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包裝史
文:傑特
遊戲,其實是是收在光碟又或者硬碟內的一堆程式碼,但我們不會認為光碟是包裝,真正的包裝是指用來放光碟的膠盒。而這玩意雖然很少人留意,但留心起來其實還是蠻有趣的。
紅白的紙盒年代
最初的遊戲﹣也就是紅白機年代的遊戲,包裝除了遜也真的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了。怎樣遜?一個紙盒,一個軟透明膠防震保護殼,一個透明膠袋,再加一本小小的說明書,了不起的還有幾張卡帶使用方法的紙片,就是那麼多。
真的只有這些?對,就是這些。當年的遊戲真的很不在乎包裝,隨便一個紙盒就了事,就算是已經紅透半邊天的《Dragon Quest 3》發售時也只是這麼一個紙盒,當然也沒有什麼限定版之類。在某個意義上其實算是十分環保的,一個紙盒隨便一壓就可以夾在其他報紙雜誌一起拿去廢紙回收了,重量也十分輕,即使一整座山也不會壓死人,運送時更可以省下一大筆運輸費,對遊戲公司、遊戲店以至玩家來說都是相當實而不華的包裝法,如果從這些實務來看的話其實紅白機遊戲的包裝是最追得上時代的,甚至比今天的更好。
不過以美觀而言就真的很不適合了,小小的一個盒也玩不出什麼花樣,但在當時任天堂的想法來說,遊戲卡帶是玩具的一種,玩具的包裝不能太花俏,而且要安全,不然弄傷小孩子就麻煩大了,所以整個包裝沒有一件東西是硬的,保證用來丟人也不會受傷,而且夠輕小學生也不會覺得重。整個構想都以兒童玩具的模式來設計,很符合任天堂的一貫做法。
(例外的當然有,像光榮的遊戲就用硬膠盒﹣但他們的遊戲當年已經賣一萬日元!不來好一點的盒子像樣嗎?)
加長版的超任紙盒
去到超任了,雖然遊戲已漸漸由小孩子的玩具獨立成為一個新的娛樂媒體,但以任天堂的作風他們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做法,而紅白機成功的方式超任當然會照用。所以超任的遊戲帶包裝除了因卡帶變大而變得較大盒之外,其他真的沒有變化。
當然,紙盒在運輸和處理上好處多多,但最大問題是不耐放。你現在去秋葉原的中古遊戲店,絕大部份的任白機遊戲和超任遊戲都是『裸放』﹣即是只有卡帶沒有遊戲盒。為什麼?因為紙盒是一種超不耐存的包裝!濕氣會爛,放久了也會退色,搬個幾次就會破,別說廿多年前以前的遊戲,即使放個幾年的紙盒除非真的很小心,不然一定會破破爛爛的,特別是對於不大愛惜物品的小孩以至粗心大意的成人(筆者就是一例:看的書總是殘殘破破的),這個紙盒真的又愛又恨,特別是當紙盒破了之後說明書就不知該怎樣放了。如果只對遊戲有興趣的人倒沒什麼,但如果是有收集僻的朋友來說要保存完整的遊戲搞不好真的需要搞一個放相機的存放箱才可以。
相比起來磁碟用的是硬膠盒,雖然以任天堂的標準而言不是那麼理想的包裝,但相比起其實很耐操耐放的卡帶盒,磁碟這玩意真的很麻煩,跌一跌就玩完了。所以任天堂只好使用比較耐操的透明硬膠盒,沒錯,這樣是比較不容易跌壞,但磁碟的先天問題是很容易壞,所以即使存放得很好但很容易就會讀不到,用什麼盒其實也沒有什麼分別就是了,現在要找一隻還可以玩的磁碟機遊戲,真的可以拿去ebay拍賣哩!
CD盒年代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卡帶遊戲都是紙盒的,像SEGA的遊戲就是膠盒,雖然只是軟膠盒,但總算是兼具了重量和存放時間,而且盒子夠大封面玩起花樣來也更多,這可算是今天的NDS和3DS同一做法。
至於PC-E則採用CD大小的硬膠盒。原因顯然是PC-E的遊戲卡比較小,並不耐摔,所以用一個比較硬的包裝來放遊戲卡是合理的。而之後的CD-ROM當然也是CD盒,不過有點問題是最初的CD盒真的就是市面上買的到的類型,用來放封面的空間相當小,如果只是封面連歌書的話當然沒有問題,但當遊戲越來越複雜的時候,說明書也越來越厚,簡單的CD盒已經放不下了。結果遊戲廠想出了雙CD盒來放遊戲,一邊放光碟另一邊則放說明書,這樣除非說明書真的厚得太離譜不然都沒有問題。
雖然CD擁有數百M的高容量,但當遊戲進入PS年代之後,有一些遊戲廠放CG影片放上癮(對,我是在罵你,Square!),一隻FF竟然得花上三隻甚至四隻光碟,再加說明書就更誇張了。而當時遊戲用上兩張光碟的也不少,再加上厚厚的說明書,雙碟盒設計的遊戲盒大行其道。但問題又來了,如果有四張光碟的話那怎辦?結果包裝設計師想出一個盒放兩張光碟,那雙盒就可以放上四張了,如果再用上特殊的超薄CD架更可以放上五張甚至六張,再加說明書塞在CD和CD之間的空位,一整盒塞得滿滿的,絕對不浪費空間。
雖然沒有規定統一設計,但由PC-E開始到PS為止,遊戲只要是光碟媒體都差不多全用CD盒,一來大量生產成本很低,二來也同時期具放便運輸、存放和長期儲存的優點,而且推出特別版時也很容易塞到特製紙盒內,所以很長時間成了遊戲的制式包裝。
DVD登場了
到了PS2,遊戲媒體由CD升級到DVD,容量也由800M跳到4.7G,這樣子遊戲可以放上更多影片,但體積卻保持相同,可算是相當好的解決方案。
不過在包裝上卻由傳統的CD升級到現在我們常見的DVD盒包裝,這樣搞其實不是實用性問題,而是Sony要突顯PS2是用DVD來玩遊戲,所以採用較大的DVD盒宣傳性大於實用性。不過DVD盒也有一些改變,由於盒子大了,如果還是採用CD盒的硬膠設計的話,重量會是一大問題,這對於運送來說相當重要。所以DVD盒一般都是軟膠盒,沒有透明盒面重量就比較輕了。另一方面由於封面比較大,所以玩起封面設計來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間,放進更多的情報,這對封面設計越來越複雜的遊戲而言,更大的封面真的有好處。
不過即使用上軟膠,但遊戲盒變大還是有問題的,所以設計師想出在盒的中間位置「偷空」,變成封面只有一塊紙和一個膠框,雖然只是省一點點的重,但少數怕長計,數十盒甚至過百盒,每一 盒省幾G加起來就是幾公斤了。當然,這樣對於遊戲盒的結構來說會有影響,但因為只是省了封面的那一邊,放遊戲的另一邊還是實心的,這樣對遊戲光碟的保護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了。
沒有說明書的好處?
基本上PSP和PSV其實都只是縮小的DVD,包裝方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大道理。反而3DS卻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改用電子說明書這一點。
任天堂在3DS上採用電子說明書的最大好處是玩家不需要隨身帶著那小小的說明書,想查任何時間都可以查。不過採用電子說明書也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讓遊戲包裝的重要進一步減輕。本來採用小卡帶的重量已經夠輕了,但大量運送時能輕1G就是1G,而任天堂把說明書電子化,只留下積分紙又或者廣告之類,徹底輕量化下運送的成本就更低了,而且不論封面還是盒底都大量偷空減輕重量,並採用格仔設計來保持一定的強度。由於卡帶是放在盒中間的位置,這樣遊戲盒即使掉到地面也不會傷到卡帶,而且因為是四方形小盒子,所以即使大量偷空也不會有一種軟巴巴的感覺,從而可見設計師的心思所在。
特殊包裝
至於特別版的包裝可真是千奇百怪,不過不管大小都會採用長方型紙盒的設計,因為這最方便運送,不然如果是三尖八角的紙盒的話,運送起來太麻煩,浪費空間也就是浪費金錢。
一般特別版可分為特大紙盒和DVD長盒套裝兩大類。特大紙盒是用來塞限定特典的。這些大紙盒雖然很漂亮,但存放起來很要命,筆者也不知掉了多少這些紙盒了,又佔地方又容易爛,除非打算放二手不然留著真的沒什麼用。至於長盒類則是把幾隻DVD盒拼在一起用一套紙套套著,雖然這不容易放太大的特典,但如果像MGS4這類特典也是影像的話,這種包裝就已經很足夠了,更別提DVD盒的長度用來放資料集也很足夠。
更聰明的做法是把特典另外運送,分開放到客人的手上,這樣特典不論是海報還是畫集都沒問題,更不用擔心紙盒太大太佔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