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風下的遊戲界﹣值得推出新主機嗎?
文:傑特
雖然我們都知美國的金融海嘯是2008年的事,但真正吹到遊戲界其實是這兩年的事,如果我們不被那瘋狂的iPhone炒賣又或者Galaxy全球熱銷的假象所騙,現在的遊戲界是真的很不景氣。
先從次世代XBOX開始
當然,筆者不會以收入減少作為本文開始的部份(但絕對有關﹣吐下苦水都俾啩?),而是用大家會關心的題目﹣一直聞樓梯響聞了足足三四年、但至於仍是人影不見的次世代XBOX作開始話題。
其實近數年有關XBOX以至PS的次世代機種的流言一直未斷,像年初傳出Microsoft大舉招募關於遊戲開發的員工,以至最新XBOX Magazine更大膽到預測(?)XBOX的規格云云,總之這類風一直在吹,而這也是友人們(對,是「們」,因為真的好幾位友人都如此堅持,甚至差點大打出手)一直和筆者打口水戰時的一大理據﹣空穴來風嘛!
當然,筆者也也不是說這兩大公司的開發人員沒做事﹣或者該説,其實早在XBOX360推出之後的一個月,當硬件開發部的同事享受完慶功的長假後,就已經投入在下一個世代的主機開發了,或者不會去到真的製作模型機,但最基礎的構想還是要有的,而隨著其他週邊配件的出現,設計師也要考慮進去,然後作充份的測試,以達到任何時間都可以在一年之內投產。
對,是「任何時候」,亦即是說只要Microsoft願意,明年十一月就一定可以推出XBOX 720(暫名),這就像專欄作者的存稿那樣,只要時機到就要立即拿出來,但時機未到就先放下來,其間可以一點一點地改進,但就必需保持任何時間都可以立即投產的狀態。至於Sony的情況則似乎沒這麼樂觀,因為他們的PS系相對要麻煩得多,但相信真的要發表的話,兩年內還是可以的。所以才會不斷流出這些傳聞,因為進行新主機的開發不可能沒人知,尤其這兩家公司也不是很能守秘的類型,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立即全球皆知了。
所以,理論上明年的感恩節有新的主機推出絕對不是問題,甚至今年感恩即推出也不會意外。但事實上就是沒聲沒氣,如果不是硬件的問題就是其他更重要的問題了﹣一件可以賣上數千萬部的產品,需要考慮的除了硬件外,還有市場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商業考慮。
消費商品的邊緣份子
當你看到iPhone、iPad可以如此熱賣,會以為現在的美國經濟相當不錯,但事實上這幾年美國政府不斷進行QE(Quantitative easing 量化寬鬆,簡單就是中央銀行開印鈔機印銀紙),但直到近數月才開始有一點起色。但反過來當美國水深火熱之時其他國家還是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但去年歐盟危機到今年中國的經濟重症、台灣更是一直谷底,日本大地震,甚至連南韓看來因為三星的大賺而好像很不錯,但經濟增長也放緩了,甚至有評論認為南韓現在走回廿年前日本經濟泡沫爆破的老路,也就是說四年前的大爆炸,其餘波終於捲到亞洲各國了。
在這個經濟一遍看淡的情況下,推出新主機會是好主意嗎?
一直以來高科技產品在消費市場都是介乎必需和可有可無之間,說不重要?對很多人來說智能手機比生命更重要,但說很重要嗎?也不倒真的沒有就會死掉(過五六年智能手機不流行的年代還不是一樣活著?)。至於遊戲機在這個類別中則是最可有可無的,會把玩遊戲當三餐的人在美國有百多萬,日本有三四十萬(以遊戲的一般銷量而言),而那些只看大作才賣的美國約一千萬,日本約二百多萬(也是看年度大作的平均銷量推想),相對於整個高科技市場而言還是很少數的。
當經濟好的時候,遊戲機這類完全沒有生產力可言的商品還能賣,但經濟差的時候你找個理由必需要花大錢買Wii U給我看看?筆者還可以找到「要處理照片」這種工作的理由而換電腦(當然電腦太慢也是主要理由),但如果你不是遊戲雜誌編輯又或者相關人士,你會第一時間買主機回家嗎?
作為高科技產品中處於最非必需的一邊,經濟不景時當然不會推出了,看看現在Windows 8和Surface會賣得如此差,除了因為真的很垃圾外,現在的不景氣要人買一台電腦回家可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好景時買一台玩玩還沒關係,但不景氣的時候還搞這種花樣就很笨了。更別提Win8和新遊戲主機一樣,基本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用,有這個需要還不如買一部iPad mini更實在。
(至於NPD發表的遊戲銷售數字下跌,除了經濟真的很差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如線上購買遊戲等影響,這個有機會再談)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如你現在要買平板電腦(相比手機,平板電腦就沒有那麼必需了,所以iPad一直炒不起的原因就在這裡)你會選擇iPad又或者Android Tablet,因為他們多app可用,甚至之前買下來的iPhone app也可以自動過渡到iPad上,成本相當地低。同一道理,現在出新主機最大問題往往不是硬件而是軟件,沒有足夠的遊戲支援一直是新主機的問題,如果是經濟好的話還不致於不成,但經濟差的話玩家想想還不如買五片遊戲回家玩算了,甚至只買一兩片大作,省下來的錢用在更重要的地方。這也是主機廠需要考慮的部份:玩家能否負擔「一部主機+兩隻遊戲+未來一年沒什麼遊戲推出」的情況。
當然,往下兼容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像Wii U就是這樣,而PS系和XBOX系的首批主機也會這樣做,就是為了捱過主機頭一兩年沒遊戲的難關。但現在的市道要人買新主機玩老遊戲其實是很冒險的。
一切都是任天堂的錯?
其實問題很簡單,不是他們不知道市道很差,而是他們的家用機在推出時性能已經落後於兩部現役主機,所以必需要推出一部能追上對手的主機,再不推出就真的沒救了(關於這個之前談Wii U已經說過,不重覆了)。
不過任天堂卻相當聰明地,推出一部「略遜」PS3的主機,論性能其實和多年前的XBOX360差不多,如果早幾年已經算很強,但拿到今天的標準其實真的很落後。但這種「落後」卻減低了Microsoft和Sony的重壓,想想,如果Wii U是一部比PS3強很多的主機,那Microsoft和Sony就不得不推出更強大的主機來以免落後於人。但現在只是一部差不多實力的主機,那自然無需推出新主機來迎戰對手,既然相方實力相當,那佔更多主機數的XBOX360和PS3當然有其優勢,尤其當2012年的感恩.聖誕檔期依然有25%的小孩(6~12)想要一台XBOX260和PS3的時候!而歷史告訴我們,只要多方勢力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軍備競賽,因為單方面提升主機的硬件規格並不會立即增加收入(賣主機賠本已經是共識了,即使任天堂現在賣3DS也賠本了),但在新主機的遊戲數多到可以賺回主機的成本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想想現在的Microsoft可以承受遊戲部份連續兩年赤字嗎?現在Surface已經很慘了,如果再要Microsft又或者Sony多捱兩年的話,還真的不知有幾個高層得「被逼退休」哩!
如果Wii U真的是一部擁有壓倒性實力的機種,那其他對手為免落後只好參加這場軍備競賽,但現在既然能力差不多,那就自然無需急於發功出新主機了。所有人都知道主機性能越強,遊戲開發成本越高,現在難得開發者已能習慣開發這種等級的遊戲,如果又突然推出一部強太多的主機到時可能就連EA都會大叫受不了。
當然,對遊戲雜誌和玩家而言,主機當然越強越好,他們無需要考慮遊戲開發的問題,但主機廠和遊戲開發商就不可能如此,始終遊戲是要賣錢的,現在一隻像人樣的XBOX 360遊戲已經要兩三年,如果再提升數倍性能的話,那豈不是要五年才搞起一隻遊戲?有幾家可以花上數年推出一隻遊戲?又不是個個都是小島秀夫!
小改版倒有點可能
不過也不是說短期內不會推出新主機,事實上XBOX 360如果真的有算是落後的東西就是他還是不支援Full HD 1080p,另外也不支援Blu-Ray,而這兩個則是Sony和任天堂都已經配備的東西,沒1080p倒不會太慘(其實很多遊戲為了跨平台也只有720p),但沒有Blu-Ray就很頭痛了,現在XBOX360的遊戲很多都是硬擠進一隻DVD之內,相比起還有很多空間放假檔充場面的PS3,XBOX360卻是長期不夠位,這絕對是一大問題。
所以明年如果真的要推出新主機的話,Blu-Ray(但會和Wii U一樣,不能看影碟也不會印著Blu-Ray的logo,這樣就不用付錢給Sony了)和1080p則是必然配備,更大的硬碟更多的記憶體也是很合理,但系統將不會有很大的改進,頂多只是比現在的PS3好一點,再搭一個kinect當標準配備,就當成改版主機﹣還記得筆者在年初談到推出改版的PS3嗎?更輕更小更薄的主機,結果也真的推出了,相信XBOX360也有可能如此做。
現在的遊戲銷售還算可以,又沒有更強大的主機當對手,誰會在這個全球經濟不景的時候推出新主機?沒錯推出新主機可能會刺激新一輪的遊戲潮,但Microsoft敢不敢冒這個險?當他們在平板電腦上已經焦頭爛額的時候?
對Microsoft來說,現在的主戰場是Windows 8和Surface,既然Wii U不會直接威脅他們的市場就不要沒事去搞,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