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title

最好的3D畫面該怎樣做?閒聊3D畫面技術的應用現狀
文:傑特

事先說明:這不是一篇技術文章。對於一向低科技的筆者來說不會在這裡賣弄那可笑的科技知識。而是想談一下現在的3D畫面顯示技術在實際運用上的問題,以及該怎麼辦。

從Personal 3D Viewer談起
話說筆者一如平日般從網路上遊來遊去找文章題材時,看到Sony發表一個頭載的3D畫面顯示器,叫「Personal 3D Viewer」,型號HMZ-T1,價格60000日元,換成港元六千多左右吧,其採用所謂的『有機EL面板』,分辨率1280×720,用戶在『正確』佩戴並打開HMZ-T1的電源後,顯示的畫面將相當於現實中距離20米左右的位置觀賞750寸巨幅畫面,同時左右耳機將具有5.1聲道虛擬環繞聲,有一組HDMI接頭和1組視頻音頻輸出接口。
唔,聽起來不錯,用來玩PS3遊戲倒是不錯的設計,先把PS3抬到床頭然後接上Personal 3D Viewer,那就可以睡著床上玩第二次機戰OG了,又或者在床上看影碟也不壞,累就脫掉Viewer倒頭大睡。怎樣?好像不怎樣高科技?而且很有概視感?好像很久之前就已經有做到類似功能的東西?你說得沒錯。
當然,筆者如果真的為了這些原因買這玩意的話,更早之時就已經買了一大堆可以戴在頭上的顯示眼鏡了,至於更早的Virtual Boy就更不用提。從這來看其實任天堂也真是走在時代尖端走得太過頭,竟然在上世紀就想到要達到3D的最佳效果就是將顯示器戴在頭上,只有固定顯示器和眼鏡的距離以及角度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這點各位也很明白了。事實上現時不論是戲院和電視以至遊戲機,要真的表現3D效果都有著相同的兩難,就是便利性和效果:要便利就得削弱效果,要好效果就得戴著又重又貴的東西。

Personal 3D Viewer的問題
對,其實我們也知道要有最佳的3D效果,Virtual boy那種頭套式的眼鏡顯示可能是最佳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問題,一來實在很不方便,VB還要像個狙擊手般把頭放在VB面前再加個托架,相當不方便。至於Sony的Personal 3D Viewer則先進多了,最少不用把頭托在VB前那麼辛苦,可以安坐沙化上看,只要你的HDMI線夠長(三公呎?五公呎?)就沒什麼問題了。
但這種玩意由構思出來第一天開始就有一個解不開的問題,其一是只能一個人享受,你不管看到什麼有趣的畫面,又或者玩得有多厲害,其他人都只會看到一個傻佬戴著奇怪的眼罩動來動去像鬼上身又或者發羊吊。如果是音樂還可以將一邊耳機給朋友聽,但你總不成將眼罩拆開兩邊給朋友看吧?而且這已經沒有立體效果了。另一個問題是拖著線和遊戲機,雖然現在的HDMI線也不是太過粗,但再怎樣幼也有1cm直徑吧?你真的不覺得拖著這麼粗的線在頭上是十分不舒服的一回事嗎?而且這條線還要拖著遊戲機,再加上電源線就更不方便了。另外如果你是大近視的話也很頭痛,因為戴著眼鏡的不管什麼設計都不會舒服,但不戴眼鏡又看不到,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跑去自已制作一個有近視度數的3D眼鏡的理由,因為這樣就不用架著兩個大東西在臉上看3D電影了。
其實這也是同類型眼罩型顯示一直流行不起來的原因:這玩意雖然能夠保證用家能夠固定的角度和距離內,得到最佳的3D立體表現效果,而且可以將各種問題減到最低,但以現在的科技不管如何都會是一大個像頭盔般的東西套上去,生理上的厭惡是絕對無法避免的,而且這種玩意一套上頭就等於和外間隔絕,這種感覺也不是很好,所以雖然有廠商推出可以連在手提DVD機上的眼罩型播放器,但卻沒有幾個人用就是因為這些原因﹣你套著這玩看一套兩小時的電影看看?保證不到一半就扯下來駁回傳統電視了。

裸眼3D的問題
至於任天堂在3DS上採用的裸眼3D技術其實已經算是一種妥協下的解決方案了。由於任天堂必需要讓他們的遊戲機保持著「手機遊戲無法取代」的優勢,所以便實驗性地由營幕來作出3D效果。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用家既不需要戴著巨大的眼罩也不需要架一個膠框在頭上,也能簡單地看到3D效果,而且想給其他人看3D表現也容易,只要把遊戲機交給對方,在「正確」的距離下就能看到。這相對而言比較方便,而且也好收藏不用多戴一個眼鏡,更重要是即使有手機廠神經病地跟著推出這玩意,但在汎用性為主要著力點的手機,加這種為特定目的而開發的功能並不切實際,更別提跟本不會有手機遊戲開發者搞出一套只在某一兩家手機廠的一部份手機才支援的遊戲了。這樣可是任天堂在面對手機遊戲的熱潮以及一窩蜂地吹捧手機遊戲的媒體而作出的賭注:成功的話就可以保有獨一無二的賣相,你想玩裸眼3D遊戲就只能買3DS,沒有代替品。
當然,這也要冒著用家不接受的風險,首先是要在「特定」的距離和角度看畫面就已經有一定的難度,這其實是極之困難的,最簡單的例子是所有遊戲機和電視節目都會提你不要太貼近電視,但你有幾次真的和電視保持一定距離、而且看一小時休息十五分鍾?要用家固守特定的要求下使用某件產品,除非不照著用就會爆炸(但很無奈是,即使不按程序下會引致大災難,但還是會有人這樣做),否則真的會很聽話地照做的人真的少得可憐。另一個問題是這種裸眼3D效果多看其實是很累的,因為這種3D效果其實是將不同的視訊射進眼球,再從而構成其立體效果,就像多年前很流行的一種立體畫一樣,這種強制要眼球接受不自然的影像,時間一長就會對精神構成很大的負擔。當然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一如有些人玩FPS於畫面彈來彈去一點問題也沒有,亦也有些人像筆者般看十五分鍾就想吐。但總不成寫著「有3D暈浪者不適合玩FPS」又或者「不適合不慣看3D畫面者使用」吧?
幸好3DS本身就有相當不俗的畫面處理能力,只要關掉3D的畫其實就是一部功性相當不俗的遊戲機,即使廠商不使用3D功能還是能當成一部NDS後繼機來開發遊戲。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至於遊戲數量夠不夠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立體眼鏡最簡單?
最後就是最簡單最低科技的立體眼鏡了,只要顯示器支援的話,架一個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最大的好處是能多人同時享受立體效果,看電影院一二百人還不是一樣沒問題?另外雖然不像3DS可以隨街玩(但這也是頭暈的一大原因:車已經在搖,畫面又是特殊設計,不頭暈就奇事了)但在家中倒是可以走來走去,不用被線材影響。這兩點都是相當有利的。
當然,如果角度不對還是會有不大好的效果,眼鏡娘和四眼男也不方便,不過相比起「有效視角」較少的裸眼3D,又或者要要戴個頭盔才能看到的3D影像這已經算相當好的了。雖然和頭盔設計比較沒那那麼好,也不是那麼自由(不過拉在一堆線材自由極有限),但用家可以輕易脫掉眼鏡又或者看看其他東西輕鬆一下,甚至不需要脫掉眼鏡也沒問題。當然也不像3DS那種小畫面那麼辛苦(畫面已經夠小還搞3D當然看得辛苦),另外技術也最成熟,能夠做到的電視也越來越多,甚至連電腦也有了,筆者就玩過立體版的SF4,的確很有立體感,所費的也不多。

有比沒有好
雖然筆者不覺得有特別的需要遊戲必需要有3D效果,沒錯真的很炫,但多看就會累個半死,這對於一玩就幾小時的人來說真的很傷精神。始終這不自然地觀看的模式,真的不能多看。
但以遊戲廠的立場來說卻是值得一試的設計,總不成不斷地玩軍備競賽不斷以天價開發畫面更華的遊戲吧?更別提電視的大小有限,當去到一定程度時只要解像度和畫面大小不變,那不管用更強的顯示晶片又或者更更多的時間來搞畫面,都不會有很亮眼的改進。
所以這種實驗性地在遊戲機上加入3D功能是值得去試的,因為不去試你永遠不知道市場能否接受,沒錯像Sony的產品永遠是人有我有,這很安全但卻永遠只能算是「其中一位」,敢於下賭注的才能贏得所有。
不過說那麼多漂亮話,筆者買3DS的原因其實還是錢作怪,現在一台只不過一千四左右,年尾又有一大堆遊戲登場,現在買不是很理所當然?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