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的未來沒有光榮?另一間老牌公司的危機
文:傑特
2010冬天對日本遊戲界來說絕對是氣候異常的一季:本來應該是大作連發的時候只有MHP3(大佬!我地依堆反芒亨眾既人點呀?只玩機戰?)和GT5,而本來應該是三四月才會出現的大公司高層大地震卻連橫上演。只不過這次是傳說(?)中的襟川陽一回到第一線,打救光榮於水深火熱之中。
典型日高的受害者
在2010年11月8日,Koeitecmo(全名TECMO KOEI HOLDINGS CO., LTD.,簡稱KT社)宣佈前社長松原健二辭去社長一職,而由2001年退居幕後的創辦人襟川陽一接任,理由是「一些個人的問題而希望辭退社長職」,而經過董事局批准後接納辭職,但保留董事身份。
當然,所謂『個人理由』就是在2010年第二季的財務報告中遊戲部損失達十六億日元。如果是任天堂、Sony這類大公司區區十六億日元跟本連屁也算不上,但對於直屬職員只有66人的KT社這就是相當可怕的數字了。會有這一大筆赤字和去年合併Tecmo有多少關係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推想是既然將Tecmo的資源全接下來的同時,也同樣亦要將他們背著的一屁股爛債也接到手。但,以Tecmo的規模而言即使有爛帳亦不該有如此大的數字才對,而且也是一年前的故事了吧?
其實說穿了又是日元高企惹的禍。
之前任天堂的大赤字其實是同一道理:不論任天堂還是KT社都是以日本為基地的公司,他們的主力產品都只能在國內生產。情況是雖然主機的製造已在大陸,但佔最大的硬件開發成本以及更重要的遊戲開發成本都只能在國內﹣日本人不可能將開發工作這種事交給大陸人做的,請的是日本工程師付的是日元,但在日元高企的現狀下賣去外國除非跟著起價不然跟本沒錢賺其至賠本,但一起價又沒有人買,結果為保持競爭力而保持當地定價,但代價就是賣一片賠一片了。這個問題對於買賣以日元交易的日本公司打擊最大,對,買材料時真的是便宜了,但同樣地賺的錢也少了,可是付給國內的員工卻沒減少,結果當然就是赤字收場。
在這種不是賠本地賣就是加價但沒人買的「地獄二擇一」,這兩家公司跟本不可能選擇加價,所以任天堂是越賣得多遊戲就越傷,KT社也好不了多少。比起來分散投資的Sony有大量產品在海外開發製造兼多元化投資,成本能壓下就有錢賺,尤其是將便宜的海外製品拿到國內賣更是好賺(特別是Walkman更開始追回iPod,想奪回失去多年的市場),但任天堂的主機國內早已飽和,而且日高打擊日本經濟又很明顯,那出現這種結果就不算什麼奇事。
只有無雙的光榮
關於任天堂暫先按下不表,這一回的主角是KT社。
自從襟川陽一退出第一線之後,光榮的遊戲開發可算是越做越縮皮。以前還會有一些古靈精怪的模擬遊戲如機場大亨之類,但現在卻連這些也沒有,除了主力的信長、三國和Winning Post還是保持開發之外,其他彈藥都在搞無雙!不是三國就是戰國,不然就是大蛇又或者鋼彈,總之就是來來去去都獨孤一味玩無雙,完全沒有任何開拓新遊戲系列的打算,將整家公司變成除了無雙開發組的ω-force還有工作外其他開發組都只是定期更新老遊戲,甚至即使是ω-force也越做越無力,想想他們除了無雙還可以搞到什麼出來?而且說得好聽是精益求精,難聽就是不敢創新,只在已成功的品牌上搞花樣。
最初以為光榮吃掉Tecmo之後會有一些新的花樣,但在今年的TGS卻是人影不見,你們合併了一整年吧?好歹也該有點東西見人才是,人可是KT社卻真的只做手上的現有的品牌,而把其實還有一定價值的Tecmo掉在一旁涼快去。這樣的話還不如當初被SEX社吃掉算了,當初為了阻止SEX社吃掉Tecmo而不惜反收購,但結果卻是Tecmo社獨立保不住,吃了一整年不但蛋也沒生一隻甚至連大便也沒拉一坨出來,這成什麼樣子?難道沒了坂恒Tecmo就真的什麼也不是?看前年將Tecmo搞得亂七八糟的一級戰犯坂恒已經在外國搞遊戲了,KT社呢?
空有本錢但放著發臭
如果KT社是像SEX社般遊戲種類不足也算了,可是他們卻在兩個領域上取得差不多是獨家的優勢,但還是這副德性就真的讓人很光火了。
首先是女性向遊戲,雖然konami的心跳GS系列是有一定支持者,但說到女性向遊戲光榮絕對是大家,如《安琪妮可》、《在遙遠的時空之中》和《金色的琴弦》都是相當有名的女性向遊戲,甚至可算是家用女性向遊戲的御三家,但這三個系列卻完全停擺,最多都只是在PSP重製一次,將整個其實擁有極大潛力的女性玩家市場放棄。當看到其他公司想打這個市場主意也不知如何入手,但KT社卻是將自己的經典品牌隨便掉在一邊,絕對是浪費的範本級案例。
另一個KT社傳統的強項就是歴史模擬遊戲,由於他們近幾年都只打無雙,讓很多玩家以為他們轉型去搞動作遊戲,其實由始至終KT社的主力還是歴史模擬遊戲,像英傑傳系列,決戰系列,提督之決斷系列,以至曾被稱為「歴史三部曲」的蒼狼白鹿系列,以至水滸傳系列等等(當看到因大河劇而搞出來的《維新風暴 疾風龍馬傳》而且還要是女性向時,筆者真的眼前一黑﹣你們還要沒出色到那個程度?竟然學BN社出跟風遊戲?墮落也有個限度吧?)。這些文字向遊戲一直有穩定的支持者,但自從無雙在海外有了巨大的人氣之後整家公司都將資源集中在海外也極受歡迎的無雙系統遊戲之上,反而捨棄了擁有強大傳統根基的歴史模擬遊戲。結果一但海外失利就沒有其他可以填補的遊戲了。
另外之前他們很敢試一些低成本但創意大足的模擬遊戲,像機場大亨其實也是相當不俗的作品,至於Winning Post更是這類低成本遊戲中跑出來的名作,但現在這類東西全沒了,老是想著出百萬大作而不去搞這些小作品,想當年無雙還不是小作品跑出來?沒有小作品那來系列大作?DQ出之前有人知道會成為國民大作嗎?
無雙的末落
就像今天沒有人想像MHP會沒有人玩一樣,早幾年在無雙最頂峰的時候也沒有人想過現在一街都是無雙,玩家已經對這個系列厭煩了的結果。
光榮搞出了《真.三國無雙》,將自己最擅長的歴史模擬結合在爽快動作之中,結果一炮而組捲席日本以至亞洲地區,也讓KT社一躍成為日本頂級的遊戲公司,在這點上無雙系列絕對是KT社的大功臣。但再好的遊戲亂出也會讓人厭煩,先有三國,再有戰國,另加大蛇,此外還有鋼彈北斗特洛伊,真的狗屎垃圾也無雙,在這種亂出無雙的手法下玩家已經厭倦了,本來無雙的賣點其實不在於動作,而是玩家可以用自己的手來改寫歴史,這種樂趣必需要是對歴史有相當認識的人才會覺得有趣。在這點上三國、戰國和大蛇還算可以。但真的會有玩家認為玩鋼彈無雙是在改寫鋼彈歴史嗎?要玩還不如玩基連野望好了,或者真的會吸引到一批無鋼彈不歡的發燒友,但這批人多到可以讓KT社有錢賺?至於北斗無雙更是一點無雙感也沒有,至於特洛伊無雙就擺明是主打美國玩家的,但美國玩家真的對荷馬史詩如此地發燒嗎?
當KT社濫出無雙的結果,就是玩家已不再賣這個系列的帳,除了少部份死忠派之外其他都是越玩越無力,反正集集都差不多,故事也是來來去去那一堆,每一集加的新角色更是越來越少人認識,那還要如何吸引人去玩遊戲?
KT社以為金礦是挖不完的,所以就將其他營生掉在一旁瘋狂地挖,但卻沒料到日本熱潮已過海外又因為日高而遊戲越賣越傷,到最後就是變成現在金礦已枯但其他營生工具又擺爛的下場。
腳踏實地?
這次創辦人襟川陽一回來,顯然是來救亡的,始終他老人家在公司內是神主牌級的人物,單是他出山就已經能夠振作士氣了。問題是除了士氣之外他要解決的問題一大堆,以及最重要是未來該怎樣。
過去十年可算是KT社最風光的十年,一間其實只是一線尾的公司因為無雙而成為世界各地傳媒的寵兒,但他們沒有利用這股聲勢來壯大自己,而只是死守老本,現在的情況是整個遊戲界都不景氣,美國的經濟在短期內都沒有起色,那一大票「脫日入美」的賺美元論全部行不通,甚至在日高之下所有海外市場都全線仆直。如何重新回到日本國內市場就是襟川未來要面對的巨大難關。
不再妄想美國那個隨便都是數百萬的巨大市場了!如果連稻船敬二都沒法子在美國立足,KT社只靠Tecmo那個五勞七傷的開發部又能做什麼?重新脫踏實地打好基礎,將一些還有潛力的遊戲系列重新開發,活用自己的優點才是一間負責任的公司應該走的路。
只希望,這一切不會是太遲,已經有太多的遊戲公司消失了,不希望KT社會是下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