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的哲學
文:傑特
當遊戲機還停留在電視面前時,這個問題並不大需要太過在意﹣除非你需要付電費,但手提遊戲機的話,電力續航就成了一個不能逃避的重要問題﹣畢竟,沒有人想玩到中段因為沒電而急急忙忙地存檔。
家用遊戲機需要擔心電力嗎?
這是有一個有趣的問題:電腦的話有些人會不措工本起買更高火力的電源(「火牛」是也),更強的顯示咭,更強力CPU還要超頻,總之就是越快越好,特別是在這個遊戲開發者不斷地推高遊戲硬件需求的現在,如果想在27吋的大顯示上享受最佳的畫質,那電腦真的要越快越好﹣反正當你不措工本地追求完美,那比起上萬元一台的電腦,消費的電力並不是你會考慮的地方。
這你們就明白為什麼PS3會變成烤肉機的理由吧?在性能就是一切的電腦遊戲世界,硬件開發者從來不會想過自己設計的遊戲機對環保而言有多大的傷害,反正玩家要求越快越好的遊戲機,那設計師當然可以不措工本地加速,代價就是驚人的電力消耗和超高溫散發﹣冬天放在桌下當被爐是相當不錯的主意。而可以想像下一代的主機不論是體積(因為要散熱,所以不可能嬌小,PS4又或者Xbox720不如叫cool master供應散熱機箱好了)還是電力消費(用的都是IBM的CPU,那玩意有多吃電大家都知道﹣不然Apple就不會改用intel CPU了)都會比現在的來得更大,不論環保還是家中的空間都是很頭痛的問題。
所以當看到任天堂的主機竟然可以單手拿起甚至放進小包包拿來拿去,就明白為什麼任天堂的主機性能並不上其他主機了﹣在家用主機,體積和性能真的有可能是成正比的。
家用主機的確不需要擔心電力和體積的問題,但手提遊戲機就不能不管了。
筆芯電年代
如果各位有經歷過Gameboy年代的話,都會知道當年的手提遊戲機用的都是俗稱「筆芯電」的2A電池,這也是同期的PC-E GT和Game Gear所使用的電池。由於當年的鋰電基本上還未出現,如果想在手提遊戲機上供電的話筆芯電就只能是唯一的選擇。而筆芯電的最大好處就是方便,你隨便一家便利店又或者士多都可以買得到,不用擔心沒電。但缺點是成本上真的是最貴的,想想買四粒電池只能玩上幾小時,如果坐飛機的話去一次日本就已經可以用乾一整排電了,有些更誇張甚至要六粒,吃電的問題實在很頭痛。
所以最初任天堂採灰階LCD的原因之一就是電力,想想如果NEC和SEGA都可以做得到的技術為什麼任天堂堅持黑白顯示?甚至即使去到Game Boy Color還是很陽春,但當年Game Gear加一個天線已經能看電視了!但任天堂卻一直不作,不是他們做不到,而是如果為了追求全彩畫面但只能玩三小時的話,還不如留在低階的畫質世界算了。
筆芯電年代真的相當長,甚至最初的GBA還是使用筆芯電,要到GBA SP才首次使用充電池,但在此之前GBA已經能達到十五小時的長時間供電,而使用充電池的GBA SP最長更可以到十八小時,可算是最「長氣」的手提遊戲機。
充電池年代
雖然筆芯電有著容易買到,汎用性高的優點,但價錢也成了很大的問題,而且也很不環保,更嚴重的問題是筆芯電的體積大但電力低,相同的體積的充電池絕對要比筆芯電更耐用。種種問題也做成遊戲機如果想再提升其性能表現的話,就一定要使用我們俗稱「鋰電」的充電池。
充電池的好處很多,首先是上面提到的,充電池體積雖然比較少,但其電力卻多很多,對於越來越吃電的手提遊戲機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優勢,不然老是考慮電力維持的話那硬件的表現就很難有大幅的提升了。其次是充電池可以特別訂造,很小的空間就可以放一塊電池,而不像筆芯電需要大量的空間而且還得遷就筆芯電的擺放﹣反過來鋰電池卻可以依照主機的設定而搞出最合適的做型,這也是鋰電的其中一個優點,至於鋰電技術的進步讓充電次數大幅提高,而且再沒有所謂的「記憶效應」(即如果充電時電池仍有電力的話,電池會誤以為那是電池的最大容量而充電,日後即使電力完全用光但電池仍會以之前充電時的容量來充電,做成電池的容量減少﹣這也是今天很多人以為電池必需用到乾之後才充電的原因),電池可以隨用隨充,更符合一般人使用習慣。
這時任天堂的DS如果較暗一點畫面的話是可以達十小時以上的續航時間,以一個擁有兩個顯示的手提遊戲機而言已經算相當長的續航力了。至於Sony的PSP如果使用特製的厚電池的話也可以達八小時的續航力,即使一般薄電池也有五小時的續航力,而且因為設計上用家能簡單地更換電池,所以當MHP大熱時不少玩家都自備幾塊電池去「出征」,更不用擔心電力。至於來到3DS和PSV年代由於主機的性能又大幅提升,但電池的技術卻沒有革命性的進化,所以電力續航又再回到三至五小時的程度,盡管不是很方便但還不致於不能接受。
為什麼不能換電?
對!對於重使用的用家,換電是最簡單地解決電池續航力不足的答案,像筆者就買俗稱「厚電」的大容量電池給PSP,這樣一厚一薄兩塊電即使由香港坐飛機去紐約也足以應付了。但現在不管你是PSV還是3DS都不能更換電池,這不是走回路頭了嗎?
會設計成不能換電其實好處不少,最大的好處就是機身可以作得更漂亮。想想看?如果設計成可以讓用家簡單換電的話,就必需要設一塊膠版隔開電池和電路版了,然後又要設計一個可以自行簡單打開的電池箱外殼,這些設計所需的空間就已經可以讓電池再大10﹪了,而且可以簡單打開的電池殼換另一個角度來想就是更重易弄壞,話說筆者的老爸就是因為他的LG手機一整個電池殼飛掉,要用膠帶貼著才能使用,而現在則用筆者的iPhone 3Gs!另外要設計一個可簡單打開的外殼也會增加用家弄壞遊戲機的機率,美觀上亦會打個折扣﹣這個正正是Apple一直反對可更換電池的理由!畢竟一整部iPhone卻有一條明顯的電池箱機殼接口也是蠻嘔心的。這種破壞主機一體化的東西當然是早死早超生吧!
比起來其實任天堂其實也算有良心,雖然早在NDS已經不設簡單換電的設備,市場上亦不見任天堂自賣的電池組件,但其實要換電也不難,一個小小的十字批就可以打開電池箱,換上第三方推出的電池更換。而3DS則是四粒小鏍絲固定整塊膠版,要自行更換亦不難。
『尿袋』橫行
由於手提遊戲機不能換電,廠商也不再獨立售賣電池組件,即使你願意每次換電都帶一個小十字鏍絲批但買不到電池也是沒用﹣你當然可以買副廠電,但你對這些不知那裡來的電池有沒有信心?
既然不能換電,那外接充電池就是唯一的解決方法了,而這種被戲稱為「尿袋」的充電池雖然在一體化上並沒有更換電池來得好,也比較笨重,有些甚至比一部遊戲機還要重!如果是那些玩一體化的設計(像不少iphone電池就是做成機殼的形狀,用家只要當成保護殼就沒問題,反正現在的手機很薄,加厚一點也不難看)倒也不錯,但如果是要用連接線的充電池就很笨重了。
不過筆者卻選笨重的充電池,還要是使用eneloop那種電力不大長的充電池,為什麼?因為汎用性。
筆者的情況是平日很少長時間戶外行動,所以iPhone的十小時、3DS的五小時已經夠平日使用有餘了,而旅行時筆者隨身就帶著iPhone、iPad、iPod Classic和一支閃光燈加十二粒電池連充電器!那換了是你的話會選擇多帶一塊巨大的鋰電充電池,還是用eneloop接小型的電池盒充電?在汎用性的考量下與其買一塊巨大的充電池又要帶筆芯電但卻只能用在閃光燈上,還不如選擇用筆芯電更簡單。
『汎用性』可算是這些外接充電池的最大優勢,想想現在你身上有幾件東西是需要充電的?如果每一件產品都另帶一塊後備電,那四五件產品就帶四五塊電池了!而且如果用產品來為電池充電的話,而充滿一次電平均四小時左右,那一晚只能充滿兩塊電池,而且還要是一件產品!那以筆者的情況是需要找四個電源插頭然後深夜起來換電再充,這太不方便了吧?但外置電池的話如果是eneloop可以買一個高速充電器,兩小時就能充滿四粒電池,如果是專業的大量電池充電器就更快了。至於鋰電池的話只需要充一塊電池,其他產品接好電源就可以睡了,第二天起床全部搞定,多方便!要帶的也只是不同的電源線,相當簡單。
一個尿袋走天涯
當不能換電的遊戲機已成主流,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多件需要充電的數碼產品,那外置的大容量電池顯然比起更換電池更方便,因為一塊電池就可以搞定PSV、3DS、iPhone、iPad了,甚至更絕的是晚上只充外置電池的電,白天移動時才利用充電池充產品的電,這樣更節省時間。
所以,「不能自行換電」其實是比能自行換電更方便,需要帶的東西更少、做法更簡單。當每一家的產品都使用不同的電池格式而無法統一時,採用外置充電池來統一不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