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用現成標準?談專利技術的戰略運用
文:傑特
話說筆者那篇談DRM的文章刊登後,友人在推持上和筆者聊起這個題目,他提到現時市面上有更多更好的保安基制,但遊戲公司偏偏不用的問題。筆者也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所以就不客氣拿來用了。
由HDMI與藍光開始
自從進入了HD映像年代開始,影像傳輸格式就一直是爭議的頭號目標,現時最多人用的當然就是HDMI制式,這個由Sony、東芝、松下等公司研發的制式XBOX360也採用,甚至連一直都很不想使用的Apple也開始加進去他們的產品線上了,而任天堂投降應該只是時間問題。因為相比起來費用其實還算是可以接受的高度:每一件產品只需0.15美元,也就是如果作十萬部XBOX360的話也只是一萬五千美元,如果小公司不加上HDMI標示還可以有0.05美元的折扣,對應HDCP數位保護技術還可以再便宜0.04美元,換句話說以Mac mini為列,既沒有logo也支援HDCP那每一部的授權費就只是0.06美元,造一萬部才六百美元,這個價錢不算過份吧?所以即使一直抗拒使用非公開網路標準的Apple即使自己使用Display Port但最後還是得投降﹣誰教現在所有的外接顯示差不多全都是HDMI?
但藍光Blue-Ray就不同了,每一部播放器9.5美元(哇!好過去搶),每一張光碟0.04美元。先以這個價錢來算的話如果MS要加裝BR-Drive的話,如果那年賣了三百萬部主機那就是二百八十五萬美元,也就是Sony什麼也不用做就可以從對手那邊得到二百八十五萬美元!然後一隻遊戲光碟收0.04美元,也就是單是COD這些可以賣千萬的大作Sony就可以收到四十萬美元,以一年那麼多遊戲推出總數千萬,多起來一二百萬美元的授權費就跑不掉了。
看到這裡大家也會明白為什麼MS和任天堂打死都不願意採用BR碟的理由吧?HDMI雖然要0.06美元但主機賣再多也不會一年一千萬部吧?而且將成本打在內也不會貴得了多少,也不差那五毫港元。但BR卻是貴得嚇死人,也就是上至主機公司下至小生產商一但使用BR制式就等如伸出頭來任他斬,事實上除非播放高清影片不然以現在的即時多邊運算來看也找不到理由必需使用BR,那,你願不願意送一大筆錢給以Sony為首的BR陣營?屈指一算以Wii現在已賣了七千三百萬部,也就是用BR的話就得付出六億九千萬美元給Sony!換了你的話怎辦?
授權費的戰爭
一開始花那麼多口水說這兩個例子,就是指出一但標準不是開放而是授權的話,就是一個無了期的付出,對方則是坐著不動也會有大把鈔票進袋,而且對方因為是創立者所以一分錢也不用,那你就明白為什麼每一家公司都想搞一套標準吧?
沒錯,標準的好處是減少用家成本,用家不需要頭痛如何配線,總之只要支援HDMI的玩都可以接上HDMI線,配著高清電視玩,你完全不需要苦惱用不用得了的問題,也不用怕表現有差,因為同一套標準就一定是同一種表現,最多也只是線材的質素對影像的影像,但除非你玩的是十萬一套的影音組合,不然二百元一條的線材和二千元一條的線材也是看不出有什麼分別的。但當你是標準的持有者在智產權的保護下,就有權向任何使用你的技術的人收取授權費,而這筆錢最後是會轉嫁回消費者手上,但太貴的東西沒人買,想想每一部XBOX360都加多一百元。每一片遊戲都貴多十元的話會不會影響你的消費意欲?而最重要是這筆是會流進自己的對頭手上的時候?
對於任天堂和MS來說,答案跟本不需要考慮,總之一方面去尋找甚他代替品,或以提升壓縮技術,又或以新的光碟格式,總之就是不使用BR光碟!同一道理,其他技術如保安技術,影片技術除非是開放標準不然都是要付錢的,甚至連H264也是要付﹣雖則費用並不算高,超過一百萬用戶下載影片也是一年十萬美元,對Youtube這類級數的公司而且只是小兒科。而軟件開發者賣五百萬套才每套0.1美元,也不算很大的開支。而在本文交稿之日更變成只要你不收人錢,那MPEG-LA亦絕不會向你收錢的變相免費使用!即是Youtube等影片網站只要觀看的用家沒付費,那就不用付授權費(nico這類付費會員制的網站則未知,反正也不關本文的事)。但google也要推他們的開放標準Theora(ogg),可見授權費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壓迫者吧!
對這些公司來說,他們絕對反對付授權費,但收錢的一方就不同了,所以每一家公司都拼命地開發新制式,搞出一個又一個的技術聯盟,目的就是為了研發出一套好的制式,接下來就是坐著收授權費,想想什麼都不用做就有一大堆美元流進來,真是睡著也會笑出來。
即使不算這個,只是制式標準在自己手上那自己要用多少次都是不用付錢的,那成本就減了不少,而如果這是主機廠開發出來的話,那遊戲廠想推出使用這些標準的遊戲就只好乖乖付錢,即是在遊戲授權費之外再付多一筆技術授權費,這筆錢卻是逃不掉的,可以說開發專利技術絕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雖然研發成本也是一筆,但比起長收長有的授權費,一筆過的實驗室開發成本相比絕對是小兒科。
擁有絕對的控制
除了錢之外,對技術擁有絕對的控制也是一個因素,這樣一但被攻破就可以即時作出應對。這點對保安技術而言最重要,沒錯是有好幾套開放標準的保安系統,但開放的話始終有一個陰影是Hacker也有同樣資料,那要攻破就容易得多﹣最少他們會這樣想。但封閉制式就不同了,世上只有自己擁有完整的內容,而且隨時都可以作出修改而不受制GPL等協定。那每一次被攻破只要立即修改就好,無需通知其他人更不用守開放標準的協定。
而且更不能對人言的是這些標準由於只有他們擁有一切,所以他們要加入任何古靈精怪的東西都能神不知鬼不覺,少則取得用家的個人資料,大家直接在用家的電腦裝後門來個中門大開,那公司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網路開放標準的反擊
對於這種事,如果是保安基制還真是沒辦法,你要在PS3上出遊戲能不付他們的保安基制嗎?能不付授權費嗎?跟本不由你去選擇。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對抗的,其一就是像H264那招大打便宜牌,甚至是HDMI也不是貴多少,以最便宜而大量生產的情況下逼對手使用,當算一算比自己開發來得便宜的話自己會加入,最後做成一個市場標準。
另一招就是採用開放制式,這個表面看來是最好的,因為不是便宜而是完全免費。但這類制式卻反而不見得受歡迎,最主要是這類標準都是一些組織來搞,他們跟本沒有足夠的本錢宣傳,少人用的話免費不免費一點意義也沒有。好像有一大堆無破壞壓縮音樂如tta,flac等等,但實在太多了,生產硬件的公司跟本不可能支援全部的制式,最後反而變成一團糟。
至於Apple的Webkit計畫則是一個中間點:Apple以他們的大企業優勢將Webkit當成一個用來賣錢的標準來開發,但卻是免費任用而且完全開放!以Apple的招牌下當然要比Opera這些小公司搞的網頁引擎來得有信心,更別提這套引擎也真的是現時最好用的,結果變成Firefox的GEKKO和Apple的Webkit的兩套標準的對決,反而MS的IE就被孤立起來,而需要跟著他們走。
這種大公司式的「不要錢大放送」來創造市場標準,雖然是沒有錢賺但因為擁有第一手的資料,所以永遠能在技術上領先其他使用同一技術的公司,也保證不會被其他公司的技術壓制,尤其是當IE不再是唯一的標準時,Webkit取而代之就可以控制了網頁瀏覧的龍頭老大地位,那發展起來就更容易更自由。
永不休止的「藍光取代者」
回到遊戲,由於BR的授權費實在太貴,而且生產的成本亦高,這構成兩家遊戲廠都不願意使用這玩意的結果。
事實上現在很多公司和研究室都在想找出可以替在BR的制式,而且不少更是開放制式,務求擺脫用家不斷要求使用BR而Sony則獅子開大口的困境。雖然現在還是未找到,但另一方面BR碟除了用來看影片外作為遊戲機的媒體也沒有很大的優勢,不論容量和速度都不算很理想,所以兩家廠還是可以繼續使用又便宜又好的DVD一段日子,又或者BR授權費大減價。
但會減的理由當然是有了新的開放制式,而有了更好的東西又誰要用BR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