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向很喜歡玩模擬遊戲,特別是經營遊戲如《Winning Post》又或者《Sim Cithy》更是喜愛,當然以經營便利店為主的《便利店時代》也有玩,剛好第三集也要推出了,所以乾脆來個日本便利店介紹專題,讓各位玩讀友玩起來也更加親切。
什麼時候開始有候利店的?
就在香港早年以士多作為小賣店的主力,日本以前也充斥這類雜貨小賣店,不過在美國的達拉斯市1927年就已經開始了第一所以賣食物飲品為主的小賣店,而這所史上第一間便利店就是我們現在可能每天都要光顧的『7-eleven』了,由於店內賣的物品如冰(當然不會是毒品的那種!是真的的冰。當年電冰箱可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的)、牛奶、雞蛋及麵包都是一些家庭日常必需品,加上營業時間由早上的七時到晚上的十一時,一星期七天每天十六小時,其便利深受歡迎,所以出現了Convenience store的新名詞,也可說是一種新的經營方式的誕生。
不過最初7-eleven可不是叫這個名字的,它的最初名字叫『Tote'm store』,顧名思議就是什麼都有得賣的意思,直到1946年由於經營時間由早上七時到晚上十一時,所以改名為7-eleven,直到今天。而直到今年三月為止據統計全球共有24912間7-eleven分店,單是日本就有9685間分店,甚至比本家美國還要多出近一倍!加上日本公司於91年取得美國本公司的股權,那就是說其實現在7-eleven已由一間美國公司變成一間以日本為中心的跨國集團了。
到了今天,雖然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的便利店,但7-eleven仍是龍頭老大的姿態佔據世界的便利店市場,可以說,7-eleven就是便利店的代名詞。(以上絕非某公司付了錢給筆者寫的鱔稿!當然如果該公司想付錢給筆者寫也是沒有問題的^_^)
那,日本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便利店呢?
雖然二戰結束後大量美式文化流入日本,但意外地像便利店這種極之符合日本特性的小賣店卻要到1974年才傳入日本:那年第一所7-eleven在東京出現,而一年後大洋集團也開設他們的便利店『LAWSON』,自此便利店就在日本札根並以驚人的速度開花結果,甚至比起祖家美國更興盛。
你會問:為什麼日本的便利店會開得比美國更多呢?問得好!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便利店的設計和經營手法完全付合日本人的生活環境;日本的地少人多是很有名的(即使將日本四島加起來也不夠美國加州大!),除非是鄉間地區不然每家人所佔的地方很有限,由於每家人的屋子都很少,所以像美國那種一次出城往超級市場(美國的超級市場不比香港那種小裡小氣的,他們的超市大起來可是非常驚人)買下一星期的菜的回家的做法日本是行不通的,而且日本人和我們以及歐州人都習慣每天買菜,反正每家人的冰箱都很小,買那麼多菜也沒用。而自從六十年代日本經濟超飛後日本人的生活節奏越急促,簡單快捷成了主流,剛好便利店正正成了經濟高速增長下日本人解決生活各種需要的最簡單途徑:三餐嘛?買個飯團或者便當就可以,沒有肥皂和牙膏?各種牌子也齊全,喝得太多頭痛?買幾片止痛藥吧,剛才在酒吧喝得不過癮?再買支清酒乾掉,無聊?買本漫畫或小說看吧!約了女友想進一步行動?隨便拿一盒就閃人,近年如果想玩遊戲又或者預約大作遊戲便利店都一樣有得提供,甚至可以在便利店交各種表格或者付各種費用呢!一所小小的便利店就可以提供這麼多東西,對於講求高速有效率的日本人來說那能不興旺?
另一重要的地方是日本大部份物品都是單一價格,便利店買到的和正式商店上的一樣價錢,那就是說便利店並不會比一般店貴多少,既方便又合理,也難怪日本的超市一直都興往不起來,變成便利店主導小賣店消費市場。
日本各大便利店簡介
說完一些基本資料之後要介紹現在日本的便利店了,在日本大大小小的便利店鎖團有十多個,其中較有名的全國性便利店有『LAWSON』、『7-eleven』、『FamilyMart』、『am/pm Japan』、『Circle K Japan』,以及一些一些地區性的便利連鎖店等等。
LAWSON
就像筆者第一次到日本老是找7-eleven般,不少去日本玩的朋友都會去找這所便利店,在東京沒有問題。但一離開東京就會發現7-eleven大幅減少,取而代之就是LAWSON。
這所由大洋集團開設的便利連鎖店可說是7-eleven以外最大、歷史也最久的便利店,創立只比7-eleven晚一年,店則少二千所,從數字來看好像差很多,但實際上要找一所LAWSON絕對要比找一所7-eleven,原因筆者以為是7-eleven在日本的歷史最久,貨品也多,不知不覺已由一所小賣店變成店面很大的小型超市(如有坐過京成線火車的朋友都會見到沿途有不少大得嚇人的7-eleven,不管怎樣看都不像是我們所認識的便利店大小),一但離開東京就由一所便利店仍變成一所小型超市。但LAWSON卻做到“總有一間係左近”, 店舖大小剛剛好,而且在東京以外的發展更做得出色(最少沒有巨大化),因此做成兩大集團的對抗戰。
LAWSON採用籃白色作為店的基本色,一個牛奶瓶是招牌,也有其獨家開發的產品,就個人感覺來說,LAWSON比起7-eleven更合筆者的口味,或者是他們賣的便當和麵包很好吃吧?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LAWSON是不可以在店中吃杯麵的,筆者就試過這樣做而被店員叫出京都大街站著吃...
7-eleven
對於這所店香港人應該熟悉得不得了吧?這所有1974年在東京江東區開設第一所店面到現在,現時單是日本一國就有九千六百間了,聲勢實在大得驚人。
最初日本人向美國買下日本經營權後便以超高速度擴張,除了一般便利店應有的服務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服務增加;首先是代收電費、煤氣費,再以代收保險費,之後再代收NHK放送費,到了96年開始在店內賣遊戲和音樂CD、放影印機(傳真服務很早就有了),往後還有雜誌訂購服務和設置自動櫃員機等等,可說是想得出的有,想不出的也有!什麼奇奇怪怪的物品以及服務可以提供,做到一間店就可以解決一家人大大小小的需要,因此當到過日本的7-eleven的朋友都會覺得香港的小兒科不夠看。
店面的顏色和設計和香港的大同小異,紅紅綠綠的極之搶眼,也和LAWSON一樣有自家生產的商品。和LAWSON剛好相反,在東京要找一所LAWSON不容易但7-eleven卻很多,始終早一年就就早一年,在首都的攻防戰是7-eleven勝出,但東京以外就是LAWSON的天下了。不過可能是錯覺,總覺得日本的7-eleven貨不合筆者個人口味,結果幫襯LAWSON多於往7-eleven跑,另一可能是香港已去太多,到了日本就不想去了吧?
FamilyMart
雖然7-eleven要到1974年才傳日本,不過卻不是日本第一所便利店!原來日本第一所便利店是和西友Store於1972年開設的小型店,而這所以開設於偏遠地區的大型便利店於1978年改名為FamilyMart,成為日本第三大便利店集團。
相比起7-eleven或者LAWSON,FamilyMart實在不怎樣起眼,但意外地在台灣、南韓和泰國都有分店,在台灣的公司叫“全家便利商店”(還真是照字面直譯),他們在中文的官方網頁中表示以成為“超級便利商店”的目標努力,看這個目標來看他們走的是變相廿四小時超市的路線,位置也開得較偏僻免和兩大集團作正面抗爭,可說是聰明之處。
am/pm Japan
比起上面的三大集團,am/pm可就小多了,不但開設的日子短,店舖也要小一大截,但近年卻是相當進取的一間公司。
這所便利店公司由1990年創立,店的數量“只有”一千三百多所,比起前三所動不動都六七千間的巨大連鎖集團,只得區區的千多間的am/pm也難怪沒多少人認識(筆者也是為了找資料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所便利店的!),由於年資短實力弱,所以比起那些較老字號的便利店更進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筆者往am/pm的官方網頁時在首頁見到一個名字:ロベルト.カルロス(羅拔圖.卡洛斯),呀?為何那個巴西後衛的名字會出現在一便利店的官式網頁上的?原來是這所便利店簽了卡洛斯當他們的代言人,以便利店的宣傳來說找上外國球星也算是極之大手筆了。
另一個有趣的是名字am/pm這個名字,單看名字實在無法想像這是一所便利店...
Circle K Japan(OK)
和7-eleven一樣,Circle K是一所由美國傳入的便利店公司,自1980年在名古屋開設第一所店到今天已開了近三千間店舖,可說是日本第四大的店利店集團。
比起之前提過的便利店,7-eleven和這間OK應是香港人最熟悉的便利店,因為這兩間便利店正正是香港兩大便利店集團,也是現時世界兩大便利店集團,不過不知是不是晚起步,OK不論是店數還是氣勢總是差過7-eleven一點點,其實比貨品的種類和價錢絕不差,但在日本,只不過晚7-eleven六年但店舖就只有別人的三份之一, 就算是招牌也不特別(這一點日本人就很聰明,故意採用和7-eleven完全不明的色調和設計,因為看來就很特出,不易混淆),因此一直都只能在7-eleven的陰影下經營, 看來實在很可憐。
結語:萬能補給中心
對於沒去過日本便利店的人大慨很難理解日本的便利店有多便利:食物花樣多、單是便當都有十幾種,又便宜又好,而生活用品一應俱全,甚至還可以訂雜誌、買唱片和交付各種費用表格呢!所以不少用過日本便利店的朋友都會覺得香港的便利店實在小兒科,絕不能稱得上是“便利”二字。
有機會到日本的話到各間便利店跑跑吧!可能比到百貨公司更多收穫呢!
附錄:日式車站小商店簡介
對於旅客來說,用得最多的應不是上面所提的幾所大大小小便利店,而是車站內的小商店,名字叫Kiosk,不過會日文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字用日文來叫實在很困難(直到筆者找資料時才知這個字的日文寫法和發音:キヨスク,kiyosuku),所以日本人也不會叫這個名字而是直接叫小賣場(小売り場)。
這些在車站內的小賣店和香港的報紙檔差不多大小,甚至很多香港報紙檔也要比它大,但賣的東西卻多到離譜!由報紙雜誌到小說漫畫、汽水啤酒到飯團便當、香煙火機面紙更是少不了,甚至連喪禮用的黑領帶也有得賣!你會訝異一所小得只能站兩個人的店面(如果是筆者這種大胖子一個也站不下)竟然可以放進這麼多東西,對於一個將要上火車的旅客來說一間小店可以搞定一切需要實在了不起,比起來香港的地利店實在笨拙。
為什麼?單是設店的位置就見功力,我們的地利店設在出閘口,但Kiosk卻是在月台,乘客等車無聊自然會買漫畫小說看,或買東西喝,但設在人來人往的大堂客人會有心機買才怪。
從這可見設店面可是一件大學問,不是一味人多就是好的。
(原文刊於遊戲週刊《GameWatch》,本筆者是該刊自由主筆,要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