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上不下的遊戲展〜E3 2007
文: 傑特
一直以來美國五月的E3和九月日本的TGS是遊戲界的兩大盛事,但一邊主機大戰的白熱化同時,美國的E3卻反而縮小,由過去仍讓一般人進場,變成現在只招呼業界,而且時間更改到七月,究竟這個新的E3有什麼值得留意、分析的呢?
一個定位極不清楚的遊戲展
自TGS由一年兩次變成一年一次後,如果想將遊戲放在暑假推出的話,E3差不多是唯一的大舞台,更重要的是,由於E3本身的定位偏硬派而不像TGS般那麼消費者向,所以主機公司也喜歡在E3發表新硬件,像PS3、Wii以至Xbox 360都是在E3作處女展示,在五個月的時間內收集意見作出修訂,然後在TGS作第二次發表。好處當然是有足夠的時間讓廠商看看市場和大眾的反應,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也可以趕在TGS修好再發表,然後才在十一月發售,而這也是近年三部主機的發售公式。
不過改到七月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取消了一般觀眾者的進場,沒錯,現在進場的都是專家或者業內人士,他們的意見的確會更一針見血,但買遊戲的卻是一般大眾,專家讚得再好但一般大眾不接受又有什麼用?像去年E3不是有一大票人說PS3不貴嗎?但現在卻急急忙忙地減價了,這代表什麼?就是E3本身的業內人士向反而讓廠商無法得到貼近群眾的意見,這些業內人士都是有經濟能力,而且對高科技有相當的認識,所以他們會對華麗的畫面背後的技術感到讚嘆,以及因而付出的代價覺得不是問題,可是這就等於普羅大眾也有同樣的感想嗎?這群專家級的遊戲業者真的就可以代表整個市場的接受和觀感嗎?不可能吧?這跟本就是變種的精英主義,相信少數專家、遊戲業者而無視不懂遊戲的絕大多數人。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時間,好,先不管那些覺得『PS3 599也不貴』(筆者現在還記得去年有報章訪問E3玩家得出的感想,現在回想起來Sony可能就是被這種說法害得雞毛鴨血的)的所謂『發燒玩家意見』。七月搞遊戲展真的是一個好時間嗎?筆者和某前編集長談起這件事時,筆者第一句就是『那個天才想到在七月搞遊戲展的?不上不下半調子!』,對,七月這個時間其實是十分之古怪的,首先是一開始說過,往年五月的E3最大的好處是有半年時間去改進,像新遊戲發表,如果在E3被罵到一文不值的話還有半年時間去大修改,等到九月的TGS再推出來試反應,而硬件就更加了,因為除了硬件本身之外還有宣傳等配套,好像前年的Xbox 360、去年的PS3都是先在E3發佈基本消息,再看看市場的反應修改,而PS3推出便宜版就是在這種作法下出現的結果,如果沒有五月E3發表價錢的話,自家發表宣傳效力有限,九月才說賣這麼貴的話保證推出時會死得比現在更難看。但是七月發表的話離感恩節的黃金檔只有五個月,離第二次發表的TGS更只有兩個月!兩個月又能做到什麼?遊戲修改不夠時間硬件策略調整更不夠時間,那七月在E3發表新作又有什麼意義,而 Tecmo批評E3的就是這裡:不但沒有了一般大眾去實地測試遊戲,時間更是不知所謂。另外過去五月E3也是暑假遊戲大作的發表會,但現在七月暑假都開始了,還發個鬼!好像現在Sony在E3後於日本搞的記招,發表的遊戲最早也要今年冬天才發售的,但現在發表冬天的遊戲不嫌太早了些嗎?而且現時發表的話到九月就沒有新遊戲發表了,但參加E3不發表又不行,這樣搞下來就完全浪費了E3作為前半年遊戲界最重要的宣傳秀這個優勢,而成了一個定位不清楚的遊戲展。
搞成這副樣子還不如取消E3比較好,免得勞民傷財。
Wii:一個Wii Fit搞掂你
由於現在仍未確定任天堂是不是真的回歸TGS,所以E3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年唯一的宣傳大秀,所以他們不存在上面提到的問題,因為如果不參加TGS的話那自然不用擔心九月沒有新作發表的問題。所以現在就急不及待地將大作的名字打出來了。
不過引起全球玩家驚奇的不是那一隻大作,而是那個Wii BALANCE BOARD和《Wii Fit》!由於很多人都說玩Wii sport可以減肥,所以任天堂一不做二不休,發起狠推出這個最初曾考慮過的Wii BALANCE BOARD,再配上遊戲《Wii Fit》來個遊戲機健身器材化,而這一招的確狠到其他兩家主機廠不知如何是好,正當他們也心思思想推出Wiimote這玩意時任天堂卻再來個Wii BALANCE BOARD!當然,由於這件玩意不是附在主機上而是連遊戲買,所以不見得會像Wiimote般所有廠都(被逼)用,但多了一件新玩意廠商在遊戲設計上的空間又大了。另一方面Wii BALANCE BOARD也是任天堂繼續主打一般大眾的策略,過往從來有遊戲廠想到將遊戲和健身器材拉在一起的,但因『wiimote減肥法』的成功,讓任天堂發現了這個新市場,沒錯,對於很多玩遊戲連身體都不想動的玩家來說(其實筆者也是這類人.....)這種健身玩意一點也不有趣,但對非玩家來說將玩遊戲和減肥結合為一這種點子絕對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而且隨著這玩意的推出過往只能在街機上玩的體感遊戲如滑浪、滑雪都可能在家用機上重現,想想《薩爾達傳說 黃昏公主》其中一場滑雪比試不是用手來玩而是用腳和腰來玩會怎樣?很爽吧?再配合Wiimote和截棍手掣的差不多你想到的甚至你想不到的遊戲形式都可以實現。從這來看任天堂說Wii Balance Board是一早想好的應不是唬爛,因為這種將操作概念大革新的做法正正是任天堂近五年的策略:遊戲的革命不是在多少個多邊形或者多少解像度,而是將任天堂自己創造的遊戲概念一手推翻。至於Zapper或呔盤就算了,這種小東西對任天堂來說跟本不算什麼。
至於遊戲方面除了《MARIO KART Wii》和《Wii Fit》是首次發表的大作之外,其他的都是之前已經有,現在只是公佈發售日期而已,而可以預見這堆遊戲都會在十一月的感恩人節市場推出,實行來第二次的大攻勢,務求在明年的三月之前徹底地控制日本的遊戲市場,甚至連美國市場也取得控制權﹣別冷笑!以現在的銷售數字今年之內過叉0頭是絕不出奇的,一但被任天堂後來居上那MS就大件事了。
Xbox 360:HALO3決戰
先不管推出更強版本的Xbox 360,由於整個叉0計畫都沒有什麼問題,所以他們可能也考慮過像Sony般『人有我又有』,但結果還是繼續自己強項的網路對戰,而他們手上最大的武器當然是Xbox年代已經是超級大作的《HALO 3》了,畢竟這隻是他們獨佔的,加上之前的好成績,所以MS也很聰明地不將這遊戲放在傳統的感恩節,而是過往的淡季九月,好處顯而易見,當然就是避過Wii的大作攻勢吧,叉0的獨佔大作一隻手數得出,如果放到十一月的話一來要和Wii硬碰硬,而且即使自家也有怪物大作GTA4,誰敢保證《HALO 3》可以穩贏GTA4的?即使贏到都會傷亡慘重,那又何必強要在感恩節推出?而且《HALO 3》這類超級機迷向的遊戲什麼時候賣都會有穩定的成績,而不受季節性影響,那就更沒有理由在激戰區拿來和其他主機及遊戲大較高下了。
說到GTA4,這隻超必殺級大作由於會先在叉0推出,所以肯定地說這遊戲會決定叉0在這場主機大戰的命運,不過最致命是這遊戲是誇平台作品,叉0有PS3也有,同樣是十月十六號推出!由於不是獨佔作品所以有著數的話其實大家都差不多,那叉0雖然有壓倒性的主機優勢,但對弱勢的PS3陣營也有一定幫助,特別是他們沒有《HALO 3》那如果同時有兩部主機的玩家來說就可能能偏向選擇『只有GTA4』的PS3版了,而且叉0在美國已經過千萬,也看到不到突然再升衝的潛力,所以GTA4反而會成了刺激玩家買PS3的一個因素﹣即使不多。至於鬧到滿城風雨的話題作《Manhunt 2》,由於事情鬧得那麼大,即使降級任天堂也不可能容許它在Wii上推出(筆者也真服了Rockstar想在Wii的體感系統上推這遊戲!某個意義上Rockstar的老闆也真是天才...),而Microsoft也不見得敢放行,搞成這樣這遊戲如果能夠在年內順利推出已經是奇跡,甚至不被腰斬已經還得神落,現在就有看Rockstar的做化了。
回到主機,叉0會在年內大減價的機會有多大?看來應該不大,特別是他們的壞機率又那麼高,將維修成本打進去的話就和硬件生產成本降低打平了。所以最多也只會減個五十美元,一百美元是不大可能了,減到250更是困難,特別是人家任天堂還可以減到199以下仍有錢賺的時候。
PS3&PSP:orzX3
首先說PS3減價,筆者對於sony高層選在這個時間減價實在『R哂頭』,在沒有大作支持的情況下減價又有什麼用?沒有好遊戲的話即使賣199也沒有用,結果到十一月真的有大作時難道又再減價嗎?這是筆者的第一個orz。
而第二個 orz是新版的PSP,首先推出新版筆者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但orz是除了比較輕身、加入記憶保留功能來減少讀碟(如果加的是512M byte以上或者會很有用吧)就是加入影像輸出到電視,不過續航力仍是三至六小時,還是連香港到東京的一程飛機都沒有,東京去大阪的新幹線也不夠用,還不如換更強力的電池、改良LCD減少電力消費更實在,人家NDSL是最少也有十小時,調暗一些甚至可以去到十六小時,差不多是PSP的三倍!電力不夠難道要人在家玩手提遊戲機?而且又加入了電視輸出,即是變相將PS2手提化,現在已經有大量PS2等級的遊戲往PSP上推,再搞這種電視輸出結果就是PSP 完全PS2化了,使這部『手提』遊戲機的定位更不清不楚。
最後的一個orz是PLAYSTATION HOME,唉,抄襲人家Second Life就不要那麼大張旗號說得好像是獨一無二的東西吧(雖然Vista也是這樣...),人家的虛擬社區甚至誇張到出現虛擬風化案!你現在搞個抄襲的玩意又有幾個人會有興趣?這類遊戲重點就是要夠人多,PSHome什麼時候可以和人家電腦相比?至於遊戲除了MGS4是真的很震撼之外其他也實在沒有什麼新聞性,GT5又是什麼也未定,一大票本來是獨佔的遊戲現在誇平台,現在最好希望《KILLZONE 2》真的能夠如他們宣稱是『最少一百萬個』玩家要的遊戲了,不然8800日元的遊戲用1600萬歐羅開發但全球賣不到五十萬那保證有一大票人要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