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遊戲專題

PS4的大進軍〜TGS 2013評(前篇)
文:傑特

今年TGS比往年更受媒體注視,這是當然的,同時有兩部新主機登場,再加上Sony也更新了PSV的產品線,有新機出當然受到關注,而事實是?

PS4遲售之迷
Sony現在在高科技界唯一還能保持主導,就是其遊戲機事業,特別是當Xbox One不論那一方面都總是慢人一步,那更讓Sony有信心重新奪回遊戲界的龍頭地位。
這次TGS一口氣推出三件產品,幾乎是全個Sony遊戲主機線都更新了,這種大動作即使過往也很少見。不過如果細心一看的話,雖然有三件新產品推出,但實際上真正的新東西只有PS4,其他兩件都只是改良版甚至是便宜版。
先說PS4吧,由於Xbox One自己爛掉,所以使PS4更受期待,不過妙的一是TGS之前一天Sony的發表會,竟然表示PS4在亞洲的發售時間為止013年12月!理論上應會是AGS同時發售,也就是2013年的12月尾左右。不過日本卻是明年的二月,也就是先是十一月中在歐美,十二月尾在亞洲,而明年二月中尾才到日本!這也宜是夠荒唐了,明明是一部日本公司開發的主機,反而日本人卻是最晚才能買到?消息一發佈當然就引到各大討論區的大炎上吧!
關於PS4遲售的問題,如以一般論來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主機貨源不夠,所以至搞定感恩節的美國市場,而台灣和香港玩家相對比較少,貨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到最後才回到需求極大的日本,否則全球一起發售Sony是絕對趕不及的,而且日本還有二三月的開學假期,既然還有一個檔期,就沒有必要非在十二月推出不可了。
至於陰謀論一點的話⋯⋯以下是某消息人士吹水般的陰謀論:他說PS4香港竟然比日本還要早,原因是Sony想打進大陸市場,但現在PS3還是以水貨形式才能進大陸,所以Sony採用類似apple的「水貨變行貨」,先在香港賣,然後等水貨格帶到大陸賣,這樣就可以變相進軍大陸市場了。而這也是為什麼Sony會狂谷中文化的理由,不然以華人市場的規模有沒有需要如此進取也是問題。
當然,這是沒有什麼證據的說法,當成花邊新聞聽聽也無不可,反正說的人自己也沒有什麼把握就是。

華文遊戲大出動
雖然以前也有中文化的遊戲,但像這次SCEJA會如此高調地宣傳,並大請華文區的媒體來採訪也算很少見。這也是SCEJA其中一個成功的地方﹣雖然筆者對Sony的決策有很多意見(而且不少還相當刻薄),但SCEJA在推廣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尤其他們努力地穩住傳統是日本遊戲主導的亞洲市場更是下了苦功,以守住這個「日本遊戲圈」而努力,讓以美國遊戲為核心的Xbox軍團無法取而代之,保住亞洲區的地盤,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回到本文,這次SCEJA知道單靠日本國內將無法擴大銷售數字,北美方面他們又不如地頭虫的Xbox 360,所以改向收入其實已經達到世界前列的台灣和香港埋手,當然這兩個地區的人口不如日本,但加起來也有三千萬,如果以日本的四份一來算的話,在日本可以賣一百萬的遊戲在華文區也可以賣到廿五萬,單是這個就夠理由進行一系列的中文化計畫了。
至於陰謀論的大陸進軍⋯⋯這個暫時還是未知數,但為了在某天大陸開放讓PS家族進入,事先做好準備絕對不是壞事,反正只是正體中文換成簡體中文,一個鍵就搞定的工作當然簡單。

PS Vita TV=PS3便宜版?
PS Vita TV和任天堂的2DS不同的是,2DS真的是賣給比較沒錢的國家,但PS Vita TV日本都可以買到,這就表示這玩意不是賣給低收入人士的便宜機,而是用來提升遊戲消售的替代品。
在SCEJA的發表會後,筆者拿起PSV TV看看,由於沒有電池、顯示屏和手掣,所以輕得像一個card reader,甚至比Apple TV還要輕,但手感不是很好,感覺像大力一點都拿弄碎。手掣方面則是PS3那種,當然沒有觸控了,一如筆者說Apple TV不會加入空間感應操作的原因一樣:要壓得如此便宜,當越越少功能越好,要一萬日元有交易怎可能加入觸控手掣?反正大部份遊戲都沒有觸控設計,沒有這個功能也沒差,也可以讓PS Vita繼續保持其上位機的地位。
不過如果連PSV TV也沒有觸控的話,遊戲公司還會開發觸控遊戲嗎?這正是Sony決策的問題:為了增加遊戲銷量,反而殺死了PS Vita的獨家優勢。
⋯⋯可是如果這個優勢一開始就不存在的話,那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

包山包海的展區
過往TGS一直都是以遊戲公司各自各開檔,總之各出奇謀就是。但近數年遊戲開發成本越來越高,遊戲公司越來越少,今年連ATLUS也加入了SEGA陣營(雖然對於被Sammy收購的SEGA真的很不滿,但總比被BN社又或者SEX社收購要好好一點),讓能獨力參加TGS的遊戲公司買少見少。以往還會有些公司擺闊氣,但這幾年就連這種充大頭鬼的都沒有了,遊戲不多就乾脆不參加,像konami今年只在一般日在九號館擺賣東西,而Level 5連影也沒有,光榮更絕,只象徵式租一個小小的版位來紀念信長野望系列三十週年!但更妙的是,這些公司其實都有遊戲展出,放在哪裡?
當然是放在主機公司那裡吧!這樣遊戲公司只需要提供遊戲和技術人材,其他負擔由Sony或Microsoft搞定,省時省力,而主機公司又可以有大量遊戲用來充場面,如Sony那裡數十隻遊戲,差不多等於Microsoft以外所有遊戲公羿出展的總和!總之只要你去了Sony就什麼遊戲都能試到,有夠簡單省事﹣等等!這不就是AGS的模式嗎?遊戲公司大吃小,現在連遊戲展也是大吃小,真是太過份了。搞得小島秀夫這一年竟然要去Sony的舞台做秀,唉!
而且這種過度集中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太多人擠到Sony區試遊戲,結果排幾小時也玩不到,等閒要兩小時,甚至要三小時以上才可以摸一下PS4。如果只是想玩玩PS4還沒關係,但如果只是想試遊戲,那要排上幾小時就真的很慘了。特別像筆者這類需要試遊戲才能寫稿的人,試兩三隻遊戲一天就不見了,還用寫稿和做訪問嗎?

Xbox One該怎辦?
相比起全力出擊的PS陣營,Xbox軍團今年雖然還是有大展區(好歹是主機公司,如果連擺個區也省掉的話還不如完全撤出亞洲市場算了),但氣勢上卻完全輸掉了,雖然還是有十多部Xbox One展出來,但遊戲卻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大作壓陣,雖說有《Forza Motorsport 5》、《FIFA14》、《Titanfall》等坐陣,但相比起大規模的PS4遊戲而言,十來台的Xbox One就有點不夠氣魄了。尤其當另一邊排上兩小時都試不到(當然是指頭兩天),Xbox One差不多一埋去即可以玩。雖說Xbox遊戲一貫如此,但連新機也是如此也真是有夠慘的。
不過作為日本初登場,Xbox One的出現還是很重要的。其實如果不看遊戲﹣反正也沒有什麼好看的,人家PS4是主場,又硬拉一堆PS3遊戲去PS4上,數量夠多自然不同,更別提Xbox在日本已經沒有早年的火力,被比下去也很合理。說回主機,外型兩機實看是半斤八兩,手掣方面由於Xbox One的手掣略大,拿起來手感比較好。而PS4則把Start等功能鍵變成一塊大觸控板,概念上是不錯的,特別是用來玩PSO2這些需要一些觸控功能的遊戲會很方便,反正即使用不著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只是,兩家廠的主機是一代比一代醜,MS沒美感已不是新聞(反正不可能挑戰最樣衰主機的元祖Xbox就是),這回的「黃金嘜」近看還真是夠無力的,人家PS4好歹還像一台BD播放機嘛!你搞這個像三百塊買到的便宜機殼算什麼意思?

幸好Xox360的遊戲其實還算不錯,像WoT推出Xbox 360版就是一大武器,相比起名聲已經搞臭了的D3,WoT還是很受歡迎,而且遊戲公司也很努力進軍日本市場,即使日本賣不了幾隻Xbox 360版,但電腦版應不用擔心才是。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