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hone的疑惑-Sony和apple的另一場戰爭
文: 傑特
其實就算不看實銷數字,也知道PSPhone將成為Sony其中一件未出就注定失敗的產品,而Sony也留意到這點了,所以現在已經有風透出來,Sony有可能推出一個結合PSP和手機的產品,來對抗iPhone的攻勢。
三條戰線的膠著
作為高科技消費娛樂產品大家的Sony,在長達三十年的歲月一直都主宰流動娛樂的龍頭,先是Walkman的出現,將音樂由『眾樂樂』變成『獨樂樂』,而且隨著Discman的流行以至後繼者MD的成功,一度主宰整個個人音樂市場,當時你說到Walkman只會想到Sony,Discman更是Sony注冊的專利名字,MD相信年紀比較大的樂迷家中應該還有數十上百片吧?不過由於MP3的出現但Sony卻因為唱片業本身害怕被盜錄,所以MD一直不採用MP3制式,最多也只是採用完全無法和其他平台兼容轉換的ATRAC3制式,讓他們在流動個人音樂市場上完全落後於大市,而當他們知道情勢不妙的時候,才驚覺現在流動音樂播放器的代名詞已不再是Walkman、MD,而是iPod了。
然後是手機,Sony和Ericsson合作的公司Sony Ericsson,在結合了Sony的置入式推銷,以及Ericsson的技術,在幾年之間已經成了世界最大的手機製造商之一,特別是由於絕大部份日系手機都無法兼容海外網路的時候Sony Ericsson可算是極少數在海外可以輕易買到的日系手機,其日系手機獨有的精緻設計和多媒體功能,使這個品牌很快地搶佔了喜愛流行又或者哈日族的心。但隨著iPhone進入這個市場,讓本來已經是七國大混戰的手機戰爭變得更混亂,大量的智能手機湧現,相比起Nokia的進取,韓系手機的五花百門,Sony Ericsson在這方面是明顯地落後了,唯一他們還可以擁有的優勢是其多媒體的優勢,但在iPhone的面前卻又顯得一點也不新鮮,現在他們還得依賴其實自身亦難保的Windows Mobile!而且還得到2010才推出Android,這...
然後就是遊戲機了,家用的部份和這次的主題沒什麼關係先不管,手提機上雖然憑著和PS2極高的相容性而保持一定的市場,但算來算去除了MHP之外卻又沒有另一個可以將自己和NDS的距離收窄的大作,只是自保有餘開拓能力不足,而iPhone那不俗的多邊形遊戲和全球性的平台又吸引到不少遊戲廠想在這個平台刀仔鋸大樹,讓PSP的立場更變得不安,既無法開拓更廣大的新市場,但又死不去,不上不下半調子。
其實以上三個領域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點是雖然表現不濟但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有一群死忠的支持者在,讓那個領域維持著一個相對比較穩的局面,但優勢卻是一點一點地消失。而另一點是三個領域都是被同一家公司甚至是同一系產品所攻擊,就是apple的iPod和iPhone,一直以來最多用家批評iPhone就是他的『百冇』功能,要什麼沒什麼,但諷刺是公認功能最多最全面的Sony,他們的三個領域都竟然被同一系產品所壓制,不能說是不荒唐的事。
跳脫不出的貧乏思維
其實Sony一直都想打破這個缺口,但一直以來都是『你要什麼我就給什麼』的日系產品Sony,竟然至今才想到將遊戲機和手機結合,不論在各方面來看都算得上是十分遲鈍。
在筆者的推想,Sony最初在設計這三個領域的產品時,除了Walkman還算是由頭開始做,其他兩個領域都是中途加入的新丁,他們能夠學的都是現成的東西,像手機他們學的是日系手機的設計和構思原理,而遊戲機則是任天堂的Gameboy Advance,他們在這兩個領域上都沒有任何傳統意識,但他們卻不是大膽地拿出「新人不怕失敗」的鬥志去開發出新產品,而是選擇現成的產品的概念為基礎,再以Sony最擅長的置入性行銷來包裝-而不是設計。也就是說在這些產品中你看不見一種『It's a SONY』的設計哲學,而是一種『It's a SONY』式的包裝,簡單就是很漂亮的包裝,漂亮得一眼就看得出是Sony產品,但內在卻是貧乏得可以,而且是一種為求統一市場標準於他旗下的貧乏思維-ATRAC3、MSpro、UMD,每一種都是只有Sony的產品才會用到,但不論各方面都看不出在表現上要比其他對手要優勝的地方,但他卻堅持使用。沒錯,在Sony強大的時候,即使是再不濟的產品他們還是能以巨大的市場佔有率來壓下來,但這已不是今天Sony可以做到的事了,甚至是看似成功的Blue Ray也三不五時有雜音出來要推翻這個標準,HDMI更是有一大票公司不願意使用,如果這兩個制式不是和其他公司合作開發,而是Sony獨力架構的話,你以為單是PS3使用就可以打敗HD-DVD?
同樣是全無經驗,apple進入這個市場有一點是他們不怕罵,不怕失敗,當他們認定這條路是該走的就會全力以赴走下去,將自己的哲學強行結合在新的產品上,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成見,也不去學習市場所謂『成功』的事例,在交了不少學費後,所以才給他們打出一條新的道路,但Sony卻是拒絕交這些『學費』,他們選擇比較不費力的方式進入市場,然後以企圖在控制市場之後以一種新的制式來統一市場,再從中取得巨大的權利金。
甚可以可以這樣說,Sony沒有跳出傳統的思維,他們也不是想給用家最好的產品,而只是想作出一件長遠能得到最多的利潤的制式,以及用來推銷這種制式的產品。
PSPhone的必然性
在說PSPhone(暫名),先再說一說PSP Go。
PSP Go可算是Sony近數年其中一件高調發表但卻是未出已經被各方視為必然失敗的產品了,原因之前也說過不少,也不打算重覆,但PSP Go那種『過份和現有的產品重疊』的典型日系廠商心態卻是值得商議的地方。
一件新產品,還要是如此高調發表的新產品,能夠在評論界最得第一個正面評語的關鍵不在於產品的能性有多好,也不是價錢有多便宜,而是有沒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賣點,像當年Wii的體感操作就是獨一無二、前人從未想過的賣點了,相比Natal雖然也有賣點,但因為那只是跟著Wii的道路跑,所以震撼性是無法和Wii那時相比的,即使有多神但評論也會想『這是用來對抗Wii的武器』,所有標準都是由第一人來作基準。而PSP Go更慘,在主機上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書的賣點,但Sony卻只因為看到iPhone的遊戲下載功能成功就草率推出來的產品,打死筆者也不相信這件產品的開發者是有認真地想清楚這件玩意在市場上的定位的,而從過往Sony那種五花八門但卻總是自己打自己的產品線來看,這種在沒有深思熟慮下就搞出來的東西也的確很像他們的作風。
由於PSP Go的劣評如潮,所以Sony已經表示可以開放PSP Go的程式執行功能,即是可以執行遊戲以外的程式,但在今天觸踫潮之下,誰要在一部不能觸踫只能用極不方便的十字鍵的硬件上跑程式?當各家都以apple為假想敵,推出各種不同的smartphone的時候,難道推出一部可以跑程式的PSP就會變成iPod Touch了嗎?既然都去到這個田地就不如將手機和PSP合成一起,然後推出一部以PSP為核心的Smartphone來得爽快。
一部『It's a Sony』的Smartphone
如果真的要實實在在地在個人多媒體播放器、手機以及遊戲機三方面都取得一次重大的突破,就是推出PSPhone,將PSP的核心再低電壓、小型化放在手機上,然後配上觸踫操作,以及運用其還不錯的XMB介面,推出一個新的Smartphone產品,或者更直接的是推出一部可以打電話的PSP,由於手機一開始就已經擁有巨大的PSP遊戲群(想當然耳,這部PSPhone必需能跑UMD,因為UMD的巨大市場正是他們的本錢,那會呆到像PSP Go般放棄這麼深厚的資產?),所以挾著這個優勢就能夠一開始就擁有巨大的潛在客戶層了,當然要設計一個兼容觸控和傳統十字鍵的新做型是很困難,但Sony這麼大難道連這種人材都沒有?(雖然從PSP Go的遜爆造型來看似乎是沒有....)
只有『PSPhone』才是Sony比較(只是比較啦....)有希望打開這個死結的武器,如果還是停留在PSP Go的修修補補的話,那還不如像Zune般丟在一邊涼快去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