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熱門專題

AC遊戲必爛?少年Jump現象、用完即棄漫畫家與遊戲?探討『動畫遊戲問題』


文:傑特


  由早年MSX時代的《相聚一刻》、《橙路》到任天堂時代的《山T女福星》,而在PC-E時代的《亂馬》開始有配音之後到現在差不多說得出的動畫都有可能有遊戲,將動漫畫改篇成遊戲的風潮已經泛濫到叫筆者這種otaku吃不消的程度,究竟現在遊戲界和動畫界為何會變成不管阿貓阿狗都可以出遊戲?

回憶動漫畫遊戲歷史的點滴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ACG﹣Anime、Comic、Game經常三個字放在一起般,動漫畫和遊戲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之前筆者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漫畫可以動就是動畫,當動畫可以自行操作就是遊戲。由於三者在成品的相同地方實在太多,所以將其中一區的作品改成另外兩區就很理所當然了。

  不過在十多廿年前,能夠改篇成另一媒體的作品其實不多,絕對不是今天阿乜水阿邊位都可以改篇成遊戲的程度。而能夠被改成遊戲的一定是超級大熱的漫動畫,例如當年紅得發紫的《相聚一刻》、《橙路》以至高達等等,原因是當年遊戲界仍在成長初期,遊戲公司的開發人員創意無限,他們根本不需要可憐到要找漫動畫作遊戲題材,因此在紅白機以至超任年代,雖然有不少動漫畫改編遊戲,但數量絕對不如今天的多。

  不過少還少,但質素其實和今天的動漫畫遊戲一樣,也就是有夠爛﹣像筆者小毛頭年代玩的紅白機版《山T女福星》,玩家只不過是操蹤琳(拉姆)在版圖跳來跳去打敵人過關,完完全全是換個動畫角色頭就叫做動畫遊戲,相當搵笨。另一隻《亂馬1/2》也好不了多少,只是單調的動作過關,再了不起也不過是加個踫到冷熱水道具可以轉換性別(死人妖!)而能力會改變罷了,其騙錢的程度和今天的動畫遊戲其實還真是不相上下半斤八兩。另外也有《六三四之劍》,明明是劍道運動漫畫但遊戲的90%以上都是最老土不過的動作遊戲,真搞不清當年筆者為何會玩得十分開心。

  不過任何遊戲都有好的,其實早年的動漫畫遊戲也有很多是十分精彩,如平面動作的《叮噹》(我才不會叫那個難聽死了的官方譯名呢!要叫還不如說日文!)就要配合各種道具才可以順利前的平面動作遊戲,難度還不低呢!而之前提過的《相聚一刻》的解迷難度也是一等一,還有MD-CD公認為最好的AVG版《山T女福星》其制作水準也是公認的好,不過說到改篇遊戲最成功也最好玩的還是《龍珠》。

  以當年那種極之陽春的8 bit主機的功能,當然不可能像今天般打得上天下地吧!而第一隻《龍珠》是極之平凡的動作遊戲,不過第二集開始就改用咭片戰鬥的RPG(?)遊戲,說到這個以大富翁系統改出來的遊戲系統相信現在很多人仍津津樂道,之後的數集仍相當出色,直到主機進化成PS之後才變成現在那種很無味的格鬥遊戲。 除了《龍珠》之外,還有《足球小將》、《SD高達 膠囊戰記》、第X次超級機械人大戰等等都是早年作得相當成功的動漫畫改篇遊戲。

  其實以前也有不是動漫畫遊戲,其中也有不少爛遊戲,但為什麼現在的動畫遊戲卻好像逢出必爛,近乎每玩必爆粗?

漫動畫遊戲=爛遊戲=必賺遊戲?

  相信各位近年如果有玩以動漫畫改篇的遊戲都會一肚火,遊戲之破爛還真不是人玩的,隨便挑幾個例子吧!去年那隻《機動戰士Gundam Seed》就已經玩到媽媽聲,畫面之差簡直就是SS、PS時代的產物,別說玩單是看畫面就已經沒力的等級。另外筆者選為去年最爛遊戲之一的 『拉布嘻拉』(《Love Hina》是也)玩到筆者差點拉柴,另一隻《Chobits》只不過玩了兩晚但感到的疲累卻有如做了十多版機戰或SDGN攻略那麼多。不過最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遊戲卻有一定銷量,尤其那隻鋼蛋屎...不對!是高達Seed更賣到十多廿萬的優秀成績,和人家拼命做出來的《真.女神轉生3》差不多,問你吐不吐血?

  其實這類動漫畫遊戲一般並不算特別好賣,除了那兩三隻已經成了重頭戲大制作如機戰、SDGN等是可以閒閒的過二三十萬,一般只要賣個三四萬就算有錢賺。但同樣地這些遊戲的成本也低得可以,再加上不必做宣傳也會有一堆該作品的“番屎”去買,所以這類遊戲爛還爛,卻肯定是穩賺不賠的。正是如此,所以遊戲公司才會擺到明出一些爛貨,因為他們的目標只是那二三萬死忠派漫動畫迷而不是真真正正想玩遊戲的玩家。

  至於高達Seed則是一個較特別的案例,說到這套作品絕對是自EVA以來日本動畫界宣傳最浩大的作品,甚至EVA也無法相比(其實EVA的熱潮很大部份是我們這群OTAKU將其炒得熱烘烘的,反而GAINAX並沒有這麼驚人的財力),滿山滿街都是宣傳品,拿起任何一本雜誌都會看到廣告,其強力宣傳叫人咋舌,誰都看得出sunrise和Bandai“盡地一煲”的決心,所以掛這作品的牌頭出的遊戲好好賣絕對不感意外,別說遊戲爛,甚至不是遊戲只是一堆插圖也可以賣個十萬,筆者問你們,如果你是開發者,明知遊戲亂作也能大賣的時候你還會花心機去作好遊戲嗎?而這也成了為何動漫畫改篇遊戲都滿爛的主因。

探討“少年jump現象”

  說到漫動畫改篇之王,不必問也知是集英社,尤其是旗下的少年主力週刊《週刊少年Jump》,在這本週刊連載的作品被改篇的機率超過七成,加上動畫化的熱潮,在這本週刊登場的新人漫畫家都能在極短時間之內走紅起來了,像《狐忍》、《One Peace》、《網球王子》、《棋魂》等等都是以新人姿態快速走紅的典型例子。最誇張的是不單那種傳統(即老土到震!)的少年漫畫,就連現在集英社的少女漫畫部“一姐”矢澤愛的作品《NANA》都要改成遊戲了(一直以來都沒有人敢改編少女漫畫,因為始終沒有少年漫畫般“大路”),難道集英社的漫畫特別受歡迎?

  問題其實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出社長和遊戲廠多年以來的“合作政策”,其實早在八十年代尾少年Jump就已經和Bandai、Konami有相當的合作經驗,老一輩的玩家也該玩過那隻慶祝Jump創刊二十週的《英雄傳說》,不過當年仍未到狗屎垃圾都改篇的地步,能打進遊戲的作品也只有龍珠、北斗之拳、星矢等等。但自從九十年代初經過『宮崎事件』(注1)而引發的大規模ACG界整肅潮後,少年Jump更因為他們很有名的『人氣表制度』(注2)使到大量優秀漫畫家流失,漫畫家是週刊的重要資產,沒有好的漫畫家讀者自然快速流失,而當然地銷書數自然會急跌。

  那麼,少年Jump要如何開拓錢源和讀者源呢?答案就是在動畫和遊戲上,當新人上場不久集英社就會和動畫公司及遊戲公司合作推出動畫版和遊戲版,集英社會利用旗下的少年出版物替動畫和遊戲打宣傳,而動畫和遊戲公司也會給他們一些獨家猛料。最有名的例子當然是SQIX的《Dragon Quest》:由於鳥山明的關係ENIX和集英社的交情極深,所以直到今天所有和這間廠的遊戲有關的獨家猛料都一定會出現在集英社的少年刊物之中,像《DQ8》的第一張圖片就是在Jump出現的。除了SQIX,konami、Bandai的遊戲消息也可以在Jump中看到第一手的。當然代價是凡少年jump的作品這些公司(主要是bandai和konami兩廠)都有獨家改篇權,由於集英社有其強大的宣傳網,加上遊戲好賣出版社又有分紅,所以集英社都會利用旗下的刊物宣傳,這樣遊戲公司既得到強大的宣傳網,加上作品仍在連載有號召力,做成即使遊戲質素極差仍然有相當不俗的銷量。

  這種跟本就是互相勾結的手法讓少年Jump雖然好漫畫越來越少,甚至今天死剩一套《HunterXHunter》(在某個意義上來說富奸那種耍爛的手法的確是漫畫界的經典,還真沒第二個漫畫家敢這樣“搏炒”,但這和本文無關),但仍然有一大堆漫畫被改篇成遊戲然後大發利錢。

一年抱五?分析用完即棄漫畫家和遊戲
   說到漫動畫遊戲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極短時間內不斷推出遊戲,其密集程度簡直嚇死人。問問你,你們記得去年有多少《One Peace》的遊戲?多少《NARUTO》的遊戲?多少《網球王子》的遊戲?恐怕沒幾個可以第一時間說出來吧?別說是那些熱門的少年冒險漫畫,就連冷門的《棋魂》都可以短短的兩三年出了四五片遊戲,平均半年一隻,這種密集度完全超越其他遊戲,即使是要利用其短短的大熱時間也不是這樣吧?更何況少年Jump的作品要拖戲是可以拖到天長地久的,不必怕作品結束吧?

  其實問題不單是作品的連載時間問題,而是其“大熱”時間問題,因為焦英社是最有辦法將一套作品在短時間內吹捧到當紅。但這種近乎『打針雞』的方法最麻煩是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不再受歡迎,萬一作者被讀者摒除(音為“炳槌”,事實上那些漫畫之老套死板重複又重複還真想一槌將那些爛漫畫家炳之而後快)那遊戲公司豈不是完蛋了嗎?所以遊戲公司跟本不去考慮玩家會不會因為太多同一作品的遊戲而覺得厭,更不會想漫畫作品會不會因為太多這些爛遊戲而影響對漫畫作品的評價,總之我出我的,你死你的事。

  最要命的是集英社也同樣地對他手下的漫畫家;由於不知下一套作品會不會紅,也不能保證下一套作品能紅多久,所以當漫畫家當紅就要他們不停地畫,管你死拖活拉打混脹,總之漫畫一日還未跌到最不受歡迎的最低位就要繼續畫,想不出故事?由責任編輯替你想!總之將一套作品的“邊際利益”全部挖光為止。在這種莫視漫畫家的未來發展而一味將漫畫家的一點一滴都全部搾光的作法的最壞下場是,漫畫家一但開新作由於長期都是責任編輯替他們想故事(集英社的另一問題是責任編輯往往替新人漫畫家想太多,結果做成新人對故事的創造力徹底乾枯,成了廢人一個),所以一但漫畫家要開新的作品他們長期遭壓榨而枯死的創造力當然不可能會有好作品,因此集英社﹣其實主要還是Jump就發明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漫畫家:用完即棄漫畫家和漫畫作品,其中現時已變成廢人但仍有畫就是和月伸宏,至於那些消失了的更是無法計量如松本泉、德弘正也、甚至桂正和和連鳥山明也是。

  在這種出版社和遊戲公司合作將漫畫家和作品都徹底挖光榨光的作法,絕對是短視而且自殺的行為。漫畫家長畫長有,那遊戲公司才可以長出長有呀!看看人家高橋留美子就是長達二十三年的好例子,遊戲隨時都可以出,遊戲公司也不知怕作者不受歡迎而亂出一氣,出些好遊戲好賣些大家也有好處(不過高橋老師一向都不管遊戲的東東,所以人家出不出她一點興趣也沒有,也不在乎賺這些錢),而不是像Jump般將漫畫家當衛生紙,用完就丟掉。

小總結
  由於筆者的主修科目是漫動畫,所以寫這篇文章(尤其是最後兩部份)是寫得十分開心的。下一次就來個“機戰無責任大預想”吧!對於這些otaku玩意筆者可是專家,呵呵呵呵!

注1:發生於89年的一單連續小女孩殘殺案,由於在犯人宮崎勤家中找出大量漫動畫和色情漫畫同人誌,所以傳媒便將二者拉上關係,詳情相當複雜而且對整個ACG界帶來長達的衝擊,筆者將會另找機會探討此案對ACG界的深遠影響。

注2:對少年Jump有深一點認識的朋友都知道這本雜誌有個很特別的制度,只要漫畫作品的受歡迎度(人氣)長期處於最低的兩三套,那編輯部就會有可能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腰斬作品。管你以前有多紅都不例外,代表例子是車田正美的《靜鬥士翔》和和月伸宏的《沙漠槍火》。

(原文刊於遊戲週刊《GameWatch》,本筆者是該刊自由主筆,要多支持哦!)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