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X的傳說
文:傑特
如果只看遊戲機的歴史的話,你或者不會留意到一個名字:MSX,但,在遊戲史上,這部電腦卻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今年,正好是MSX誕生的三十週年(本來該是上週刊登的,但因為要交大事回顧所以變成2014才看到,不好意思)。
Xbox的老祖宗?
如果有留意電腦史的話,就會知道在IBM發表他們的IBM-PC之前,電腦界一直都是山寨形式,幾個會一點電子知識的人走在一起,在網上訂一些晶片和電路版回來,就在自家的車房組電腦,像Apple電腦最初就是這些「車房電腦」的其中一員。雖然這些電腦用的組件大同小異,但因為每一個都以自家的車房自已焊接,當然不會有什麼公式電路板可言,如果翻一下七八十年代的個人電腦名單的話,還真是洋洋大觀什麼也有。
這種嚴格而言跟本不算是現在我們理解的電腦,它並不具實際工作的能力,而只是一些電子玩家的玩具,甚至和MSX這類「Hobby Personal Computer玩具電腦」也談不上。各位中學如果學校有金工科的話,有沒有試過砌放大器、揚聲器之類?而那時的車房電腦就是這種等級。當然,這種自行摸索,然後訂一堆零件砌幾十部就登廣告拿去賣的公司,有些就這樣一步一步壯大而變成大型電腦公司﹣沒錯,Apple就是這樣發跡的。反正那個年代也沒幾個人真的認為電腦可以替他們工作,因為那時並沒有Wordperfect,也沒有Lotus 123,或者更直指問題中心是,當時跟本沒有一個能在大部份電腦上運作的操作系統!
沒有操作系統怎樣用?那時的電腦不是「用」而是「玩」的,玩家自己砌一台出來,然後Microsoft買一個BASIC直譯器的ROM焊上去,就當成一個電腦的OS去用了,反正那時的玩家都只是用BASIC寫一些簡單程式玩玩,既不能真的工作自然沒有人在意有沒有軟件使用了。當然,對於那時賣BASIC賺了不少錢的MS就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那時跟本沒有人想到當電腦可以真的進入日常生活時會有如此大的變化。但對於想推廣電腦這種產品的商家來說,這種完全沒有統一的東西跟本不能當成商機,在美國就是IBM以他們在大型電腦的地位推出IBM-PC,改變了微電腦(micro-computer)的定義,而在日本除了NEC的PC98系統,就是ASCII。
當時Microsoft的極東區副負責人兼ASCII的副社長西和彥,由於他和各大電氣公司有交情,所以他聯合了NEC、SHARP、富士通這當時被稱之為「電腦御三家」的公司,由西和彥主導提出MSX規格,並在1983年6月27日正式發表,而這一天也被認為是MSX的生日。而在之後亦陸續有其他家電公司加入,組成一個MSX聯盟。但有趣的是,這個聯盟的核心御三家,其實在電腦界都不是很得意,說白一點就是弱小家電公司聯盟。
而MSX就是MS和ASCII聯合提倡的一套8bit、16bit的電腦共通規格。不過,雖然名字上有「MS」,但由於比爾.蓋茲當時認為MS是一家軟件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所以最初很反對MSX,但好歹被西和彥說服,最初這個MSX是由MS擁有的,後來由於和ASCII合作結束,MSX變成由ASCII擁有。
由於MS把MSX這個招牌讓給ASCII,所以要到Xbox才成為他們第一次進軍硬件市場,而且因為MSX主要是日本以至歐洲市場為主,所以除了很熟悉MS的歴史的朋友,不然都不大會聽過原來MS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發「玩遊戲用的電腦」了。
遊戲用電腦
說到MSX,其實它的定位很曖昧,說是電腦嗎?他並不像美國的IBM-PC又或者Apple II般真正進入家庭改變了一般人的生活,而當時電腦最主要的工作文書處理,在日本主要是以文書處理器為主,很多作家記者都會帶著一台像打字機的文書處理器到咖啡室工作。既然文書處理器可以作到的事,就沒有必要買一台PC-98或MSX來工作了。當時很多人買MSX就真的是為了玩遊戲,甚至可以說,那時很多人視MSX就只是一部遊戲機而已,而且比起只有一種的紅白機又或者PC-E,因為MSX有很多不同的公司的產品,真的平有平玩,貴有貴玩。
而隨著MSX越來越往遊戲機這方向轉變,本來在海外很受歡迎的MSX就漸漸退潮了,而次世代的MSX2發表後基本上海外公司已經全面放棄這個規格,而變成純日本國內的遊戲電腦規格,而最終規格的MSXturboR甚至只餘下松下電器一家而已。
MSXturboR作為最終規格,但由於只有松下一間在賣,所以針對MSX的產品越來越少,另一方面,IBM在日本推出DOS/V,由於能輸入及顯示日語,而且已制式化的硬件,以及可以自行組裝的彈性架構,一下子吸引了日本的公司推出他們支援DOS/V的電腦。而最大的受害者除了MSX之外,就是同樣以X86架構,當時也推出不少電腦遊戲的PC-9801系統了。
到了1995年,MS推出了真正的視窗作業系統Windows 95,由於其簡單的操作,對遊戲的技援比過往的DOS/V要強得多,讓開發電腦遊戲的公司一下子都跳到Windows 平台上,也結束了MSX的歴史任務﹣不過,直到1996竟然還有遊戲推出,夠神奇了吧?不過都是同人遊戲就是了。
活在任天堂的影子裡
雖然MSX以玩遊戲的電腦見稱,價錢也算合理,由相比起只有一家的任天堂紅白機,又或者SEGA的MK-III等遊戲機,MSX始終是一台電腦,相比起來不但複雜,而且太多不同的產品讓小孩子無法選擇,做成買MSX的都是年長一點的玩家,紅白機則是一般家庭。
不過也因為MSX本身並非紅白機這樣由一家公司所控制,所以任何人都能推出遊戲,甚至因為不同公司的產品,單是用來放遊戲的就有ROM帶、磁帶(三十歲以下的朋友如對電腦史沒什麼認識的話,搞不好未聽過原來錄音帶是可以用來放數據的!但那時磁帶可是最便宜的大容量媒體,很多公司就用磁帶來備份公司資料的)、磁碟、Quick Disk(磁碟的一種,單面64K byte,雙面128K)、BEE CARD(一種特別制式的卡帶)甚至連LD和VHD這兩種用來看電影的媒體都拿來放遊戲!果真千奇百怪!
⋯⋯其實單看這麼多古怪東西就可以明白為何鬥不過任天堂了,想想看,你是一個完全不懂電腦的人,想買一台遊戲機回家玩,但看到MSX就是一大堆不同形號,而遊戲有些是磁帶有些是卡帶,買了遊戲也不等於就一定玩到,這樣還不如買一台紅白機算了,只要是紅白機的遊戲一插進去就能玩,省事到極點。那誰會找自己麻煩買MSX?
不過即使如此,在MSX還是有很多有趣的遊戲推出,像傳說的開始《Metal Gear》最初小島秀夫就是先在MSX上推出,之後才移到紅白機。而小島回憶也說為何會想出潛入的構想是因為「MSX顯示橫射的子彈有難度」,也就是山不轉人轉之下才出現小島所說的「躲貓貓」遊戲。此外如《倉庫番》這經典的智力遊戲就是先在MSX然後來移植到其他平台上的。而《Pac-Man》由街機第一次移到家用機就是去MSX,之後才移到其他平台。甚至《信長之野望》最初也是先在PC09801和MSX上,之後才移到紅白機上!而Capcom的《1942》反而是先推出紅白機再移到MSX,像這類由紅白機轉去MSX的也不少,所以說Killer Soft的話MSX可算得多了。
不過最為動畫迷重視的是當時MSX的動畫遊戲是出名多的,像1984年BANDAI就推出《機動戰士鋼彈》、《銀河漂流》、《Ultraman》!此外像《相聚一刻》、《橙路》、《釣魚狂三平》、《銀河英雄傳說》都是先推出MSX版,甚至有些跟本沒有移植到家用遊戲上,因此喜歡玩動畫遊戲的人對MSX都特別有記憶﹣還記得筆者很小、很小的時候,去高登商場打混時,每一次經過一間店舖都會停下來,因為那家店舖總會把MSX和一堆動畫遊戲拿出來展示!而這也是筆者對這部電腦的最早記憶。
美少女遊戲的史前期
MSX另一個很重要的歴史地位是很多電腦遊戲都是先在這裡及PC-9801開始的,像光榮就是由這裡發跡的。不過對於一眾紳士來說,更重要的意義是成人電腦遊戲就是來自這裡和PC-9801的!像GAINAX早年的成人遊戲《電腦學園》就是在PC-9801和MSX上推出的,而《美少女夢工場》最初是在PC-9801推出,之後也推出了IBM-PC(DOS/V)和MSX版,還有《校內寫生》、《鬥神都市》都有推出PC-9801、MSX版本。
所以,如果沒有MSX和PC-9801的話,日本的電腦遊戲可能就和今天完全不一樣了。至於PC9801的故事,就留到以後再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