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業界專題

稻船敬二離開和「後稻船」年代的Capcom何去何從
文:傑特

  2010年10月29日,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但下午各大新聞網卻投入一枚N2炸彈:Capcom的常務執行董事兼開發統括本部長、Capcom子公司Daletto社長稻船敬二突然宣佈辭去Capcom的所有職務!這麼一位重量級人物辭職對Capcom以至遊戲界會有什麼的影響?

離開之迷
  關於辭職理由一事稻船並沒有向外間透出一字半句,外間也沒收到任何的風聲,表面上稻船說「已再無進一步的可能」、「要再上一層樓就需要先從Capcom畢業再重新出發,這並不是休息而是為了繼續向上爬。」。理論上這段話沒說錯,稻船的確已經到達了在Capcom的頂峰,在這間公司已經再沒有可以追尋的東西了。
  但,離開就會有嗎?
  首先我們得要知道,稻船在離開Capcom前擁有的地位已經是日本遊戲界的最頂點了,開發過無數大賣的作品,也是包括MHP之內的百萬大作的監製,而且現在還繼續開發遊戲而非退至管理層,也就是說稻船既是前線的將軍也是大後方的宰相。再加上他又是Capcom的董事之一,也就是在這一間世界級的遊戲開發公司之中稻船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者,再加上他的名氣和實績,除了宮本茂之外日本真已無遊戲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那,一個已經站在遊戲界最頂點的男人又要怎樣「再上一層樓」?難道像去美國打大聯盟又或者英超聯的球員那樣去外國的公司工作?外國的遊戲公司EA又怎敢請你這一位大人物去空降他們的高層?自己開公司?以現在日本已經變成『三大三中』的遊戲集團制年代,還有獨立開創新局面的可能嗎?看看三上真司、神谷英樹也得要借SEGA才可以制作遊戲,那自己已有一間子公司的稻船又何需那麼麻煩離Capcom自立?更別提他現在也有絕對權力開發自己想要開發的遊戲了。
  也就是說,字面的理由實在很難找到稻船有非要離開已經是他「完全話哂事」的Capcom再出去打天下的理由。
  除非,這次他是不得不離開。

剃人頭者
  各位或者很少會在文字媒體上聽到稻船的為人,但在圈內他的『名聲』可是如雷貫耳,從他近幾年經常在媒體上放炮,左一句「日本遊戲已死」右一句「日本落後美國遊戲五年」,也可以見此人之霸氣十足。筆者對稻船的記憶很少,只記得前年AGS稻船親自來港的情況,當時他雖然刻意穿得很平實,但他身邊那堆人馬卻擺出一副「皇上微服出巡」的架勢。那年的遊戲展的內容已完全忘記了,但他那副派頭卻至今仍記憶尤新。筆者見過好幾位遊戲開發者,但氣派如此高的卻是前所未見,開玩笑的說還真不敢找他合照,太冒犯了。
  像這麼一位人物執政,公司內的其他開發者當然難於忍受,想想這幾年Capcom有多少位好手走了?神谷英樹、三上真司、稻葉敦志、三並達也這四位曾為Capcom打下無數江山的名制作者都在這幾年先後離開,而他們由最初的四葉草工作室到SEEDS,再到終於脫離Capcom的控制的PLATINUM GAMES,現在情願和SEGA合作也不和Capcom合作,你們以為他們真的開開心心地離開Capcom?之間真的沒有發生任何事?或者更陰謀論地說,沒有和稻船發生過任何事?
  同樣情形,SEGA老臣離開是因為很多人跟本不能忍受Sammy那種作法,但最多也只是像中裕司般和老家合作開發遊戲,甚至像水口哲也那樣替美資的UBI開發遊戲。但這幾位卻是由子公司一步一步地擺脫Capcom的控制反過來幫其他日本公司打老東家,而Capcom又沒有出現SEGA的問題,那問題的中心出在那裡就很容易料想到了。說白一點是,這幾位論地位和實績和稻船不相上下的人物會出走,真的和稻船敬二掌握Capcom的話事權沒有關係?你們信不信?
  當全公司都由一個人說了算,而此人也真的到處開火,再加上這幾年所有人只知稻船而不知辻本憲三(Capcom CEO)。如果有名者只是單純的遊戲制作人如小島秀夫也沒關係,但稻船卻是管理層之一,對於如此有氣魄的「員工」董事局會有怎麼樣的想法就不難想像了。
  (筆者不是怕開罪Capcom而說得那麼隱,而是說太白的話就不有趣了﹣雖然筆者也覺得如果連這也看不明白也真的沒什麼好說就是...)

既是經理又是主廚
  另一個問題是稻船不但是執事董事和開發本部長,也是直接參與遊戲開發的遊戲開發者之一,像《Dead Rising》兩集都是他親自開發的,而很多遊戲他都是最高統籌,亦即是說他既是分配資源給開發部的那位,但也是接受分配資源去開發遊戲的那位。
  那問題就出來了:他真的能公平地分配資源給各開發組?而不是優先給自己的遊戲分一大筆錢?對自己的遊戲又能否像對其他遊戲一樣鐵面無私,一不好賣立即斬殺?從《Dead Rising》由第一集全球181萬到第二集五週下來還只是57萬。至於《Lost Planet》第兩版本三集總算288萬,到第二集一版本只有45萬。表面看來數字還不錯,但你要知道這是美國市場,看看飽受批評的《Medal of Honor》兩週單是美國就100萬了,《FIFA 11》一個月就是220萬,甚至其實不大被看好的《Pro Evolution Soccer 2011(即Winning eleven)》一個月下來也有84萬。那這兩隻稻船壓下全公司的名聲去打宣傳的遊戲的表現急跌,而且還是既不叫好又不叫座,那自然需要有人負起責任。
  本來遊戲賣得不好有很多原因,不能以一次成敗論英雄,如果每一次遊戲失利都要找人殺頭那SEGA門口早已經變了亂葬崗,SCE大概早已將某幾位老兄的頭掛在總公司大堂來召示天下了,甚至小島可能也得切一兩隻手指才可了事。一般來說除非出很離譜的亂子,否則很少需要人頭落地。但稻船的情況是他自己對其他遊戲就鐵面無私,好幾隻遊戲明明都到了Beta Test的情況還可以立即停掉,即使有一定人氣的系列也被逼中止,即使可以繼續的系列也被改到面目全非。關於這種冷酷無情在業界早已不是新聞,也有不少人讚稻船這種「賺錢至上」的冷血做法是一間世界級公司所必需有的態度。但當對其他員工的遊戲鐵面無私,但對自己的遊戲卻無法貫徹同一立場的話,那公司內的員工有會有那一種反應?而且不斷在公開場會數落日本遊戲的落後,同公司的員工又會有怎樣的感想?
  如果稻船只是一個遊戲開發者的話,又或者只當行政職的話問題不會太大,但他是既當經理又當主廚,作為一間日本遊戲公司卻不斷鼓吹「脫日入美論」,那公司內的士氣又怎會好?反彈又怎可能會少?董事局看在眼裡想不行動也不可得矣。

四面受敵的「後稻船年代」
  不可否認的是,在稻船年代Capcom也真的有很風光的表現,單是一隻MHP就捲席全日本。但隨著稻船的離開,Capcom就要進入一個既沒有稻船,也沒有三上、神谷、三並、稻葉的『蜀中無大將』的後稻船年代了。
  在這幾年之間Capcom的元老已經走得七七八八,SEGA雖然少了幾位名將但因為底子本來就厚,所以中生代還是接得起來,但現在你還知道Capcom有什麼名開發者?這幾年一直由稻船說了算的開發部,在少了這位強人之下真的能順利交棒嗎?
  現至於更嚴重的問題是在這幾年風光的背後,Capcom已經由大公司變成中公司了。首先是在這幾年吞併潮下日本遊戲界已變成 Square Enix、konami、Bandai Namco三大集團和SEGA Sammy、光榮、Capcom三中公司的三大三中局面,除了小部份如Level 5還可以獨立營運(但誰都知他們的背後有SEX社這個老大,沒有人敢去收購Level 5的),其他小公司死的死、吞的吞,已沒幾間中小型公司還可以生存了。面對著巨大化的三大遊戲集團,Capcom這幾並沒有參與這場公司吃公司的大戰,結果其他公司都有斬獲,只有Capcom兩手空空還要不斷失血(SEGA就以合作方式將神谷、三上他們搶過來)。面對著遊戲界生存變難,開發遊戲所費的成本又越來越高,單一公司的Capcom真的有辦法能在這種兇險的局面下繼續強盛嗎?誰可以保證MHP可以千秋萬代?
  

向美走?向日走?
  另一個問題是美國派的稻船離開後,Capcom還是否繼續堅持美國路線?現在美國的遊戲界也很不看好,日元高企下日本遊戲賣到美國絕對是賠本生意,再加上美國遊戲也越來越縮到一兩種傳統熱賣的類別如FPS、運動遊戲等,Capcom真的能夠在越來越難做的美國市場和那些大招牌搶生意?
  但回到日本又是頭痛,這幾年Capcom的遊戲完全變成美國風,除了逆轉系列還比較日本化之外只要有點名氣的都走美國化,日本的感覺越來越淡薄,更別提很『俐落』地將一批傳統堅持派玩家開罪光光了。相比起因為堅持走日本國內路線的SEGA、還有DQ這個國內無敵品牌的SEX社,以及大量動畫版權的BN社,Capcom現在就陷在進不得退亦不得的兩難狀況。美國進不了,但日本又已經放棄得七七八八。
  要如何重新建立在日本的地位而不是只依賴MHP,以及如何在列強爭鬥之中活下來,將會是稻船敬二離開Capcom之後,這家公司逼切要面對的問題。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