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說過吧!〜PS Vita失利的理由〜
文:傑特
當PS Vita發售之前,高達八成(笑)的人都認為這部機一出就會打跨3DS,而且還提出一大堆理由。而現在,則是一大堆人當事後諸葛分析PSV為什麼會失敗,當然也是提出一大堆理由,幸好筆者早就說這部主機不行,否則現在可就要想如何自圓其說地打倒昨日的我了。
TGS的先兆
如果你一直有看筆者這個地盤而又不是太善忘的話,去年TGG專題時筆者已經說過『如果只看報導的話,真的會有種PSV是眾望所歸的感覺,但當走完整個會場後,就會知道今年年尾3DS才是主角,PSV的年代要來也不會是今年。』。沒錯,2011年的TGS真的沒什麼好談,遊戲廠在大地震後差不多全面停工,遊戲沒幾隻,害筆者想找開發者做專訪也找不到。但這次卻沒有白去日本﹣當然不是因為在去TGS之前筆者去了四國玩了一個星期。而是從直接看Sony的展區中真的看到PSV的問題,套筆者的前責任編輯說:『只有去前線親身接觸,才會知道日本遊戲界的風向。』。而TGS就看到了PSV潛在的問題,而這些都是單看網上報導感受不到的。所以當看到那種表現時一點也不覺得驚奇。不過,當時也不是立即就判PSV死刑,畢竟這是一個劣幣逐退幣的社會,最好的產品不等於最好賣的產品,只是差成這樣也真的有點意外就是了﹣贏不了3DS也算了,但也不要敗給PSP吧?
為什麼要PSV?
首先是作為一部新主機,必需要有能證明「非PSV不可」的遊戲展出,不然人家會覺得那只不過是PSP的華麗版,而無法留下深刻的印像。但事實呢?除了那隻《Uncharted》是用上比較多PSV的機能外,其他遊戲都只是加入觸控的普通遊戲,那又怎能讓玩家有驚艷的感覺?為什麼當年PS推出時Sony要求所有遊戲廠在PS上推出的第一隻遊戲都必需要利用3D效果、任天堂硬要不加入傳統手掣而強逼玩家用wiimote?就是因為要讓遊戲機有一個很明確的特色!像3DS的裸眼3D,PS3的BD以至大打網路對戰的Xbox都是如此。
但,PSV有什麼是獨一無二的優點?多點觸控現在的智能手機隨便一部都做得到,多維空間感應也是如此,大顯示?大得像一本書的手機也看過,不然就用iPad來玩遊戲吧!說白就是除了性能更強之外,完全找不到一種是PSV做到其他手機做不到的事,真的只是PSP的升級,在新產品的宣傳定位上變得相當尷尬,無法給玩家一種獨一無二的形像,那還有什麼好賣的?
還是自己不爭氣
這點大概每個人都看到了,對,首批遊戲有廿五隻是很多,但又有那隻是有種非玩不可的吸引力?甚至不單是首批,連TGS發表在2012推出的遊戲也不覺得有什麼是強作(至於那句老話「只要出芒亨就掂哂架啦!」就算了吧!一部主機命運竟然全靠Capcom的一隻遊戲?萬一MH不再流行怎辦?),不像任天堂你知道一定會有Mario和薩爾達兩大作,再加上其他遊戲,你不用擔心第三方遊戲廠會不會在新主機上推出有力的大作,因為任天堂自家就有一大堆。
這也是筆者說到口臭的事:對,第三方廠很重要,但在新主機起步時第三廠是不會替你推出有叫座力的大作的!他們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名作來替你刺激銷量?每個人都想坐收成果而不想開荒,你以為Capcom會在只有一百萬部的主機上推出MHP4嗎?絕對不會,五個主機持有者有一個買該遊戲已經相當厲害了,而MH3G推出時3DS在日本已經超過四百萬部,再加上同期有任天堂的皇牌大作,這才會刺激到驚人的出機數,但如果只有MH3G的話就真的很難說了。
說到底是SCE作為遊戲開發一直以來都沒起色,一味靠幾家大廠推出名作支持而自己不努力,PS3搞了三年才有起色還沒學乖,這次難道又要等上三年?但PS3第一代還可以玩PS2遊戲哩!
笨拙的硬件設計
之前用UMD光碟雖然很笨拙,放棄也很合理,但在這個新主機能往下兼容是常識的年代,竟然如此大膽地放棄UMD,那叫買了PSV但沒有遊戲可玩的玩家怎辦?如果買新主機但不能玩老遊戲,那我還不如買多一部PSP算了。至於那個將UMD轉成PSV格式更是多餘,為什麼花了錢買了遊戲還得要多付一次錢才能在新主機上玩?打從一開始就該將UMD放到PSV上,等到PSP遊戲真的已經沒人再買時才推出沒有UMD盤的新主機,但現在PSP遊戲還是出得很多,你叫我買了PSV但不能玩第2次機戰再世篇?開玩笑吧?
至於又搞新格式的儲存媒體簡直是瘋了:之前的MS pro記憶咭好好的,雖然貴了點但好歹還是到處都買到,一張8G也只需175元,而且還已經相當貴了,但PSV的8G記憶咭官方定價是288元!而Sandisk最快速的Extreme Pro(90M write)也只賣249元!你說你那張專用記憶咭會比人家可以用在單反連拍的頂級SD咭還要強?開玩笑吧?當Xbox360可以用USB手指來儲檔,3DS和Wii可以用SD咭來儲檔,Sony竟然搞這種專用格式的媒體,這還不夠理由翻桌嗎?
為什麼Apple會放棄專用格式而擁抱開放格式?就是因為用家不需要煩惱該去那裡買專用格式的產品,這點Microsoft最明白,任天堂也知道了,反而只有Sony還在固守著「錢要賺到盡」的心態,用家當然反感吧。
莫明其妙的產品線
硬件的部份其實並不是太過致命,畢竟我們從來沒期待過Sony會作出一件優美的產品,只要不是太笨就可以,只不過這回是笨得太過火了些。
PSV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主機背後的整個政策,或者更直接地說,Sony每一個領域的產品線也是同樣混亂,不是他們沒有好產品,但產品線以及其政策永遠是一團槽。
首先就是一貫Sony的愚笨產品線,首先是PSP Go,然後是PS Suite服務,再加上PSP和PSV,一大堆產品讓人眼花瞭亂,除非你是很熟悉的玩家,否則對一般人來說跟本搞不清楚這一堆東西之間的分別,這完全是Sony這家公司一直以來的最大問題:他們不是一間完整的公司,而是各部們各有各做,各自推出一大堆相似但沒什麼特色的產品,也沒有良好的配合策略,結果就是讓人難以適從。
甚至本來應該是同一個部份的PSV計畫竟然也推出天才到極點的3G版PSV!現在隨便一部手機都可以當成pocket wifi來用,我們有需要買一部能用3G網路的遊戲機但只能玩遊戲嗎?iPad可以是因為那是平板電腦,有網路的話真的可以做到大部份電腦能做的工作,這對於需要經常出差但又想省手機電力的人來說就很必要了。可是PSV本身的電力已經少到開不開3G網路也沒關係的程度了,你搞個3G版來又有什麼用?3G網路已經不是很穩定,偏偏玩遊戲穩定的網路是最重要的,這個道理你我也明白,其他人當然更明白,結果當然是3G版PSV全部「坐艇」吧!如果是主機已經站穩腳部再推出這種實驗性的產品還可以理解,但新主機卻來這種東西就不能不懷疑Sony的決策層到底在想什麼了。首批產品有問題還可以在技術上加以解決,但這種明顯的決策失誤而出來的東西則是無解的。
Sony就是Sony
其實上面提到的各種問題關鍵都可以回到決策層上,這點就連Steve Jobs也說過了Sony跟本無法作出一件統一的產品,而是各部份各自為政。整個PSV計畫只不過又一次重覆Sony這個死症:遊戲軟件部們和硬件部份沒有溝通,產品定位不明確,自相矛盾而沒有深思的產品線,硬搞專用格式,向下不兼容,還有首批產品問題多多等等,都讓本來就不是很優秀的設計更顯不足,這樣如果還能大賣的話也未免太高估Sony支持者的意志了。
任天堂能夠一次又一次讓外間大跌眼鏡是因為他們自岩田聰、宮本茂以下的整家公司都有統一的策略並全力配合,他們敢冒險也不怕被人笑,結果Wii在沒人看好下狂賣,3DS最初推出也被人笑話結果一年就賣了五百萬部了,而顯然之後還是會大賣,甚至筆者可以斷言:今天被批得一文不值的Wii U在推出後一樣會大賣,不單是因為擁有DQ10這無敵的皇牌,而且還有任天堂自家的遊戲配合,即使其他遊戲公司不推出遊戲,單是自家的也夠了,更別提他們在策略上的統一性和長期性了。
但,你們能期待SCE的遊戲嗎?所謂「大量第三家廠的支持」是可以一夜之間就跑光的,當年任天堂不就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