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的成功,PSV的失敗?〜一套戰略,結果不同
文:傑特
話說前陣子在FB看到某人將某誌的編者話掃上來,那是一堆編輯預言3DS失敗,結果現在全部被打臉(苦笑)。當然筆者不打算再賣弄自己的先知先覺,倒是想跳去另一邊: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PSV會成功?
PSP真的是成功的產品?
不論是財經雜誌的作者、遊戲雜誌的編輯、還是一般網路打嘴炮的玩家,他們會認為3DS的失敗不是因為3DS本身真的犯了什麼錯,而是以Sony的PSP的標準來看,也就是他們的基礎假設是『PSP是一件成功的產品』,而只要和PSP不同就是不對,因此才會得到3DS是失敗的產品的結論。
關於NDS成功的秘密有機會再談,而我們這次要問的是,Playstation Portable,真的是『成功』的產品嗎?
還記得PSP最初推出時的確很受歡迎,但一如筆者某位很嘴賤的友人的說法「我買黎煲碟之嘛!」,當時很多人買PSP如果不是玩Winning Eleven的話就真的只用來看影片,以當時智能手機仍不普及的情況下,除非你買一部PDA來看影片,否則當坐個多小時巴士上班時看動畫就只能買一台PSP。但除此之外其實PSP在推出很長的一段時間,除了玩WE等一兩隻遊戲之外,並不是很多人買來玩遊戲。特別是當NDS因為任天狗大熱而走紅後,PSP更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處境,遊戲廠只視它為「PS的廉價代替品」,出的遊戲絕大部份都只是一些其實出在PS2也可以的貨色,又或者老遊戲的移植版。而這個現像要到MHP大熱後才開始有點改變﹣但也只是有點而已,因為即使現在還是有很多公司把PSP當成二三線遊戲的回收站,又或者一些熱門遊戲的低畫質版本。
哦?各位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
其實完全一樣
對,你們沒看錯,如果將上文的「PSP」換成「PSV」,那其實完全沒有分別﹣除了MHP那一小節之外。
Sony在開發PSP時,打的主意是一部流動的多媒體中心,而不是一部手提遊戲機,所以在多媒體功能上真的相當優秀,甚至之後3000機也只是強化其在強光下的觀賞效果,整個PSP計畫中Sony都是以設計一部手提播放器為目的,而宣傳的重點都是以強大的影音功能為重心。的確,在一開始時因為當年同類產品仍未普及,再加上PS2效應,使PSP一度成為市場上的寵兒。但當對手推出優秀的遊戲時,遊戲玩家發現作為遊戲機NDS比PSP更適合,兩部機的氣勢便開始逆轉。
是吧?和現在3DS對PSV一模一樣吧?Sony認為PSP是成功的產品,所以將同一公式照搬到PSV上,而且還加入了3G網路版、多點觸控和更大的畫面,如果PSP也能得到不錯的成功,那PSV又怎可能會失敗?尤其是絕大部份的專欄作者、遊戲雜誌編輯以至玩家都是數據至上主義,性能越強就越好,那性能達到PS3的PSV當然壓倒性比3DS強吧?
但這些人卻沒想到,當年PSP還不是比NDS強很多?但為什麼NDS不論主機還是遊戲都超長期熱賣,但PSP卻數來數去只有MHP?如果連PSP也只不過是運氣太好遇到MHP的熱潮才咸魚大翻身,那為什麼在未有MHP4(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百萬大作)之前的PSV就會成功?
遊戲最重要,硬件不能拿來吃云云你我都會說,但絕大部份人,尤其是懂高科技的人,他們卻以為性能就是一切。
PSV並不是「PSP的後繼者」
雖然PSV在名義上是PSP的後繼機,但和3DS真的是NDS的後繼機很不一樣,PSV並不是PSP的後繼機。
何以見得?你能直接把PSP的UMD光碟放進去玩嗎?PSP有觸控顯示嗎?用的是MS pro記憶咭嗎?但3DS可以直接把NDS的遊戲放進去,而除了立體畫面外整部3DS和之前的NDSi並沒有什麼分別,甚至連記憶咭也是SD咭。亦即是說雖然3DS加入了相當革命性的裸眼3D顯示,但對用家甚至遊戲開發者來說,3DS並沒有很特別的操作,會玩NDS的也會玩3DS,能寫NDS遊戲的也當然能寫3DS遊戲,過渡一點問題也沒有。這也是Sony一直以來的問題:從來不考慮遊戲開發者的處境。
裸眼3D的妙用
但PSV就很不同了,雖然外表沒差太遠,但其實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單是由UMD改成記憶咭就已經很大的變化了,而觸控系統又是全新的東西,這兩點都讓很多玩家以至更重要、遊戲開發者很不習慣,對遊戲開發者來說要在一部已經不再是單純「PS3低成本開發版」的主機中開發遊戲,除非完全不用新的功能否則單是想如何活用觸控就很頭痛了,但不用的話還不如出PSP版好了。而結果就是首批遊戲甚至是第二、三批遊戲都是一些其實放在PSP也沒關係的作品,而在可見的未來這種現像仍會繼續。
反而3DS骨子裡雖然和NDS沒有什麼分別,但因為加進3D效果老遊戲一樣可以變得很炫,即使完全不管多軸加速感應功能,但單是3D顯示就可以很簡單就讓老遊戲有新變化。此外,一些過往因為NDS硬件限制而只能選擇PSP的遊戲現在也因為3DS性能優化而可以放過去,讓PSV更顯得不大重要了。而這正是兩部機在設計概念上最大的差別:3DS即使將老遊戲照搬但也能因3D而得到不一樣的效果,但PSV照搬的話卻換來「PSP也可以吧?」的指責。
任天堂的致命一刀
當年任天堂靠任天狗以至他們旗下的強打遊戲,使NDS除了最初比較弱之外一直贏到尾,甚至連DQ和FF也一樣在NDS推出高水準的重製版。也使3DS一推出時已經受到遊戲廠商的注目:當年很多遊戲廠商也和各位一樣誤判形勢,結果當NDS爆紅時就失去了先機,這回可不再如此笨了。
但即使遊戲廠商熱心開發,但也不可能短期內推出好遊戲,甚至任天堂自己也趕不及,但總不成不賣主機等下去吧?那要如何在極短時間內製造一股巨大的風潮,把熱門大作刺激銷量的效應發揮到最大極限?而且更給剛登場的PSV迎頭一棍?任天堂想到大減價的戰法:先以25000日元賣3DS,再在幾隻killer soft登場前的兩個月狂減一萬日元!在連續多月每月最少有一隻大作登場再加上一萬五千日元的價位,換了是你你會花三萬日元買PSV和一隻遊戲(還要是很沒賣相的次貨)還是一部3DS再加三隻百萬大作?這還需要選擇嗎?
任天堂會不知道25000日元的手提機很難賣?但不賣得這麼貴減起來就沒那麼震撼了,而經過當年NDS推出最初被壓著打的經驗,所以採用先賣貴再狂減的做法,而要在對手登場的前兩個月發動攻勢,大減價加一連串大作使PSV除了首週還賣得不錯外其他時間一直低迷,甚至曾出現PSP比PSV還好賣的慘烈現像。本來新主機在最初的一個月再怎樣差也總能吸引一群貪新鮮的玩家(不是遊戲玩家,而是玩潮流科技產品的那種玩家),但PSV一來就被對手狠狠地刺上一刀,接下來就難捱了。
現在馬後炮來看,任天堂情願在淡季也要推出3DS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既給遊戲廠開發遊戲的時間,也故意示弱讓Sony以為3DS又貴又不好賣,等到對方已經不能變陣時才突出殺著,把Sony打得灰頭土臉。
還有成功的機會?
其實會有這種結果,很大原因是Sony搞錯對手,他們一直認為最大的對手是智能手機,所以PSV加入一大堆智能手機的功能,但卻沒搞清楚:不管加多少東西,遊戲機也是不可能變成智能手機的!而且他們以為之前PSP的成功真的是因為產品好戰術成功,而沒想過如果沒有MHP他們早掛掉了。
本來的戰略已經有問題,只不過是運氣好才會和對手勉強鬥過不相上下,這回重複同樣的戰術也算了,還搞錯對手以為手機真的是遊戲機的終結者,聽信那些什麼預言者的廢話以為智能手機真的是大未來。反而任天堂由始至終都沒想過視智能手機為對手,而集中在優化傳統遊戲機這個原則上,再加上吸收了上一次的經驗,想出提早賣機再先加後減的戰法,再加上配合好的大作攻勢,當然就能痛宰對手了。
當然,世上無絕對,搞不好年尾突然有一隻PSV遊戲是有好幾隻百萬大作的實力,然後PSV又狂減到萬五,那筆者也可買一部回來,但任天堂也不會坐著等你來追,那PSV真的有機會取回一定優勢,甚至像PSP那樣和NDS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