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鐵達尼-PS3還有生路!
文:傑特
由最初一大堆人抬橋,到現在一沉百踩,Playstation3真的經歷很多風浪,現在甚至連CNN的報導也極不客氣、連鐵達尼這種說法都祭出來了,當然,在這個時候打落水狗是很簡單,但這不是筆者的興趣所在,倒是想談談:是否PS3真的沒有辦法重新出發?最少也要保得住一個不致慘敗的局面?
不是說砍掉重練就可以的
首先,這篇文章的先決條件是『保留PS3』!對,斬掉一件失敗的產品重新出發是最有效的方法,甚至很多時候只是唯一的方法,但這種話誰不會說?誰不知斷尾求生是最實在做法?但情況不是說斷就可以斷的,像PS3是Sony花下天文數字的資金去開發出來,可不是寫壞了的文章一按delete重寫、又或者畫壞了的動畫在DVD全部重新畫過就可以了事的,付出這麼巨額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宣傳等等,結果竟然是這樣斬掉?這怎可能和股東們交代?不可能吧?更別提以現在的硬件技術要開發一套新的產品並不是三天半月就可以作出來的,懷胎十月生孩子還簡單多了,想想PS3搞了這麼久才出得了來,而現在是徹底否定PS3的系統重新搞一套新產品?單是開發已經是大問題了,其他公司更不會為此而和你一起亂搞,想想任天堂這麼大名號兼有手提機支撐著的公司,在Wii當初推出時也沒幾個人看好,Sony憑什麼讓其他廠相信你這次推出的產品一定成功?而且憑什麼相信你這次會堅持到最後而不會胡亂砍掉重練?
在各種因素下Sony想斬也斬不掉,他們有義務去維持PS3這部主機的存在,不論是對消費者,也是對遊戲廠商,想想小島秀夫他在這裡花的錢和時間是多少,你這樣說砍就砍他之前交的學費怎辦?還有甚他花了很多錢開發PS3遊戲的廠也不好交代吧?所以在情在理也是無法放棄PS3的,最低限度不是現在。
新瓶舊酒其實還可以啦!
日本人最拿手就是包裝,一件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包裝也是沒有用的。
不過在這裡說的不是換個盒、噴個色那麼簡單,而是比較徹底地換外型,大家都見識過PS3那個超巨大的外型吧?再加上其極為吃電以及高溫,這個不怎樣好的形像早在推出之初已經深入民心,以這種做法想重新建立起玩家的信心的確有相當的難度。
由於硬件內容不能改,所以就退而求其次改造型吧,當然現在這個三尖八角的做型是不能再用了,看看其他兩部主機都採用純白色的簡單線條,PS3由於一直以來都是以黑藍色作主調,這也成了他們的招牌顏色,換掉並不是好主意,但做型還是可以換的,最低限度縮到像初代PS2左右的大小吧?以現在的晶片技術要生產一部較小型的主機並不應該辦不到的,不然就高價從apple挖來設計mac mini的員工又或者ASU設計Eee PC的員工,將PS3壓縮到小小的一個盒子,甚至將變壓器外移(早就應該移走吧?看Wii還不是另加火牛?),重點是讓主機徹底小型化輕量化,洗脫玩家之間一個大而無當的形像。
事實上換外型甚至換個名除了包裝上需要之外,也是一種重新出發的意味,因為換新裝的話就會給人一個新產品的感覺,即使內容只不過是舊東西,但新的做型總是比較好宣傳的,更重要是現在的PS3已經被罵到臭頭了,要將早就臭掉了的招牌重新打造是很困難的,但換個招牌重新推出又是另一回事了,而且成本遠比真的重新開發更簡單,這種手段香港人不是很拿手嗎?改個招牌就當新店營業,然後又拖三五七個月的數...(危險發言)
而且新機另一方面也比較有話題性,現在的出了兩年什麼新鮮感都沒了吧?為什麼PSP可以升完一級又一級但PS3卻堅持非要用這個又大又重的做型不可?更別担同一造型多看也悶了吧?換一個新造型重新出發不管怎樣都要比新的砍掉重練來得便宜,廠商也不需要再學一次系統,此外更可以籍這個機會狠狠的大減一次(只要省掉一些功能就好,本來PS3就有一大堆功能是用不著的)雖然不算是很妙的點子,但已經算是兼顧到多方面的限制下的一策了。
改頭換面的宣傳策略
Sony最為人所垢病是他們那種錢花得多但卻花不到重點的浪費之上,像AGS花了那麼多錢宣傳但結果出來是怎樣大家心裡有數,與其繼續以這種很Sony的宣傳手法上,還不如重新制定一套新的宣傳方案更實在。
首先是一些只求面子的大而無當event就不要搞了,看看任天堂那種放棄大event而改用打遊擊的小型流動event吧(不是說現在沒有,但仍然是不夠),對,那些event真的上不了報紙頭條,但實際上卻更能打動一般人的心,讓他們知道這部主機有什麼好處,既然佛爺不來我們就把寺廟搬過去不就成了?這種街頭戰有一個在大會場辦不到的效果,就是能夠產生一種人山人海的熱鬧感覺-放二三十部主機給人即場試玩,又或者在大商店放幾台在門口給人試玩,怎會不制造出大量的人潮阻街?『這樣不就影響到其他人?』
對!就是要影響其他人!最好是鬧到附近的居民投訴找警察來清場為止,不管怎樣也要讓人覺得這部主機真的很多人玩,這樣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才會認為這部機還是很有朝氣的。可是現在不論是日本還是香港還是停留在賣賣電視廣告,搞個發表會找幾十個傳媒拍個照就了事,這種傳統手法在好景時的確還是可以的,但弱勢時就顯得不濟事了。更要命是給玩家一個遠離群眾的感覺,任天堂在這方面成功就是他們在各大遊戲店擺放試玩台,這樣玩家就不會覺得這是一部和他們距離甚遠的產品,而是一件身邊的用品,將PS3是一件高科技、一般人用不著的產品的形像洗脫,重新打造成每個人都可以買一台的親民形像,這樣才能有望扭轉現在的不利形像。
重建SCE品牌
不過遊戲不夠那什麼都是白搭,偏偏在任天堂擁有極強大的開發群、而MS又是擁有大量的電腦遊戲支援下,Sony的SCE之弱絕對是他們的死穴,給他們十年時間還是無法建立起一個實在的遊戲生產部門,遠的不說單是GT一事你說該不該將山內一典拖去東京灣灌水泥?
其實近幾年不斷有知名遊戲開發者獨立,像水口哲也、三上真司都是因為各種問題獨立的,SEGA更是走了一大堆,如果能夠將他們拉進來開發遊戲的話,對於長期積弱的SCE絕對是有利的,遊戲開發需要人材,你以為像坂恒伴信這種人是隨便找得著?他能夠和Tecmo鬧得如此大就是因為他的確有本事嘛!反正他們不可能回到原公司去,以合約形式找他們開發遊戲,再找外判來制作絕對是可行的一招。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建立起SCE的遊戲品牌,不但讓玩家對這個招牌重拾信心,更重要是要擁有一個能夠單獨支持著自家主機的遊戲群,要不要算算在這十年SCE自己浪費了多少名作?當年他們以為有強大的第三廠支持自己不用出遊戲也沒關係,但現在卻告訴他們(以及那些『第三廠至上論』的媒體)一個殘酷事實:自己不努力而只想靠其他人來抬橋,結果就是這樣!第三廠只會抬橋卻不會救亡,現在不是很明顯地指出這個事實嗎?
甚至更激烈的就是收購遊戲公司,不管怎樣必需要讓SCE自己擁有一個可以平均一月一隻遊戲產量的生產群,而不是一天打魚三月曬網,只有堅實的遊戲生產線才可以維持主機的成長。當然這是長遠的策略,但在短期情況找那些獨立的遊戲制作群要他們開發遊戲絕對不是難事,而且他們的名氣也有助重建玩家的信心,不管怎樣算也有好處。
餘下來就是決心了
以上可算是能夠做到的都想出來了,接下來就是看Sony是不是真的有此決心重新出發,還是繼續這副德性拖到天荒地老了。
不過以日本公司的作風,要他們這麼狠的改革也真的需要不少難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