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遊戲專題

進入大黑暗年代之前﹣E3 2012分析
文:傑特

2012年的E3在一個氣氛相當不妙的世界下展開:美國經濟才剛有點起色,卻面對歐羅解體的危機。而中國的前景極不明朗,日本的經濟又差。在這個隨時可能陷入經濟大蕭條的今天,E3又會有什麼東西出現呢?

注定無聊的E3
很多人在看完這次E3的發表後都大叫『冇料到』,Microsoft沒新機發表,Sony也沒新機發表,甚至任天堂的WiiU也是去年已經發表的舊貨,也就是說作為新主機發表重點的E3,今年是沒有任何新主機發展的。甚至即使是新的技術也欠奉,也難怪不少人覺得這一年的E3是遜色了。
但筆者卻一早預料情況必然如此,甚至之前不斷流傳新主機的流言,當一堆玩家被這些流言弄得頭昏腦脹之際,筆者早就在這裡說這一年、甚至明年都不會有新主機發表,為什麼?就是現時世界的局勢正處於相當不明朗的境地。首先是美國,雖然房屋的銷售有點起息,失業人數也在下降,但歐洲卻爆發出一連串的債務危機,希臘就已經一副隨時脫離歐羅區的架勢,至於意大利、西班牙也更是排著隊,本來這種時候印銀紙刺激經濟是傳統智慧,但在歐盟統一貨幣下只要德法兩國不同意那就不能開動印鈔機,這就像兩條腿走路:一邊是想要刺激銷費印紗票的「歐豬五國」,另一邊卻是怕通脹怕得不得了的德國,這樣歐盟不仆倒就真是沒有天理了。至於中國的問題更加複雜,而日本這幾年在美元狂升下整個經濟已經陷入崩潰邊緣,即是說,整個世界的經濟正處於一個隨時崩盤的危機。
那你想想,會有遊戲廠在這種四邊都是火頭的時勢下發表新主機嗎?任天堂的WiiU是早兩年已經計畫好,而且比起其他主機Wii的性能太遜,除非放棄家用市場否則不到他們不推出。可是其他兩家主機廠有這個需要嗎?雖云現在的遊戲只是720p,連1080i也有很多遊戲沒用上,可是在短期內仍未看到非要推出新主機不可的壓力(原因下文待述)。此外遊戲還是相當好賣。而每一次換新主機,畫面每一次提升,遊戲的開發費也再一次提高,在這個開發費已經是天文數字的今天,面著混沌不清的時勢,遊戲廠願意再這樣加注下去,只為追求更華麗的畫面?誰敢保證當新主機發表之時歐羅仍然健在、美國經濟已經復活?
所以這個E3打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期待,因為現在甚至是未來的一兩年,都不是一個適合發表新主機的時候,甚至新技術也要考慮考慮。

WiiU的回歸傳統
雖然任天堂因為美元強勢兼3DS開始時銷售不振而導致赤字,但他們卻是遊戲廠中最進取的一間。當3DS捱過最痛苦的歲月而漸上軌道,任天堂便急不及待﹣乘著經濟還未崩盤之前﹣地推出WiiU,以奪回傳統玩家的歡心。
雖云去年已經發表,但實際上真正地有實機和遊戲讓入場者試玩卻是今年的事。從現時發表的情報來看最大的重點就是WiiU GamePad變大了點、多了一個和Xbox 360手掣十分酷似的WiiU Pro手掣外,造型和功能上並沒有什麼驚人的地方,像WiiU GamePad電力只夠運作三至五小時、正式支援全高清畫面之外,比較特別的也只是加入USB支援而已,但以任天堂主力採用SD咭作為遊戲存取媒體來看,外置硬碟的機會相信不大,USB頂多只是用來替手掣充電而已。
雖然這兩件東西並不是什麼新玩意,但卻滿足了傳統遊戲廠的需求。經過六年的大膽實驗,證明雖然wiimote在遊戲上的多元應用,但對固守傳統的遊戲廠而言,要他們將老遊戲結合在新操作上顯然是相當困難﹣亦即是說,任天堂的操作革命算是失敗了。而WiiU的兩個控制器相比起Wiimote更適合在傳統遊戲之上,而WiiU Pro手掣更是拉下自尊抄對家起來了(不過他們還不致於抄Sony﹣拉下自尊也有個限度的)。而WiiU GamePad則是任天堂自NGC時將手提遊戲和家用機連起來的最新答案,因為不論是GBA、DS始終都不是針對家用遊戲而設計的手提遊戲機,而且也不能期待每一個買WiiU的人都已經有一台3DS,所以最實際地「逼」遊戲廠使用這套模式的方法就是將LCD連在主機一起推出,就像當年「逼」遊戲廠用Wiimote那樣。此外,WiiU GamePad也活用了現今手機操作的特色,並將其優點結合在傳統的家用遊戲之上。
至於不少人擔心的價格問題,由於WiiU GamePad採用的其實是傳統的輕觸式螢幕,相比起現今手機主流的多點觸控技術,採用壓力板作輸入媒體的Wii U GamePad成本其實要低得多,而且也比較省電,任天堂有了這麼多年的經驗生產成本上已經能壓得十分之低,所以並不需要擔心賣得太貴。至於主機成本方面在沒有硬碟下其實真的不會貴,頂多只送一張便宜的8G SD咭罷了,反正任天堂並沒有打算作出一部超越對手的主機,只要平手以方便遊戲廠誇平台一雞多吃就夠了。相信價錢應會保持在三萬日元左右,至於二萬五日元就真的是出血大平賣了,雖然以任天堂的作風不大可能,但為了拼回日本的市場卻有可能這樣做。
從WiiU來看,任天堂發現自己的Wiimote革命並未得到傳統遊戲廠和玩家的支持,所以便果斷地以WiiU GamePad來取而代之,再加入傳統手掣的支援,以達到既保留獨特的遊戲方法,但又不會太得失傳統勢力。而因為主機在基本性能上並不比其他主機強,所以Sony和Microsoft也不會急著推出新主機,遊戲廠也不用擔心又一次提升開發費,那就大家開心了。

強化定位的服務支援
除了硬件之外,附加服務也是另一個重點。任天堂推出他們的SNS系統Miiverse,這套系統的最大賣點是玩家可以和其他玩家交流攻略情報心得,也可以將截圖上傳,而且配合WiiU GamePad更可以邊遊戲邊看留言版的攻略心得,當然也支援手機、電腦登入討論。
相比起Sony的PSN和MS的XBOX Live,Miiverse很直接地主打玩家之間的交流,但卻不是連線遊戲那一種,而是像傳統的留言版那樣,玩家以Miiverse和其他玩家交流討論,但遊戲時仍是獨自一個。這種和現時「遊戲必需連線」的所謂網路遊戲大潮流相反,而強調單機遊戲的樂趣,可算是任天堂一貫認為遊戲買回家後無需再加什麼就能玩的傳統精神。至於支援多種網路影片播放則只是附加特典而已。
至於Xbox的Xbox SmartGlass說白一點就是Apple玩了好幾年的Airplay技術,你可以將手機的畫面傳送到大電視上,反過來將Xbox的畫面傳到手機上也可以。聽起來好像很有意思,但前者由於沒幾個人會用Windows phone,所以大可不管。後者基於遊戲廠「你不強迫他們,他們就絕不會用」的守舊傳統,再加上這家公司有將簡單的東西複雜化的毛病,所以實際會用上這種技術的也不會多,很大可能最後變成茶餘飯後聊起來的笑話一個。而Internet Explorer for Xbox則是用Xbox上網﹣用上機還上不夠嗎?Xbox Music則是Zune Music的借屍還魂,但沒希望的東西不管搞幾次都是沒希望,就是如此簡單。
Sony嘛,他們這年E3公佈的東西竟然都是和PS有關!PlayStation Suite改名PlayStation Mobile並讓更多手機支援,而Vita更追加支援PS遊戲軟件﹣注意!是軟件而不是光碟﹣功能,Sony你有多希望我們重溫PS年代的遊戲呀?至於cross platform feature其實就是當年任天堂想將GBA和NGC連線同一概念,但一如上面提到,你不能假設玩家同時擁有兩部主機,這種以為可以借兩一部遊戲機的強勢來拉抬弱的一方,任天堂已經失敗過一次,難道Sony沒看到嗎?遊戲廠不會推出一種不知道有多少人使用的機能在遊戲上,當年任天堂可以不計成本地賭在上面,因為其他遊戲廠不推出自己也可以出,但你認為SCE的遊戲有多少隻?如果連自家的遊戲都不支援這種功能,那其他廠還會鳥你?難聽的說這些東西和過往Sony公佈的PS服務一樣,都是未出就注定失敗的貨色,比Xbox SmartGlass更不值一提。

結語
這年的E3可以說很無聊,因為並沒有新主機公佈,甚至也沒有什麼新技術和概念發表,不是回歸傳統就是老飯重炒,遊戲還是那些東西,要有的就有,沒有的當然還是沒有。但WiiU在回歸傳統玩家的同時,卻嘗試將現在手機遊戲的優點和家用遊戲結合起來,在保持家用遊戲、尤其是任天堂一直堅持的單機遊戲的特色的同時,加入新的遊戲玩法。雖然不像六年前Wii那麼革命性甚至反而保守了,但卻看到任天堂找到一個和巨大的手機遊戲群對抗的道路。雖然能否成功是未知數,但比起不斷提升硬件的性能(也同時提升遊戲開發成本),這種「水平思考」卻是任天堂這家也是一流的遊戲開發大廠,在明白「不斷提升畫面表現最後就是自滅」之下的一種答案。
至於遊戲,還是等TGS再說吧!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