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熱門專題

由信和到屋邨-香港地下遊戲史(三)
文:format-channel 整理:傑特

  之前的兩篇都是物品,但有物品如果沒地方買賣也是無用,而且回憶中地方往往才是最容易記得的,你或者不記得十年前玩過什麼遊戲,但卻會記得十年前去買遊戲的商場,所以這次談的就是在八九十年代一眾玩家常去的地方以及其中的一大堆都市傳說。

豪裝打機-信和
  如果閣下未滿二十歲的話,對信和的最早記憶可能只是一大堆色情VCD店舖、一大群不良份子以及一些擺到明負責被警察拉的道友佔領,空氣之差在內走上十五分鍾就有可能缺氧倒下,好一點就是第一層還有一些賣明星照片以及地下的唱片店等等。
  但在八九十年代的信和卻是大量的遊戲店,而且種類很多,有些是賣電腦遊戲磁碟(筆者最初的電腦遊戲就是在這裡買的),也有租遊戲帶的店,甚至連租機(即第一部份談到那種即場打機的店)店也有!現在很難想像信和這種黃金地段竟然會有店舖搞租機玩的生意。不過既然是旺角兼信和地帶,當然不會像屋邨那種給你一張『七武器之首』,連冷氣可可能沒有的情況下玩遊戲吧!但這家店也真的很豪華,椅子竟然是大班椅!在一家裝修得很漂亮的店內玩,和那些在士多一角玩遊戲完全是兩個世界。而且更豪華是這家店可能是全香港唯一有得玩Neo Geo卡帶的店!想想當時數千元一部的Neo Geo卡帶機再加上千完的卡帶,但遊戲卻只有SNK的遊戲,別說是卡帶年代,即使是CD年代會真的那麼瘋狂買一台Neo Geo機回家的人也很少,更別說那些大如字典的卡帶了。當然,這麼豪華也是有代價的,這家店也真的貴得可以,沒記錯一小時就是一百元!即使今天也是一個天價,更別提是十多年前了。另外這家店也是極少數有PC-E CD-Rom遊戲出租的店,當然,這也是因為該店有按金制度有關,收了按金就不怕玩家帶碟潛逃了。
  說到PC-E CD-Rom這部家用遊戲史上第一部光碟遊戲機,其實除了一些史書上記載的資料外,還是有滿多的花邊新聞的,首先是當年的CD-Rom是一倍速的,也就是十分慢,萬一有什麼震動就會因為讀不了碟資料來不及傳送而死機,因此假如玩家動作大一些的話就會因為拉動主機而死機的案件發生,甚至因此得賠錢給店家呢!此外當時CD-Rom遊戲是第一次採用PCM音源,可以將遊戲放到一般CD機上播放音效(當然要跳過前幾條資料track,不然播出來的怪聲可能會弄壞音響),因此也有人將光碟的音源錄出來變成配樂來聽(對,這是筆者當年聽伊蘇國的音樂的做法)。

神秘的MSX-黃金
  說黃金商場是香港電腦產品和遊戲商場的始祖,相信沒有什麼人會反對,事實上最早有組織性的大型電腦遊戲中心的確是以黃金為始,也以黃金為主,雖然不像日本的秋葉原般有那麼多古靈精怪的產品,但已經相豐富,一般人想買電腦影音產品的話即使黃金高登沒有,去鴨寮街也一定可以找齊,而且還有各種延伸產品,總有一件合你用。
  不過說到回憶的話就肯定是高登商場的某一家電腦店了,那一家店和其他電腦遊戲店不同的地方是放了一大堆MSX遊戲出來給人看!這家店和信和的另一家店都喜歡將一堆MSX、68000這類日系電腦遊戲放出來,但重點是在那時別說是日系電腦,單是花得起錢買電腦來玩遊戲就已經很神了,更別提買一部日語的電腦了,加上這兩部機在早年已經有大量的清涼遊戲甚至是最古早的色情遊戲,所以對於那時仍是小鬼的筆者和其他同是在黃金混的小鬼而言是十分刺激的,而且更有一堆動畫遊戲如福星小子、相聚一刻甚至是銀英傳,使當時動畫遊戲仍不多的紅白機玩家每一次經過店前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直到今天筆者仍百思不得其解:在那個年代會有幾個人買MSX遊戲?而且那些遊戲不管怎樣看都不像是拿來買的,但租又有幾人租?想來想去只能說是店的老闆將自已的珍藏拿出來放在當眼處『哂命』,炫燿一下自已的珍品,這比放在家供奉好多了?
  另外黃金也是當時少數有較冷門遊戲進貨的地方,好像DQ4高價420,信長野望2賣720,DQ5天價1200也只有黃金才有得賣,其他地區商場跟本不可能進這類絕對沒有人買得起的遊戲,所以也養成一堆家住九龍的小鬼每週去黃金一遊,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遊戲,在沒有任何香港遊戲週刊也沒有網路的年代,用腦是唯一收集情報的方法,所以誰說御宅族就是neets?八十年代的宅可是用腦走遍港九呢!

賤人館傳說-好景
  比起來好景其實已經算是較近年的了,最年很多二十以下的朋友也經歷過好景的光輝年代。不過如果更早的年代好景其實除了XX光碟之外還其他店舖的,不過因為競爭實在太過大,所以這些其他類型的店都先後搬到附近的地方,使到好景越來越單一化,不是遊戲就是影碟。事實上在超任年代如果想抄碟還是得去好景,此外好景也是旺角區最大的遊戲集中地,雖然今天只有一兩間在努力,但早十多年前在未有VCD的年代除了出租錄影帶之外還有不少遊戲的,不過由於地形很窄,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會走到最裡頭的店買遊戲的,此外也有不少店是多元化發展,像那時筆者經常抄碟的店竟然還在賣手辦!而且店頭放的手辦還真的做得很漂亮呢!
  不過比起這些最為老一輩好景人津津樂道的倒不是這些遊戲店又或者手辦店,而是那時很難得找到的『影帶』出租店,其實出租『某方面』影帶或者賣影碟的店古已有之,早年也有好幾間影帶店出租,當年在未有LD要捱影帶的年代能夠租到某類影帶就只有在這裡,可以比較不用左閃右避地去,但關鍵還不是這些,而是某一間在入口附近的影帶店,而重點是門口的一個外佈版,假如有人租了東西不還的話就會被貼在這裡用很難聽的話攻擊,而因為這個公佈版這家店被戲稱為『賤人館』,可算是八九十年代好景的其中一個傳說,雖然不致和之後的『好景Rap歌阿叔』相比,但老一輩好景人一定知道。

宅界地獄-銅鑼灣中心
  在大場之中銅鑼灣中心是唯一在港島的老牌場,而且比起現在的188歷史要老得多之餘,攻略領域更多元化,不但遊戲玩家通殺,動畫迷也跑不掉,漫畫迷也一樣有地方消費,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多方向發展御宅族的話,數層的商場保證由頂到底都有你花錢的地方,將你吃到連骨頭都不剩,再加上附近的大元和三越的日本書店,讓一眾御宅族即使車費再貴也要每週從九龍過去港島一次。而當時的路程是先去三越和大元的日本書店買日本書和漫畫,然後就去銅鑼灣中心敗家,而說到這裡最有名的是一家影碟店,在當年LD仍然存在的時代這裡和花園街某家影碟店是少數可以租到動畫LD的地方,筆者就曾經在這裡一口氣將一整套檸檬動畫(不知道是什麼的話就不要查好了...)租來轉錄到影帶呢!
  不過這其實已經不大算是遊戲部份,有機會才留到動畫回憶部份再談吧!

地區最強-龍珠
  以上的場其實今天仍然健在,但九龍城的龍珠商場雖然仍在但已經沒落,現在再去龍珠的話大概不會知道八九十年代這個場的風光了。
  身處九龍城學校區的龍珠可算是東九龍的典型『地區場』,地區場的特點就是只做地區客,但龍珠卻在同類場之中演變成專賣遊戲的商場也算特別。而龍珠的特色是勝在夠冷門,在中古遊戲仍然有市場的年代龍珠經常可以找到一些冷門到『竟然還有這種遊戲?』的遊戲出現,而且台灣攻略本、台灣雜誌也可以輕易找到,在資訊仍然不發達的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這些東西可是十分難得的,而冷門遊戲更是一眾發燒機迷的目標。
  雖然只是地區場,而且交通絕對不是方便(沒地鐵嘛!),但仍吸引各區的玩家不遠千里而來,並造就了龍珠最光輝的一頁,但隨著PS年代開始這個場也漸漸沒落了,雖然今天仍然有遊戲店,但已不能和當年全盛年代的龍珠相比較了。

全場一體化-地區場生態
  最後要談的就是『總有一間係左近』的地區商場,其實只要附近有學生的話這類地區場就一直會有遊戲店的生存空間,由於不像大場般多間店在混戰,所以這類場最多也只有兩三家店在經營,而且並不是互相死鬥活鬥的戰爭,而往往是互存互榮,例如某家店的遊戲賣完了就去另一家店拿貨來賣,又或者沒零錢的話就去另一家店找換等等,其實這種做法很多行都有,但像這類地區細場般做得那麼明顯的卻沒有,一般都會等客人離開又或者偷偷地去做,而不是這麼正大光明,甚至誇張到叫客人去另一家取貨那麼離譜-明明兩家店的老闆沒有任何關係。此外這類店也不少是兼賣遊戲的,而不像大場般擺到明只賣遊戲。
  此外由於這類商場也同是是屋邨商場,所以一般的玩具店,文具店小食店之類的也會齊全,因此小孩子一進場真的可以一天都不出來,反正文具店那時會有影印漫畫出售,而小食店可以買東西吃,玩具店多數都變成租機中心,甚至像「架步」般租某一個舖位作為租機區的也有,在八九十年代遊戲機仍是十分貴的年代這種租機場可能是唯一能夠便宜玩遊戲的地方。不過這類場也有弱點,如果是主打學生生意的學校區的話一放假就水靜鵝飛,為了解決這種困境那些老闆想出了遊戲比賽的玩意,像格鬥遊戲比賽又或者陪育一隊球隊再用密碼對戰,也就是今天街機中心的對戰大賽甚至鬥劇的同類玩意!可算是為求生存的各施各法,也是租機年代的其中一個快樂的回憶。

後話:
  其實說到這類回憶還有很多,不過一來年代實在有點遠,有些也不大清楚了,其次是有一些其實還是進行式,兼且不能說出來的也不少,另外也有些是和動漫畫連在一起的,所以只能在此下住,留待下次再談了。
  
(此乃Format-channel的某一篇專題的文字版)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