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和田時代」﹣看廿一世紀的Square Enix
文:傑特
在2013年3月26日,Square Enix發表2012年第三季的財務報告,由原本的淨利35億日元,急跌為赤字130億日元,和田洋一亦同時宣告下台,由日前才升為新董事的松田洋佑接替。雖然SEX社沒有公佈和田退任的原因,但顯然和赤字脫不了關係。
世界的Square Enix
首先筆者不像友人修行者君那麼偏激,認為只要和田一天在SEX社那這家公司就一定沒希望(筆者打趣問他有沒有開香檳慶祝時,他竟然說雖沒喝酒,但也大擦一餐以示慶祝⋯⋯),說到和田洋一的功過,在批評之前首先談談好的地方﹣畢竟作為一家世界級遊戲公司的CEO,而且還一當十三年,沒有幾道扳斧是當不了的。
由2001年因為FF劇場版讓Square損手爛腳,所以和田洋一接手這個爛攤子,而在這十三年之間最成功的戰績就是和Enix合併,把兩大國民間RPG接到同一家公司之下,也是這幾年當其他公司都水深火熱之際,SEX社還是可以大賺其錢的主要原因,雖然其間也收購了TAITO,但比起Enix來就就不算什麼了。另外在這十三年間和田致力將SEX社這個品牌世界化,像FF國際版,推出大量針對海外玩家的遊戲,以至各類宣傳上都明顯要把SEX社打造成為一家不遜EA的國際大公司。而事實上也真的作得很成功,雖然要和EA相比還是不可能,但如果單在日本而言已經壓倒Capcom、KOEI Tecmo甚至SEGA等公司,和BANDAI Namco、任天堂等超大型公司並列為日本的遊戲界旗艦了,再加上和田又擔任CESA的主席,更讓SEX社的社會地位超越其他遊戲公司,甚至成了日本遊戲界的盟主。
但問題來了,既然和田是把SEX社帶到頂點的人,為什麼又會出現今天這種結果?在被業界以至一般玩家吹捧的背後,又是否有更多問題存在?
遊戲種開拓失敗
首先是以前提到SEX社時說過的問題,和田主政下的SEX社,基本上比起早年的Square更保守,遊戲的種類來來去去都只是RPG,想想近幾年你們想得出來的SEX社遊戲有幾隻不是RPG?最多也只是桌面遊戲,動作遊戲最盡最盡就是動作RPG,像Capcom的格鬥遊戲再次復活,SEGA的人龍系統,BN社更是什麼也有,還不算「課金騎兵」的idol master系列呢!光榮除了無雙和傳統的SLG之外,收購Tecmo之後大幅改強了動作和對戰遊戲方面的陣容,至於konami雖然近幾年他們的子公司好像不存在般,但在代發行的遊戲以及傳統的運動遊戲還是有一手,更別提開拓了Love+這個新的遊戲品種。可以說這幾年最活躍的遊戲公司,都努力開拓遊戲品種,務求以多元化而應付口味天天不同的遊戲玩家。
但SEX社顯然沒有辦法做到,雖然他們也試過開發一些原創遊戲,但這不是RPG就是SLG,而且風格亦越來越單一化。這可算是Square和Enix合併的必然產物:兩家公司在遊戲品種上真的近乎完全一樣,加起來並沒有辦法做到相輔相乘的效果,反而一但RPG熱潮過去那就會做成滅頂的可怕下場。
Enix的影薄化
雖然名義上Enix仍然存在,但實際上由合併到今天,這家公司除了DQ還存在之外,其他遊戲品牌一個個地消失,也就是說和田並沒有打算活用這些資產,而只看中了DQ的巨大影響力。
各位還記得Enix除了DQ之外的遊戲今何在否?不說太遠,Star Ocean系列呢?最後一次出現這個名字已經是《Star Ocean 4》了,另一個也被遺忘的名字是《VALKYRIE PROFILE》,而這個更慘的是連PS3也上不了,好歹SO4還算是PS3遊戲嘛!當然,Enix本來的遊戲系列就不多,但卻勝在多元化,甚至曾推出足球RPG!而且也以發行的方式推出GRANDIA2和3、特魯尼克大冒險等優秀作品,在某個意義上是比Square更進取的。
但當二者合併之後,本來Enix的多元化遊戲消失了,遊戲表上全都是Square自家的作品如聖劍傳說、SAGA系列、當然還有亂出一氣的FF系列,本來DQ如果可以多出幾集還是能打破這種Square系獨霸的局面,但由於DQ系列一直握在堀井之手,所以當FF重製重到煩的時候,DQ還是很小心地重製,雖然這有助保持DQ這個品牌的價值,但代價是Enix完全變成只存在於公司名稱之上,遊戲卻漸漸消失。
當然,對和田而言他只是要DQ這隻生金蛋的雞,其他遊戲他不在乎,但由於DQ他無法自把自為地去推出各種不同的版本,那價值就已經得打個大問號了,如果連唯一有價值的東西其控制權也不由自己控制(如果和田可以自由決定DQ的制作的話,保證iphone已經有一堆DQ重製,更別提千奇百怪掛著DQ名字的遊戲),那他買Enix就真的有點兒搵笨﹣雖然一次可以賺三年錢(其實之前幾年能賺大錢很大理由正是DQ發售),但幾年才推出一次,那沒DQ的日子怎辦?
當然,現在遊戲的開發成本越來越高,SEX社不敢把錢放在沒有把握的遊戲上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找人制作自己發行也信不過,因此做成遊戲產量越來越低,有DQ那一年還可以一隻頂四隻,但沒有的日子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FF落日
由於DQ不由和田控制,所以只能夠靠自家的主力FF系列來為公司賺大錢。但這也做成另一個問題,就是FF出太多,由於近乎年年一隻,而且還一堆延伸以至掛招牌的作品,做成玩家的期待度越來越低,說白一點就是「出到cheap哂」。
很多遊戲公司都會避免自家的主力遊戲濫出,以免做成品牌價值下跌,像人龍系列最多也只是黑豹外傳,Bio系列也盡可能維持一年只有一隻的程度,而且沒有一大堆掛羊頭的東西。反觀光榮出無雙出到爛,現在除了大蛇系列還比較有吸引力之外,本家和戰國無雙現在玩家也只是一種慣性支持﹣反正只要爽就好,也沒什麼問題。
但SEX社出FF是去到差不多全年有一半遊戲都是掛FF招牌的,還記得前幾年去TGS,每次去SEX社的攤位,所見除了FF還是FF,而且什麼也有,連音樂遊戲也有!莫明其妙一大堆。一但濫出到這個地步時,玩家就會反彈,套台版《福星小子》內的一句話「物重情意輕,東西一多起來價錢就賤。」,遊戲也是一樣,當滿山滿坑都是FF的時候,玩家還會認珍貴嗎?
至於更嚴重的問題是FF本家也是越出越差,像FF13最初吹得什麼似的,據聞連給雜誌的Demo版也沒有,要雜誌自己去買。但結果就是一隻「毅行者單線puzzle game」!最初筆者下這個辛辣的評語引來美日網站的轉載時很多人罵筆者,但沒多久就證明這個評價已經是很厚道了。想想,當玩家最期待的不是FF15(現在傳聞所謂的FF15只不過是差不多已被遺忘的 Versus 13的改頭換面版),竟然是不知何時重製FF7!當玩家要求的不是新一集而是老遊戲重製,就證明玩家們對這個系列的感覺是如何了。
至於FF14則是另一個致命傷,本來作為日系MMORPG的龍頭之一,雖然不可能和美系的如WoW相比,但在網路遊戲偏少的家用遊戲界而言FF11是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玩個日夜無光的玩家也不在少數,有點像多年前PSO那樣﹣雖然不算很多人玩,但卻有一定的支持者。但FF14出了事之後,不但家用版遙遙無期,甚至連SEX社都冷處理,反而DQ10則一副取代FF14成為家用MMORPG龍頭的架勢,那還有什麼好說。
前路茫茫
當然,會變成這樣還有更多問題,如日元暴升(但你又不是賣主機。任天堂和Sony才需要擔心吧?)的影響,RPG不再是遊戲界的主流,海外市場開拓失敗等等,這些以前都談過了就不重複了。
那,是否和田離開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筆者的看法是很難,很難。首先是遊戲種類過少關乎公司開發的DNA,只會開發RPG、而且還是特定一兩種的RPG,要他們開發其他遊戲是不可能的。至於FF越出越弱勢的問題除非FF15有超乎想像的表現不然也很難,而且這和任天堂因為同時兩部新主機推出而造成的青黃不接(這個以前也說過好幾次,新主機頭一年是注定難看的,即使命3DS也要等上一年和大減價才開始大爆發吧)不同,而是更根本的問題,關乎公司的核心經營問題。
但,SEX能夠出現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