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遊戲的互動﹣性能佳≠遊戲好?
文:傑特
又是新的主機登場,又是超級強大的數據,又是強上一代一千倍之類,這些話聽多了已經不再感到有什麼新意,反正硬件要怎樣強都是很簡單,但我們是玩數據嗎?玩64bit嗎?玩IBM cpu嗎?不是吧?最重要是遊戲,我們要知道的是,新主機能不能給我們另一種新的遊戲體驗,而不是將一些家用遊戲轉去手提平台就叫做新遊戲。
DQ8的啟示
在這裡筆者得坦白招認,在DQ8推出之前是沒想過會作得這麼好的,特別是有過DQ7的慘痛經驗:見識過那種半上不下的半調子多邊型化,經常被地型阻隔視線也算了,又不能自由地轉換方向,寶箱和通道也常因視點問題而看不到,再加上超級長的遊戲故事、超慢的節奏以及亂到極點的轉職系統,讓筆者根本對DQ8的系統全無期望,只要能夠作出如重做版DQ5那種畫面就已十分滿意,甚至放煙火慶祝。而因為這種悲壯經驗以及因而帶來的偏見,所以明明去了TGS都沒有跑去試玩,友人即使怎樣在筆者見前說這一集有多驚人的長進也聽不入耳,可見成見對一個人的判斷是有多大的害處。
而這些成見到實際遊戲時就一下子被打得粉碎了,首先是畫面雖然轉成多邊形,但沒有失去傳統DQ的風味,反而更能強調其中古風的格調。而在做『DQ王道』、即使每家屋都要翻箱倒籠地找道具也不必讀碟,流暢得叫人吃驚,而在原野上冒險完全地展現了那種世界的廣大,不再是以前以一個公仔在畫面上下左右地走,而是在實在的世界冒險,而迷宮更加變得活生生的,過往只是一個簡單的洞穴在新的表達手法上變成一個神秘的、巨大的洞穴,而不是假假的迷宮。至於劇情更是連跳幾級的大進化,角色的表情、小動作配合不同的鏡頭運用而變得生動有趣,讓玩家更能投入,即使本來很傳統老套的故事變得感動人心,不暪各位,筆者玩到國王和亡妻那段回憶時已經淚流滿面,差一點就哭過半死,這是以為從來未試過的。以筆者這種冷血人來說不可謂不厲害,也可見新的表達技巧是如何的優秀。
在DQ8上可以看到,由於電腦能力的提升、只要能配合絕佳的創意、成熟的表達技巧以及優秀的程式開發,是可以作出更加震動人心的遊戲的,即使只不過是舊遊戲。
在PS2上玩超任遊戲?
其實在這裡應該要拿FF10來和DQ8作比較的,不過基於這個例子還不夠極端,為了讓各位理解到遊戲機的性能和遊戲的水準不成比例,所以放棄了FF10﹣盡管筆者認為只是等級的差異,而非質的分別。
舉個近期的例子就是天外魔境3了,這遊戲沒錯是以PS2作為主機的,但即使不細心來看也發現遊戲根本沒有用過什麼非PS2不可的功能,也就是說即使用PS、甚至用回當年的PC-E也一樣可以!不信?首先是一般冒險畫面,將全多邊形變回傳統的點陣畫,而播片根本不需要運用主機的多邊形能力﹣當年《Gungriffon》只要一張VCD咭就可以播放漂亮的影片了!劇情表達也是幾個多邊形公仔面對面由上方視點看看,即使改回點陣畫面也沒有什麼問題,戰鬥也是普通到不行的立體戰鬥,還要只是三個角色登場!天!簡直是倒退到PS初年因技術問題而無法放四個角色了!這種遊戲還得用PS2又或者PS3來作?NDS也嫌多了吧?根本就是超任年代的遊戲,給他GBA也很足夠了,反正片又不很漂亮,不如換回平面公仔交代故事還更好,最少不必讀碟浪費時間﹣說到讀碟簡直氣死人,人家SEGA在《Shining Force Neo》已經可以作到即時戰鬥不必讀碟,或者在城鎮上走來走去也一樣流暢,但那種平凡的畫面竟然還給我讀碟?那DQ8那種精細的畫面豈不是要讀到玩家睡著?
這種在PS2上玩超任遊戲的情況絕非個別事件,而是普偏存在的問題,筆者因為工作關係,每週都要玩一隻遊戲,一年就是五十二隻遊戲,但像這類『遊戲與本機不相稱』的情況卻滿街都是,單是今年隨便一數就有《Eternal Mana 2》、《Ys 4》《NANA》和《天外魔境》是超任等級的遊戲,至於《聖鬥士星矢》、《紅忍》、《GANTZ》、《Rockman X8》和《Namco XCapcom》則是PS等級的遊戲,真真正正是PS2等級的遊戲只有《Shining Force Neo》、《機動戰士鋼彈 一年戰爭》、《Demento》、《Romancing SAGA Minstrel Song》,但要留意的是,這已經是筆者經過挑選出來的遊戲名單了!有個說法是『當你看到家中有一隻老鼠,就等於家中有三十隻老鼠』,用在這裡就是『當你玩到一隻不符水準的遊戲,就等於有三十隻同樣是不符水準的遊戲』。不信可以翻翻遊戲發售時間表,看看有多少隻遊戲真真正正是到達PS2的基本水準?一個月有兩三隻就已經不錯了。慘起來可能一隻也沒有,最厲害的月份也不過五六隻,但那個月可能有數十隻遊戲推出,那其他遊戲的水準就可想而知了。
主機越強、不符水準的遊戲越多?
當各位看到那些驚人的主機性能數字、以及看到那些華麗的畫面時,一定會對遊戲的未來發展滿是期望了吧?但當你看到筆者剛才隨便例出來的例子,就會驚覺這種期望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這種現像只會越來越嚴重。
何以見得?小島秀夫在當年PS2剛推出時其實已經批評PS2的遊戲很不好開發,雖然他由《MGS2》到《MGS3》可以看到他們在開發技術上以至對主機性能的掌握上都有了相當的進步,而這些進步將主機的能力展示到極限,但他近日對PS3的遊戲開發又再籍吃大餐來比諭遊戲開發之難:PS3是一年一度的大餐,而Xbox 360則是數月一次的中餐,至於Revolution就是一兩個月一次的精美餐點。由這可見PS3開發遊戲之困難其實和PS2時的情況沒兩樣,甚至能更糟糕,因為遊戲主機越強,要發揮其實力就越難,比起在Windows時已有相當經驗,開發出Direct X這類輔助開發系統的微軟,以及沿用NGC的開發系統的Revolution,這次又再大變動硬件的PS3,開發遊戲那會容易?難度只會越來越高。
如果是小島組或者SEGA、Capcom甚至SQIX這些技術等級夠高,遊戲夠多資金不缺的公司還沒關係,他們根本不在乎一隻遊戲開發一年半,只要作出好遊戲就好。但對於一些有時效性的動畫遊戲,為了趕及在動畫作品仍在播放、熱潮仍在的時候推出,他們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發揮系統的強項,因而一定會選擇一條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開發一系統遊戲系統模組,然後每次開發遊戲時將不同的動畫角色放進去,加加減減各種模組就可以完成一隻遊戲,由於各模組經常使用,所以穩定性和練悉度都十分高,只需極之限的人手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完成一隻遊戲,成本低效率高,十分化算。
至於沒有固定“套餐”遊戲模組的遊戲,由於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使用,所以他們都會採用一些比較舊、比較簡單的遊戲系統來開發,不玩多邊型,不玩電影視點,以傳統到不行的遊戲系統來減輕開發上的負擔,這樣遊戲便能夠以較少的人年、較低的成本來開發遊戲,這是另一種然遊戲不到PS2水準,但卻能夠作出人模人樣的遊戲的一個方法。
不過以上這兩種常見的遊戲開發手法都有同一問題,是遊戲水準無可避免地低落,因為即食套餐不管怎樣都有其限制,要完全地發揮主機的性能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就做不到,而且這種以舊系統換來換去來制作一隻新遊戲,由於系統越簡單那『換裝』就越容易,所以遊戲的水準只會越來越低,甚至用回根本不需要多邊形處理的點陣圖作遊戲畫面。這樣演化下來遊戲水準自然價越來越低。
當然,你可以說遊戲好不好玩是重點,畫面根本不重要,但等於選女人要內在美而非外在美,但為什麼那麼多人,跑去做運動減肥美白甚至整容?
新主機應該要有什麼?
在這裡指的不是CPU有多快,能夠做到多少多邊型的問題,能夠用得上這些東西的遊戲開發者兩隻手數得出來,這裡要說的是,真真正正能夠提高遊戲開發的效率,更容易開發高品質的遊戲的要素。
1:記憶體要多夠快,而且管理容易:讀碟相信是玩遊戲之中最沒趣的事了!完全打斷了玩家的興致,不過不管採用的是BR-DVD、DVD還是硬碟,都不可能比記憶體更快,但記憶體越多資料傳送速度就要越快,而且越多記憶體那管理記憶體和存取記憶體的工作就越見複雜,如果無法有效地運用記憶體的話即使放上2G Ram也沒有用,相信各位用Windows時也曾有過這種感覺吧?
2:更容易地運用晶片的能力:這正正是PS2和PS3的死穴,這兩個機都故意與別不同地搞一套獨立的硬件設計,因此一般的經驗和知識都不再通用,那過往用開的遊戲開發系統以至程式庫就更不在話下了,除了主機開發公司得重新開發一套遊戲開發系統和程式庫之外,遊戲開發者也要重新打造一套程式庫以方便日後開發遊戲,這些都是算在遊戲開發成本上的,這是一個大問題,相比起來XBox 360由於用的GPU是ATI的晶片,所以相對而言容易找到相關資料,更別提微軟在這方面如Direct X的經驗、開發這類東西是輕而易舉。至於Revolution更是採用回NGC同系的開發系統,那就更簡單了,
3:機體小,散熱佳:PPC的高效能是公認的了,但它的高熱量也是公認的高,當看到notebook用G5晶片一直出不了,弄得apple乾脆轉投Intel陣營就知熱力其實是十分頭痛的一環,特別是主機不像一般電腦有那麼多空位,機箱那麼小、CPU又那麼熱,一不小心隨時會變成烤箱,就算不發出BBQ味,高溫也會影響系統的穩定的,所以散熱就成了一個重點,除非你打算在機箱上煲咖啡。
4:成本要低:這才是最貼實我們的重點!這種配備成本不可能便宜,但今時不同往日,以前五萬日元以上的主機也有一堆人買,但現在四萬日元也覺得貴,壓得太低買一部賠一部,完全是燒銀紙,但太高又沒人買,十分苦惱。
總論:革命不如改進好
不論是微軟還是sony,這兩家公司推出的新主機都是大改革,新的晶片和舊晶片全不相同,所有系統都是新的,雖然可以玩回舊遊戲,但只是兼容而已,而不是系統由舊的演化出來。對於遊戲開發者來說新主機就是指一切都得從頭來過。但任天堂則是成長,基本上只是機能提升,但開發系統並沒有太大的變動,這樣就能減輕遊戲開發者的負擔,提升效率,作出更好的遊戲。
至於另外兩部主機,特別是Sony,相當玩家還得忍耐一段長時間玩不應該在這麼強的主機上出現的遊戲了。
(原文刊於遊戲週刊《GameWatch》,本筆者是該刊自由主筆,要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