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登場!Playstation 3首賣直擊紀錄
文:傑特
Playstation 3:這部極可能是Sony重新站回領導高科技娛樂產業龍頭的最後武器,就在一片不好的評語、以及已經不能一笑置之的可怕傳聞之中,在2006年11月11日在日本正式登場了,由於離上一次PS2發售已有好幾年,所以日本以至主力日本遊戲的國家如台灣、香港的玩家們,都對這次推出的新主機極感興趣,現在我們就看一看這次PS3登場的各種各樣、讓大家對這部新主機的誕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僧多粥少的首賣日
相比起Wii在發售日表示會推出四百萬部應市,PS3就只有可憐的四十萬部,而且日本更只有十萬部﹣但其實只有八萬多部,至於筆者的札幌市三家大型的電器(yodobasi、big、yamada)連鎖店加起來也不足六百部,從這可見比起上一次PS2一推出就將一百萬貨投進市場,這次的貨源可謂少得離譜。甚至連Sony本身都知道貨不夠,所以直到發售日之前一週左右才開始見到電視賣廣告,還要是一個後現代抽像派的廣告(那三個廣告即使不管那個『魔鬼怪嬰』、像恐怖片多過像賣遊戲主機的廣告,其餘的兩個也夠怪異了,由於筆者對抽像派沒有認識,所以直到最後打出PS3的名字之前,根本無法想像這廣告和遊戲機有什麼關係)。至於各大電器店更連一張宣傳海報也沒有,唯一印有PS3字樣的只有:『PS3、Wii都不接受預約,請在發售日當天前往購買,並一人限購一部』。
關於PS3如此少貨的問題筆者等一下會再談,先回到首賣日;因為貨源是如此地少,所以想買機的人已經打定主意發動日本人最擅長的『排隊戰法』、即早一天去排隊。東京方面早到什麼時間不大清楚,但在札幌的yodobasi排第一的那位老兄可是在11月10日的早上十一時就已經在排隊!而這位老兄以及之後的二百人(店方為免有人排了隊沒機賣,所以當排隊的人超過存貨的話,就會叫後面的人不要再排隊,甚至派發排隊紙來確認有多少人排,像東京的yodobashi總店就派了一千五百張排隊紙!)就在不足五度的低溫下捱了一夜,幸好yodobashi提早在早上七時開售,才不必像其他店般要等到十時才可以買到。而機也一如所料在一小時之內賣光,而店方也沒表示下一批機什麼時候到,也難怪玩家情願捱冷也要通宵排隊。至於東京和大阪雖然貨多,但人更多,大阪甚至誇張到在10號的晚上十時就已經宣傳賣完的可怕程度!東京方面黃昏時就已經有五百人在秋葉原yodobashi排隊、而零時已超過一千四百人!絕對是驚人的搶購潮。
炒家、水貨佬多過玩家?
上文也提過,由於全人類都知貨源緊張,所以除了買機自用之外也多了一批買機回來再放上yahoo拍賣的主機炒家,加上雖然香港有行貨,但如果連日本都如此缺貨的話海外的話當然不會多,因此台灣、香港的水貨客便空群而出,找一些在東京的香港人或台灣人來排隊,因此出現一個怪奇現像:在日本排隊買PS3的外國人多過日本人。
至於炒價方面,第一天香港有傳曾炒到一萬元的超離譜水位,而經確認後則是七千左右連一隻遊戲。而日本方面也差不多,雖然一度炒到十二萬日元,回落後則保持在十萬日元的位置,而且不單是主機可以炒,甚至連預約證都可以炒!一張也可以炒到三萬!如果再加上主機價的話大約是九萬左右,也算是『合理』的炒價吧?
不過比起主機狂升,遊戲卻一點也沒有跟著水脹船高,2ch流傳的個數字之中,第一批主機賣了八萬三千部(20G有三萬二千,而60G則是五萬一千),但遊戲卻只有七萬六千!在這裡先假設這個數字屬實吧!如果主機賣八萬三但遊戲只有七萬六的話,即是有很多用家跟本不是買回家玩而是用來炒的,因為即使遊戲機再貴,如果是自用的話怎可能不買最少一隻遊戲回家?而市價更反映了這個情況:大店即使不能大減,但現在的遊戲已經減了小小的三百日元到六千五百了,而網上店更絕不客氣地減到四千多日元!出了不夠一週的遊戲竟然跌價近兩成,背後的原因還不清楚嗎?
所以第一天的好賣是無法代表遊戲機本身的魅力所在,只等於市場因為貨源太少而出現的炒賣風氣而已﹣尤其是歐洲在年內都沒有貨,那自然會有人搶賣送去歐洲炒。
火熱的主機
說完市場之後就到主機本身了,經過這麼多傳聞,兼且全世界都知道這批主機是趕出來的,所以最值得留意的是:實機究竟有什麼表現,以及有什麼問題。
首先主機的確相當巨大,尤其看到實物之後感覺其重量感,而手掣除了用藍芽連接之外也可以使用USB 2.0來連接,但如果用線連接的話就最多只能連四個手掣,藍芽的話則可以多達七個。而在USB接頭上方則是記憶咭插槽,至於光碟盤的速度BR Disc只有二速、DVD則是八速、CD是三十二速。而最需要留意的是硬碟,由於採用的只是一般市面可以買到的2.5吋硬碟,加上更換的方法十分簡單、即使一般的用家也可以自己更換,所以即使買了20G版本也可以自行換個120G的硬碟上法﹣事實上也的確有如此的需要,因為即使PS3遊戲為了使遊戲進行得更暢順,所以也要抄寫大約5G左右的資料到硬碟,而由於系統本身已經佔了3G,即是實際上能用的只有17G,連三隻遊戲都不夠放,如果要玩PS2遊戲的話由於需要先行將整個遊戲抄進硬碟之中才可以玩,所以需要空間更多,不換個大一點的硬碟休想夠用,而市面上的120G硬碟也不過一千元左右,與其買貴機還不如買便宜機換硬碟更合算(當然,這是要冒著失去保養的風險的)。
不過比起硬碟,更重要的是PS3的用電量絕對是電腦級的,首先火牛已經要達到380W,完全是一部中價電腦的火牛等級,甚至比很多入門級電腦還要吃電!而實際用電量方面單是剛開機就已經要164W,而到了實際遊戲更一度達至190W以上!以一部遊戲機來說這種用電量絕對是驚人的。會做成這種吃電怪獸的理由之一肯定是Cell:這個由IBM、Toshiba和Sony合作開發的CPU,雖然仍使用90mm製程,但速度卻是3.2G HZ!各位也知道現在的電腦cpu除非超頻,不然極限也只是3.6G HZ,而且還要是採用65mm的core架構之下才可以。相比起來IBM的cpu最大問題就是溫度,當初apple要放棄IBM取intel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IBM的PPC系溫度一直過高,用電太大,弄得Power Mac G5要用大量的空間來散熱。而現在要將同一系的cell放到這麼小的主機之中,用電腦之兇和溫度之高自然可以想像。
那到底有多熱?而在室溫廿五度、在排氣口的量度下是51度,而且還是不直接踫到主機的情況下!想想core duo的筆記薄電腦在完全沒有空間散熱之下也量出七十度的離譜高熱,那可見單是排氣口就達五十度的PS3的熱力有多驚人。而熱力越驚人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越容易熱主機,而發售日才不過兩天就已經不斷傳出有主機燒壞了的消息,不單是日本,香港也有,因此PS3絕對不能像以前的PS2又或者其他主機般亂放也可以,而是要找個通風的地方甚至可能需要一把風扇吹著,不然六萬日元的主機就會這樣報廢了。至於其他不良問題如連接不良和這個相比已經算是小問題了,因為不良品還可以加強檢查,但製程問題是死症。看來一日cell不改用65mm製程的話PS3還是會這麼熱的,用家只好自求多福了﹣因為總不成拆開主機改用水冷散熱吧?
之後的聖誕節呢?
雖然問題多多,但好歹總算是推出市場賣了,不過對Sony來說真正的考驗現在才是開始。
首先是成本,據美林日本証券計算,一部PS3的成本是八萬五千日元,如果是60G的話則是二萬五千的赤字,而20G的話則是三萬五千的赤字,而且更不是短期之內就可以壓低的,即是越賣得多就越傷,雖然這種以本傷人的戰術不新鮮但也夠慘了。不過這也假設能夠有這麼多部主機賣才成!而PS3的最關鍵部件Blue Ray Disc Drive不夠供應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了,現在千辛萬苦來勉強作出四十萬部趕及美國感恩節的黃金檔期,但聖誕呢?Sony的久多良木健公開表示在06的財政年度要賣出六百萬部的目標,而先不管賣六百萬部Sony要賠上多少錢,問題的重點是,由E3到現在多個月才搞到四十萬部,而接下來的四個月(財政年度在三月結束)可以生產到五百六十萬部?問題已經不再是賣不賣得到的問題,而是Sony有沒有可能生產到那麼多部的問題了,尤其是現在連各大電器店都不知道下一批貨什麼時候才有的情況下!
而更慘的是這個時間偏偏就是每年最旺的銷售黃金檔期,如果不能在十二月頭趕及推出第二批貨,而且數量更要比第一批最少多一倍,不然一但過了聖誕的話想再谷銷量就十分困難。另一邊Wii已表明第一批貨有四百萬,而日本將會有一百萬貨,而在06財政年度則會達到六百萬部,從貨源來看Wii絕對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絕對是買不到的PS3的玩家來說Wii將會是他們的另一個選擇。
『但兩部主機的市場完全不一樣呀!』,沒錯,表面看來兩部主機的市場並不樣,一部是高級影音產品,另一部則是大眾化的產品。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兩部其實也不過是遊戲機,而一部沒有貨但另一部就貨源充足,會買﹣或者說只能買那部?而且除非十分富有,不然都不會在短時間內連買兩部主機的,如果Wii能夠在PS3嚴重缺貨的十二月將客搶過來的話,那一二月的淡季Sony的確不必擔心不夠貨賣了,因為這兩月是沒有人買主機的,而餘下的三月想要一口氣超前就得看有多少遊戲配合了,問題是能夠一口氣刺激大量買氣的超級大作在近半年都沒有一隻可能推出,那即是說就算二者都沒有大作的話Wii還是在總銷量上比PS3領先,更別提Wii本身有著相當大的價格優勢了,再加上減價應戰的Xbox 360,局面只會更困難。
當然,如果SEGA的VF5和Capcom的Bio 5真的沒跳票能在春天出到就沒問題,VF5還可以希望,但BioHazard 5現在連官網都未有,TGS也沒有影片看、當然沒有任何新消息,真的能在未來的半年之內出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