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的三國時代﹣E3主機戰第一回合賽後分析
文:傑特
說句老實的,如果不是這一年有新主機發表,筆者對於E3其實是沒有什麼興趣看的,但有新主機發表事情就很不一樣了,首先是Microsoft發表了他們的Xbox 360,然後sony不甘示弱地發表了PlayStation 3,最後則是任天堂發表連實際名字也沒有、開發編號叫『Revolution』,再配上一大堆相關消息,這樣的E3才比較有看頭。
Xbox 360:徹底地改頭換面
說到硬件上最大改變肯定是Microsoft的Xbox 360了,以前還一直沿用過往電腦的X86架構,現在竟然一跳就跳到apple用的PowerPC晶片,甚至E3用來展示的電腦也是PowerMAC G5,能夠敢於作出這麼驚人的改變可見MS實在有膽色,也顯示他們有要和Sony一決生死的決心。
雖然在數字上好像輸過Cell很多,但其實由於二者都是源於IBM的PowerPC晶片(雖然Cell是由東芝、Sony和IBM合作開發,但你們期望過Sony和東芝的晶片技術嗎?),除非IBM故意隱藏技術,不然不要被Sony所發表的數據所欺騙,兩部機其實不會差太多﹣或者說,當晶片的技術去到這個階段,數值上的高低已經不具有太大意義,最重要是開發環境的完善程度以及遊戲開發者的本事。而記憶體雙方都是512M,由於遊戲機不需要像電腦般預先載入一個巨大的正式作業系統(OS),一個專用來玩遊戲的OS其實可以很少,所以實際上512M作為遊戲的記憶體而言很夠的了。至於圖像處理晶片(GPU)則由nVidia改為ATI,事實上ATI雖然近日被nVidia在Display card市場步步進逼,不過其表現卻一直深受好評,像apple的G5高檔產品就已經改用ATI的Radieon 9650,能讓要求畫面質素極高的apple使用他們的產品可見ATI的確有本事。更重要的是比起PS3不知什麼樣的GPU,MS使用市場已經存在的品牌和系統對減低成本以及方便遊戲開發者開發遊戲更有幫助。至於內置硬碟可說是師承上一代的故智,玩家不需要再另買一個硬碟就可以玩網上遊戲,也可以將遊戲由光碟搬進硬碟以減少讀碟時間,一舉兩得。至於無線Wi-Fi手掣在這個無線技術成熟的年代已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問題是如果要充電的話將不會太方便,相信還是會有一堆用家如筆者般是會用回有線操控的。
從現時的資料以及發表的外型來看,Xbox 360的確吸收了上一次失敗的教訓,不論是機體的外觀以及內容都有針對性的改進,不但能看也能玩,特別是繼續其強項的網路對戰Xbox 360 Live,這將比起強調頂級技術更為實在。
PlayStation 3:繼續巨艦大炮主義
其實當PSP推出之後筆者就說Sony已經沒有了創意,他們的新機種除了不斷提升主機的能力上就沒有任何特色。像PSP每個人都說其機能如何地強勁,功能如何地多,但人家一隻任天狗就將NDS帶成話題,但PSP現在仍有很多人當成流動播片器,遊戲?有人會在乎PSP有沒有遊戲出的嗎?
當然,這種說法也未免苛刻了些(卻是筆者的真心話),但這次PS3的發表証明Sony並未有改變這種巨艦大炮主義的作風,整部機差不多將能夠放進去的頂級機能都放進去,不管用不用得著也不管成本如何,實行以本傷人。不過要說和Xbox 360的最大差別還是PS3採用了Blue-Ray disc,甚至可以說這是PS3的殺著也可以﹣因為其他數據上再驚人如果廠商無能的話還是沒用,但BD Disc卻可以播放HD影片,即使遊戲根本用不著也可以當作影碟機用用。說到這裡各位大概也發現到其實PS3雖然和PS2好像差很遠,但實際上卻只是技術上的提升,在內容上完全沒變,都是想利用一些附加功能來吸引玩家以提升市場佔有率,佔有率越高那就越能吸引廠商就主機開發遊戲,在山大斬埋大柴的理論下再怎樣差也可以有一定銷量。
不過就像NDS已經開始壓倒根本沒什麼好遊戲可玩的PSP般,主打BD Disc這一招也不見得一定行得通,就像之前筆者的一篇文章所指出,HD遊戲其實不見得一定得要BD Disc或HD DVD Disc才可以放得進去,實際上用得滿一個4.6G的DVD的遊戲也是兩隻手數得出來,其實只要用上D9碟(8.5G)真是什麼遊戲也夠了﹣只要不放影片的話。其次是不像DVD般只要接上電視就可以看,HD影片需要電視電腦配合,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可以負擔得起十五萬日元起跳(一萬港元以上)的支援HD影片的電視的,就算有錢也不見得有這種地方,像筆者家中放28吋以上的電視也沒有位,如果只是一般電視的話幹麼要買HD制式的影碟?Sony打著如意算盤以為買了PS3的人都會為了看HD影片而買Sony的HD電視,但別傻了!以現在即便宜的HD電視都過萬,即過多過兩三年也不可能跌到二三千元的!現在的電視又不是不能看,DVD又不錯,要我花上萬多元只為了看HD影片?sony有病乎?
簡單來說Sony想再靠光碟來帶起主機銷售熱這一點這次應該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你會加BD Disc我就不會加嗎?發售前換個Drive有什麼難的?Xbox 360加一個BD Disc或HD DVD Disc根本不是什麼難度,這那算是技術優勢?倒是PS3沒有硬碟要玩家自己買才是愚蠢,沒硬碟玩什麼網路遊戲?買了主機遊戲還得多買一個硬碟才可以在PS3玩MMORPG?還不如用Xbox 360或者電腦玩好了。
既然硬件沒什麼優勢在,那餘下來就是看主機遊戲群的實力了,這方面sony籍著PS2的優秀表現相信絕大部份的廠商都要跟著過去,問題就是看MS可以搶得多少廠商的支持了。
Revolution:任天堂apple化
相比起大打數據戰爭(筆者戲稱為“做數戰爭”,因為這些數據不盡不實的地方根本無法考證),任天堂發表的主機連實名都沒有,只以一個開發代號“革命”來代表主機,可見其實仍只是概念機,離實際成品還有一段距離﹣不過PS3和Xbox 360也不會比他好得多就是了,不然MS會拿PowerMac G5作展示機種嗎?
由於仍是概念機,所以根本無法帳面數字上和對手比拼,不過又何必比拼?任天堂自從山內博退下來之後公司的策略也有改變,已不再強求打敗Sony奪取市場佔有率,而改為更實際的營利率,只要能賺錢誰管佔市場10%還是30%?這種作法其實就和apple現時的作風一樣,不強求市場佔有率的多少,而著眼於營利上,所以可以預見Revolution在性能上雖不會輸太多但肯定不會和兩家公司大打技術戰爭,而是著重如何壓低成本以提升營利。
反而最值得一提是所謂的『Virtual Console』,玩家能夠在網上購買舊遊戲然後下載到Revolution玩,其實簡單解釋就是NGS-Nintendo Game Store。這種明是抄襲apple iTMS的玩法雖然並不算新,但在apple的成功例子在前,只要夠方便、夠便宜和兼容性夠佳的話,根本不愁沒有玩家以少量金錢下載遊戲回來玩過痛快,甚至讓NDS、GBM等主機支援也可以。『天!現在模擬器滿街都是,誰還要花錢買遊戲?』但模擬器保證支援所有遊戲並有滿意的表現?可以想玩什麼遊戲就可以立即玩到?如果在Winmx這類P2P當道的情況下iTMS依然大賺其錢的情況下,筆者想不到什麼理由任天堂“開倉”會不行:算一算,舊遊戲是現成的,放在網上Server成本低到不行,以一隻遊戲一百日元來算差不多全是利潤,反正iTMS都可以限制音樂的轉移,任天堂只要在每部主機加入使用者資料便不怕用家將遊戲到處派。而只要夠便宜,玩家一買十多廿隻舊遊戲玩也不算什麼。至於其他主機只要講好的話一樣可以放到Virtual Console賣,反正以Revolution的性能(其實PS3和Xbox 360也做得到啦!只是他們根本沒有數千上萬的舊遊戲罷了)就算是Mega Drive甚至Saturn都可以模擬到,只要和SEGA說好要他們開發模擬器,那玩家只要買一片模擬器的Driver光碟(其實下載也可以啦,但當然要另外算錢)就連其他主機的舊遊戲都可以玩到,成本超低但利潤極高,何樂而不為?
GameBoy Micro:iPod mini遊戲機版
正常Sony追求高性能而使PSP變成大鐵版的時候,任天堂卻主力將遊戲機小型化,而GameBoy Micro就是將原本已經夠輕巧的GBA SP再縮小,並加入Wi-Fi功能,變成現時最小型的一部手提遊戲機。
雖云只能玩回GBA遊戲,但對於已經有數千隻遊戲的GBA市場來說,與其搞一種新制式還不如將舊有硬件便宜化、小型化,以吸引用家再多買一部來得合算,想想一部遊機機小得像iPod mini,隨身帶著也不會有什麼不方便的問題,甚至和Revolution連動變成另一個手掣也可以﹣最低限度比花大錢買PSP來和PS3連動來得便宜許多吧?另外如果能配合Virtual Console的話也可以當成一部流紅白機或者超任模擬器,這樣就更有吸引力了。
任天堂很清楚他們賣的是遊戲機,而不是流動多媒體播放機(PMP),和PSP鬥多功能既無意義,也不見得就有用,像iPod功能可能是現時最少的流動音樂播放器,但卻一直大賣。與其比拼一些和遊戲根本無關的性能,還不如壓低成本生產一些能賣錢的商品來得實際。可以說,任天堂現在已經走上Steve jobs回apple之後的策略上去:定清楚公司產品的取向,集中火力向該方向發展而不隨波逐流地玩性能競賽,產品設計簡潔而具個性,以及向自己固有優勢的領域發展而避開和對手正面衝突。
總結分析:兩雄激鬥,任天堂偏安
由於三部主機現時仍未有實際完成機可以讓玩家試玩,所有影像都是Demo播片為主,最了不起的Xbox 360也要靠apple的G5才可以展示,其他更只是現場播放專用來展示的影片,離成品還差很遠。不過就Xbox 360展示的《Dead or Alive 4》來看,其實畫面並沒有比DOA3好上很多﹣正如上面說過,到達這個級數的主機性能差異已經較難以一看即可以分辨出明顯的差異來,就像PS3發表的圖片和影片其實並不見得就比Xbox優勝很多道理一樣。
比起Sony和MS的正面交鋒,任天堂明顯地避免作正面衝突,專注於自己最有勝算的地方發展,憑著手提機的巨大市場以及無人能比的舊遊戲陣,主攻這方面的利益絕對要比和那兩大廠鬥技術來得低投資高回報。
不過嚴格來說這次E3也只是真正交手前的叫陣戰,一來實機仍未搞定,時間還有最少大半年,現在三方陣營修改規格根本不足為奇,而各遊戲廠現在除了說說門面話、交幾隻遊戲名單和幾條影片之外,其他地方仍然是亂糟糟的(天!現在Sony才將開發機交給遊戲廠和搞遊戲程式庫等軟件!一隻遊戲像樣些也要一年開發,在這種什麼也沒有的情況下,作遊戲的難度和建設北海道新幹線沒兩樣),所以真真正正叫做上台展示實力最快也要到九月的TGS,可想而知,今年的TGS才是兩機的正式發表戰。
當然,這是假定Sony可以在TGS搞起能玩的PS3,以及廠商有能玩的遊戲提供為大前提,但做得到嗎?
(原文刊於遊戲週刊《GameWatch》,本筆者是該刊自由主筆,要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