲云云。由於友人提出這種說法,使筆者本來只是打算寫一寫這些智力遊戲為什麼好賣,改為研究一下這類遊戲對整個遊戲界有什麼影響。
智力遊戲魅力的秘密
對於一般會看遊戲雜誌以至網路找遊戲新聞的玩家而言,這類什麼漢字測試、常識測試以至數讀甚至料理的智力遊戲十之八九都不會留意,沒有雜誌會介紹這類遊戲,當然也不會有攻略這類東西,做個半頁介紹就已經算給足面子了,更別提大版做宣傳。而在日本這種情況也是差不多,除了廣告之外雜誌是不會花編幅在這類小東西上的,搞不好唯一能見到這類遊戲名字就只有遊戲發售表和銷售表而已。但極之諷刺的是,這類在雜誌沒有理的小玩意卻一直佔據遊戲銷售榜的前列,去年任天堂推出的一系列智力遊戲更隻隻破百萬,好像不破百萬就不算是大作似的,弄得其實已經很好賣的FF3又或者時裝魔女變成平凡遊戲般,其實這兩隻遊戲也是逼近百萬大作的關口的了!
或者你會覺得不可思議,這些全無內容也沒有高科技更不是什麼大投資的作品,為什麼會那麼好賣?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這些遊戲跟本就不是制作給遊戲玩家、機迷等忠實遊戲消費者玩、而是給一些跟本就不是遊戲迷的學生、上班族以至家庭主婦等人玩的!機迷玩遊戲會對遊戲的難易度、系統和畫面有相當的要求,他們不介意花上一些時間去熟習遊戲系統甚至練功,甚至認為這也是遊戲的一部份而樂在其中,但一般人卻不會這樣想,他們玩遊戲只是想打發時間,像在電車上坐上一個小時又不用手機(日本交通工具上是禁止乘客使用手提電話的),有什麼比玩一些小遊戲更好打發時間?甚至比看小說更方便呢!一如筆者另一篇專題談到,一般人他們不在乎畫面,只是想找些事來殺時間,在這種情況之下一隻漢字測試當然要比FF3更好打發時間了,既不需要記下上次玩到那裡,也不需要擔心什麼時候停止,總之想玩就打開主機『篤篤』畫畫,到站或者累了就關起起,在這種性質之下遊戲自然不會用上華麗的畫面,也沒有故事系統可言最重要就是可以只需將遊戲卡帶插進主機就可以玩,不用看說明書也不用練功更不需要技巧,而且利用遊戲來練一練漢字日語、數學常識也比只是練到99級更對日常生活有幫助,不是嗎?想想,拿來和公司的同事說『看看,我的常識力是100分哦!』還是『看看我終於打倒了魔王了!』,那一個對讓一般人的同事更快對你的能力另眼相看?說玩智力遊戲上司也會讚你好學充實自己,玩RPG?不即場修理你一頓說你浪費時間就已經不錯了,慘起來從此當你是御宅族連升職機會都沒有呢!
正正是因為這類遊戲正好符合了一般大眾對打發時間要的要求,而遊戲的難度又取決於一些日常需要用到的知識,加上日本又是一個好學的國家,將遊戲變成學習的一部份,何樂而不為?如果觀眾看『百萬富翁』也看得這麼緊張刺激的話,自己玩當然更爽了。因此這些看起起好像全無內容的遊戲才會如此地熱賣﹣不需練功、不需攻略、任何時間都可以玩可以停、還可複習知識鍛練腦力等等,即使扣掉學習要素單是之前的特點就足以吸引到人買來玩了。
一般人永不會變成機迷?
這是友人在口水戰時提出的一個說法:以街機為例,玩那些『篤篤』的咭牌、上海等遊戲的人,永遠都不會改為玩VF、拳皇以至三國戰大戰的機迷,因為二者的領域實在差太遠,一如VF玩家不會踫這類遊戲那樣,那些玩開『篤篤』的上班族也不會踫VF,推而廣之那些玩智力遊戲的玩人般也不會成為機迷。
不能算錯,但也不是全對。
不錯的是,玩開用touch screen的上班族OL之類,他們跟本沒有耐心去學比較複雜的遊戲系統,只是打發時間的話趕什麼要花一堆功夫精神去練那些前前後後PPK,又或者不斷去抽咭組一支無敵軍團?以這套理論來看的話那不管智力遊戲有多好賣,都不能刺激到其他遊戲的銷量,更別提是帶出新一代的機迷了。而不對的是,在遊戲機中心玩那些需要練功的遊戲往往要長座在中心內交一堆學費,也即是要被老手不斷地修理,才會慢慢地提升實力,而這種間和被修理的敗北感是一般人不願意付出的。但手提遊戲有一個好處是玩家可以不必和其他人對手也能好好玩遊戲!在遊戲機中心你想練VF也隨時有人來挑戰,結果本來連上下左右都未搞清楚就被高手打退了,這樣又怎能好好練功?但在手提機只要不連上網路獨自的話還是可以玩得好好的,特別是手提機即使是一般遊戲也有很多可以是一個人獨樂如RPG、SLG而不像街機,差不多全以對戰為主,想想看當年音樂遊戲為什麼那麼多人玩?就是不怕被人挑機可以專心練功嘛!筆者也是動作白痴,所以很了解想好好的練功但被人挑機秒殺的敗北感,久而久之自然只玩一些不會被挑機的遊戲了。
由於家用和手提遊戲很多都可以獨樂樂的,所以會玩智力遊戲的一般人就會有機會試著接觸一些非智力小遊戲的遊戲如洛克人以至瑪莉奧兄弟,像《新瑪利奧兄弟》還不是若無其事地去到四百萬?總不能說這遊戲也是那些沒有內容、沒有難度的智力遊戲吧?即使像時裝魔女也有七十多萬,DQMJ也有百萬的強勁銷量,《瑪利奧卡車DS》亦有一百九十萬,這些亦不能也算是智力遊戲吧?所以雖然情況有點像,但街機市場遇到的問題和手提機是不一樣的,而將街機的經驗搬到手提機上去也會出現偏差,做成不正確的推論出來。
而這也是任天堂一直對網路世界興致缺缺的理由:畢竟網路遊戲不論是WoW又或者GOW都是需要練功、而且初玩時得經過一段被其他玩家修理的過程,而這也是導致很多不願交『學費』和『受辱』的人不想玩遊戲的理由,所以任天堂才會以普通遊戲為主,多人對戰的也只是像瑪莉奧派對這類不需苦練的合家歡遊戲,雖然也有像薩爾達那種需要練功的遊戲,但一個人練死多少次也不會影響到人嘛!但網路能夠讓菜鳥亂搞嗎?(當然,這也關乎任天堂對遊戲本身的注釋,有機會再另開專題談談吧!)
回到主題吧,雖然數量可能不會很多,但玩開智力遊戲的一般人還是有機會變成機迷的,最重要是,在PSP、PS2等以機迷為主的主機,他們推出一些只有機迷讚不絕口的作品,但一般人卻踫也不會踫,即使是將一般人變成機迷的機會也沒有,比起來DS好歹還有個機會,那個比較強還不清楚嗎?
(至於筆者的『機迷無用論』則留到另一篇文章再談吧)
刀仔鋸大樹變成主流?
友人另一個擔憂是太多這類低成本的遊戲出現會估成劣幣驅良幣的效應,以後所有公司都只會推出智力遊戲而不會推一般遊戲甚至是機迷向的遊戲。
但話又不能這樣說的,沒錯,遊戲制作本來就是一件生意,如果可以用50%的成本就賣到100%的話,世上是沒有人會用60%的。而現在PS2等主機的情況卻是往往要用到100%的成本也不知能不能回收100%,在這種成本越來越高但收入卻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廠商發現到可以用低成本來制作遊戲,即使賺的錢可能不多但在低投資低風險的情況下自己比較安全,這絕對是無可厚非,廠商又不是藝術家,他們知道有較低成本投資卻可以穩當回本的途徑自然不會去冒險﹣這也是擔心這類便宜遊戲會劣幣驅良幣。
不過要記好:便宜遊戲不等於智力遊戲、更不等於爛遊戲!而且要生產這類智力遊戲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像任天堂這類經驗十足的公司才可以制作出一隻既簡單又有趣的遊戲,不然為什麼PSP又不推出這類遊戲(當然,touch screen是原因之一,但用十字制也可以玩呀!)?每家廠都有不同擅長的領域,所以SQIX就推RPG,而SEGA就是小遊戲集合、Capcom就是動作遊戲等等。與其抄襲別人成功的公式還不如利用開發成本低這個優點,制作出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來測試一下市場的接受程度,像眼鏡廠就愛用手提機來推出各種古靈精怪的機戰遊戲,這樣反而刺激到市場百花齊放,制作出各種不同類型遊戲而不是一味智力遊戲。簡單來說就是廠商不會抄襲任天堂的公式,反而利用低成本開發的優點來找出另一套受歡迎的模式,使遊戲界變得更加熱鬧和充滿生氣。
而且市場既然有一批完全不乎遊戲畫面的一般人,也當然會有對遊戲挑得不得了的的發燒級玩家,既然有這個市場自然會有人推出適合他們玩的遊戲,更重要的是,由於DS的市場夠大,那就給了廠商一個希望:破百萬非遙不可及的事!每家廠都發揮創意想出不同類型的遊戲希望成為第二個智力遊戲熱潮,這樣才是對遊戲界好的發展,而不是PS2、3等單是遊戲開發已經是天文數字了,誰敢用來試一些特別的點子?搞下來當然變成老舊遊戲續集又續集了。
像電影有那些無無聊聊的搞笑片,也有藝術有看沒有懂的電影,亦有過億大制作的電影,市場才是健康的。而DS就是這麼一個市場,有便宜到不能的智力遊戲,有一些創意十足的如超執刀、怪醫秦博士,亦有FF3等大作遊戲,這樣才是建立一個完整的遊戲生態體系。
DS成功了,Wii呢?
DS成功在於任天堂看到遊戲開發成本越來越離譜的問題,所以才推一部性能不強但遊戲性和創意取勝的DS,而DS也順利收拾性能和畫面都要強得多的PSP(連DQ9都放在DS上,誰還會堅持PSP未敗?)。現在輪到Wii能不能夠打敗性能強得太多的PS3和Xbox 360了,面對著一片『畫面才是一切,online才是大未來』的說法,任天堂反其道而行打創意牌並減輕廠商的負擔,像《Wii sport》的成功可算是踏出成功的一步,之後的情況就要看任天堂這個『便宜革命』能不能改變畫面至上的玩家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