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專題

沒有期待,當然沒有失望〜E3 2010後日分析
文:傑特

  由於任天堂七早八早就公佈了N3DS,而Sony又傳出PSP2的流言,甚至有傳會有新家用主機推出,所以這年的E3算是很受注視,但出來的結果卻讓不少人大失所望,有那麼嚴重嗎?

Microsoft:「勁叻」登場
  筆者知道這年的E3主角是N3DS,但這是美國的遊戲展總不成一來就是日本東西吧?所以先談沒那麼刺激的產品,好東西留在最後。
  話說去年發表Natal時就已經讓不少業界中人十分期待,始終比起還得靠手掣的任天堂和Sony,MS這個能擺脫一切束縛的空間感應是更先進,更有創意,玩起來更自由奔放。而在TGS給業界試玩的評語也很不俗,讓玩家和業界都十分期待。而去到今年的E3終於作正式的發表,名字也變成「Microsoft Kinect for Xbox 360」,簡稱Kinect,又或者香港人的諧音「勁叻」或「勁LAG」也可以。不過一部主打網路連線功能的主機,勁LAG可是很不妙哩〜(笑
  笑話說完,其實除了命名和一堆遊戲發表之外,也沒有什麼新東西,遊戲除了星戰那一隻之外其他和Wii早期推出的大同小異,雖然你可以說了無新意,但,又可以有什麼新意?最早推出的遊戲本來就是讓玩家和遊戲開發者知道這個系統可以做到什麼東西而制作,比起遊戲性更重要是向世人展示「kinect能夠做什麼」,而不是遊戲本身有不有趣。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也不等於遊戲無聊,想想有多少玩家是為了《Wii Sport》而買主機?所以這問題不大。
  至於接下來的問題是其中的技術問題,究竟利用紅外線和影像來辨認三維人像的效率和精確度有多高,因為現時所有試玩都是在開發人員度身訂造的環境下作的,但實際遊戲中能不能有如此完美的空間就是另一個問題了?相比起來PS Move和Wiimote由於用比較簡單的原理所以反而容易調節,不必那麼精準也能夠操作。另一個問題是價錢,雖然叉0是賠錢賣主機但不等於kinect也是如法炮制,從這年E3的遊戲名單來看誰都看得出FPS等傳統叉0遊戲還是強勢,遊戲廠會不會改為主力推出kinect支援遊戲大家心知肚明,MS要不要割價賣kinect其實答案很簡單,而有網站推斷要149美元一台,即一千港元一部,你要不要為了體感而花多一千元買kinect就要看你是否真的那麼想玩體感遊戲了,但還不算難以接受就是。
  至於個人認為最蠢的是名字,對,kinect=動能,對英語系國家或者不算深的英文,但筆者這種英語白痴還真的要朋友教才知是什麼意思,一件賣去全球的產品用這種相對較深的英文沒問題嗎?而且當看到日文拼音之後...你真的不打算賣去日本吧?

輕版叉0:絕對不會有三紅!
  至於不是那麼多人注意的是輕量版Xbox360,如果單看外表如果不看光碟口的話,還真的看不出差別,基本上除了加入支援802.11n和250G硬碟其他差不多,價錢也不減250美元,也就是說只是行例的更新而不是升級版本。
  不過重點卻是三紅的問題有沒有改善?當然是不會再有三紅這種事,因為已經沒了紅色LED,那又何來三紅?所以各位可以放心,即使你的叉0冒出BBQ味還是一樣不會有三紅,你見到的紅只是火光﹣還不快拔電源打電話求救?

Sony:其實GT5比較在意
  至於技術沒那麼高,外表更蠢(當將那支控制棒和槍型手掣合起來,筆者竟然想到《二十世紀少年》友朋黨的那支槍?),但相對比較踏實的《Playstation Move》,不但有發售日((歐洲 9/15,北美9/19,日本10/21),價錢也有了(單一控制棒49.99美元,副控制棒29.99美元,合計79.98美元,再配Playstation Eye則加多39.99),全套加起來其實和kinect差不多。也推出連主機、PlaystationEye、遊戲Sports Champions和主機的套餐399.99美元一大份。以價錢來算還可以。反正這本來就是Sony那種人有我有的年晚煎堆心態下搞出來的產品,也沒有幾個人會有很大的期待﹣包括他們自己在內。
  反而是拖到地老天荒的GT5終於決定發售日iknf 11/12(北美)了,想想如果早三年推出PS3走起來應會更順利吧?至於宣稱對應立體顯示...
  你先把遊戲搞出來才和我們談什麼立體好不好?現在不是立不立體的問題,而是連2D畫面也沒有,序章你們序了多久了?
  最後....唔....PSP2呢?

任天堂:超出的在可接受之內的預期
  由於傳說中的PSP2還是沒發表,所以變成只有任天堂獨個兒玩,正式公佈他們的新手提主機,Nintendo3DS(簡稱3DS)!
  基本硬件規格並沒有太意外的地方,將電源鍵放在在本來放start的地方,而將start、select和home(和wii看齊?)放在畫面中間的古風設計,而上方則是3.53吋的寬型顯示(一般顯示為800×240,而3D顯示則減少至400×240),下畫面則傳統單點觸控型的3.02吋4:3顯示(320×240),並有一立體效果控制器,機背有立體鏡頭,再加一個analog操蹤桿,重量是230g,就是這麼多,其他和之前的DS沒大差別。或者有人期待會有新的造型,但這種書本型的設計早成了任天堂的招牌,既然行之有效並沒有必要特別修改外型來搞新鮮感,這樣週邊設計的公司也比較好辦吧。
  至於表現在會場當然不可能有遊戲給你試玩﹣不然就不用現在還未決定發售日了吧?但從小島秀夫將他的《MGS3 Snake Eater》特地為3DS重製一條3D專用版demo來看,3DS的表現絕對是達到PS2甚至Wii的水準,即使假設這已是3DS的極限的話,就表示3DS單是3D部份也絕對有這個水準,想想也真的很厲害,因為這畫面即使現在PSP也做不到吧?而且還要是同時處理兩組畫面!因此有傳其GPU達PS3水準也不是開玩笑,最少也有Wii的等級﹣當然,晚個六七年才推出是沒有什麼好吹噓的,但最少硬件能力上已經接近手提機小畫面的極限了(這也是解像度急降的理由﹣如果保持原來的解像度GPU可能就真的要有PS3的水準了),PSP2如果要贏可能就得用4.3吋畫面推到HD影像了。至於立體表現之前筆者推想還以為是利用三維感應來作出立體效果,但結果卻是利用傳統的左右眼的視差影像來作出立體感,這種做法雖然比較好,而且再配合三維空間感應的話還可以作出更立體的感覺,但視界的問題會是一個麻煩,玩家要在那個距離才可以感受到立體?電力的消耗如何?這點也是比較在意的事。
  至於價錢方面任天堂的一貫是不賣賠本貨,而他們的主機也不會貴於二萬五千日元,所以大概也知定價會是二萬至二萬五之間。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只有3.5吋顯示的理由:任天堂不可能賣賠本貨,要有錢賺上面的立體顯示就不能太貴,推想3.53吋可能已是他們認為成本能負擔的極限了,再貴就會突破二萬五的任天堂心理關口,他們一直認為遊戲機是玩具,所以情願削減功能也不要賣貴,再加上化們不會賠錢賣主機的傳統,讓3DS的顯示不能再擴大。
  另外有一點沒什麼留意的是3DS是可以自由切換3D和2D顯示的,這代表什麼?就是即使遊戲廠不推出3D遊戲,他們還是能當成一部性能更強的DS來作遊戲,像多了一個analog桿玩起遊戲就和PSP一模一樣,那,MHP4(亂吹的)不能在3DS上推出嗎?反正連鍵桿的數目都一樣,畫面又夠強,遊戲廠再沒理由不推出傳統玩家向的賣畫面遊戲了。至於兼容老遊戲這點並不算很重要,但遊戲廠倒是可以「偷雞」將一些DS遊戲當成3DS遊戲來推出吧?反正以這個大小的顯示,最大2G Byte的遊戲咭已經夠用有突了,甚至收錄語音也一樣沒問題,更一口氣超過PSP的UMD上限,可謂一口氣解決了過往DS的所有弱點。亦即是如果我們跳出3D這個概念的話,這部絕對是一部擁有更強機能的DS2。
  至於發售日和時間仍未定,很多人都以為會是年內,但如果PSP2現在還未發表的話,那今年任天堂會不會推新機就有疑問了,反正DS還是很好賣,等舊貨清空以及新遊戲搞定才一次過推出吧!

創意?可以吃嗎?
  至於遊戲方面,其實還是那一堆,都是什麼什麼的續集之類(Troy無雙...睇黎的阿奶無雙都好快有),反正年年都是這樣,尤在這個時勢更是出續作比較安全,創意?誰管你有沒有創意了?最重要是穩當地賣錢!不過筆者倒也沒什麼意見就是了,一如所料的東西還諸多意見是你不對。至於3DS宣稱會推出的一堆遊戲,基於這個階段各大廠開的支票跳票機率高達八成,所以即使DS的光環讓遊戲廠比較認真地考慮,但這堆名字即使真的變成遊戲也可能是2012尾年甚至更後了,所以聽聽就好。
  假如當時還未世界末日的話...(逃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