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熱門專題

薄版PS3真的能拯救Sony嗎?分析Sony的新遊戲戰略
文:傑特

  當然,這篇文章不是介紹發表會那部被某編集長評為『極度樣衰』的薄版PS,反正同事也會在主版詳盡介紹。而筆者的重點在於整個發表會的目標以及其問題。

  

更輕、更省電=有籍口再減價

  首先當然是主角新版的PS3了,關於這件事在這裡得替編集部的同事吹噓一番-沒多久之前在日本的遊戲新聞網站中說到新PS3時,特別提到本誌是最新報導的香港傳媒之一,而且還曰『香港最有公信力的遊戲誌』,真的,說沒有虛榮心是騙你,即使只是一個自由主筆也有點沾光的感覺。

  好了,馬屁拍完入正題。其實PS3會出薄版已經不是秘密,全世界都知道在硬件上PS3有太多弱點,由其吃電大王到暖爐再加超重量級,即使不管遊戲難開發也是問題一大堆-不過這只不過是籍口而已。在這個經濟不景的年代,一部39980的主機不管怎樣看都是不便宜的。而且相比起因為硬碟可以簡單更換而變成化多個版本的叉0,PS3並沒有可以將週邊加加減減來作出便宜入門版的本錢,更別提Blue Ray本身又是一個相當沉重的開支了。在這種情況下由06年十一月尾發售至今一直成為PS3無法放手一搏的拌腳石,雖然過了兩年多BR Drive的成本已經減了很多,而晶片的制作亦越來越便宜,理論上是有很大的減價空間,但要Sony將舊型號放血大減價又真的拉不下臉,想想當初吹牛吹得如此響,如果現在說要減價,那臉往那裡擺?而且也難和之前買了貴機的用家交代,再加上又一直沒有大作推出,完全找不到時機減價。

  但薄版PS3的推出卻解決了這個問題,對,雖然還是沒有大作推出作呼應,但新機推出的話就有一個大籍口減價,由39980一口氣削到三萬以下的心理關口的29800,和叉0最便宜的版本19800以及Wii的25000差距只縮到一萬日元和五千日元,而且比起以前一出薄版例必省掉大量功能,這次基本上只是『更薄、更省電、更樣衰』,在機能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硬碟還加到120G,可以說在功能上並沒有什麼差別(除非你打算安裝Linux),對於追求環保省電而又未出機的用家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甚至當成一部BR機也化算。

  至於會不會好賣,還是老話,如果沒有大作遊戲的加持,這種減價或者會刺激到一批愛新鮮又或者之前嫌貴的玩家進場,可是面對主流遊戲的Wii轉向以及跨平台化,這次減價只能作為一種非決定性的優勢,而不是真的有影響局面的力量。

  至於9月3日發售....你會為了玩《428》又或者《機動戰士Gundam戰記》買新機嗎?

  

積極(但錯誤百出)的PSP戰略

  比起除了減價就沒有太大的變化的PS3,這次Sony的gamescom的重點其實是在手提機PSP上,對,相比起除了減價就沒有其他招式(當然,你也可以說PS3 firmware3.0改進了PSN介面,但重點是提供的內容吧?),PSP反而有更多的空間去發揮-但,卻是一堆讓人囧掉的發揮。  

  

UMD只值一千?

  首先重點當然是《Gran Turismo Protable》,這隻配合特別版3000主機推出的大作,絕對是PSP年尾的重點,始終PSP遊戲看起來風光,但除了MHP之外其他都不算好賣,在年尾的遊戲旺季如果還不推出那結果可以料到,尤其是Wii的局面越來越明朗,PSP差不多成了Sony還有優勢的唯一平台,還不努力振作嗎?不過教玩家吐舌頭的是為了宣傳PSP go版,GT-P將推出下載版和UMD版,而差價只是下載版便宜一千日元!

  一千日元?你認真嗎Sony?好,筆者問各位,如果你手上有PSP和PSP go的話,你會不會只為省那一千日元而選擇下載版?一個不能變賣、不能借人的下載版?而你會不會為只省一千日元而特地買那一部PSP go?一千日元在日本連吃兩餐飯都不夠哩!一個沒有實體、不能變賣又不能借人的純軟體版遊戲,和有實體可借人可變賣還佔市場絕對多數的UMD版本,其差價只是一千,筆者實在無法理解想出這種定價的人是否有心幫忙PSP Go,甚至有理由懷疑定價者跟本就不看好這部四不像的主機,所以才會定出這個完全沒人鳥的爛售價。

  

期待已久(?)的下載遊戲服務

  這個PSP Minis才是筆者一直期待的重點,甚至說真的是珊珊來遲了,何解?請想想,一部以網路下載遊戲為唯一媒體的手提機,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主機本身,而是配套服務,想想沒有iTunes的簡單強大的音樂管理機能,iPod會至今還是市場領導者嗎?沒有完整的支援配套,硬件再怎樣優秀亦沒有用。其實這個服務應該在PSP go發表之際同時宣佈,但拖到現在所以筆者才會說太遲。

  這和個GT-P一起在10月1日推出的服務,以打著低價格大容量作賣點,Sony宣稱每一隻遊戲都會將容量壓到100M以下,雖然看來好像很少,但如果你知道DQ9才不過256M byte,而絕大多數DS遊戲才不過數十M的程度的話,那100M左右已經是相當巨大的容量了(即使現所知的遊戲跟本用不著這麼大容量-俄羅斯方塊數M已夠有餘吧吧?雖然比起容量筆者更好奇會有誰呆到買這隻連手機也有的遊戲來玩)。即使PSP會用盡一張UMD那1G容量的遊戲也不多,所以100M以下的遊戲體積是絕對夠用的。而Sony宣稱在同日會推出5隻遊戲,年內則是50隻遊戲,數量不算多但也夠了,在沒有任何前景之下能夠拉到遊戲廠在兩個月內提供合只五十隻遊戲,算Sony還是有一些份量。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作為一部以下載遊戲為唯一的遊戲來源的主機,100M真的能夠在街上的WIFI下載嗎?你有那麼多時間坐在WIFI點等遊戲下載完成?那即是要在家用PS3下載嘛!要玩家先在家中下載遊戲然後上街玩?沒錯iTunes Music store是以這一招成功,但遊戲不是音樂-早在walkman年代大家已習慣在街中將歌轉到Walkman帶出街聽,所以並沒有想聽就聽的文化,也不介意在家買歌帶出街聽。但日本的手機遊戲和iPhone遊戲成功是因為任何時間地點都能以3G網路下載,即下即玩,這對於無聊找玩意打發時間的人最有吸引力,但現在是先下載再拿出街?有這份閒情還不如將影片轉進去PSP帶出街好了。

  手機遊戲的成功正是在於『打發意外多出來的空閒』,如果早有準備的話用家會有更多的選擇,像看小說聽音樂帶遊戲出去玩,下載遊戲往往是突然多出一些時間而沒有準備,才會上網路下載,因此遊戲不能太貴也不能太大,因為那只是拿來無聊解悶之用。但PSP go本身沒有3G功能,而且用WIFI下載100M的遊戲亦嫌慢了些,結果就是不得不附在PS3之上,變成PS3的一件附加配件。而且100M的體積也不算是小遊戲了,價錢也不會太便宜,如果要貴過二千日元的話還不如玩回一般的UMD遊戲吧!市面又不是沒有可玩UMD的PSP,何需買一部只能依附PS3,每一次想玩遊戲得先在PS3下載、然後轉到PSP才玩到那麼不方便?

  正如筆者之前所指出,PSP go是一個思慮不周之下的產品,一個想打開網路遊戲市場但又畏首畏尾的半調子成品。如果真的推出PSPhone反而更有賣點,一來不需要再借用Andriod而可以完全自家制作,而且在開發者已經完全熟習PS系的開發系統,遊戲和軟件絕對不用擔心,配合3G網路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遊戲,作為一部『針對遊戲特化的手機』絕對會是一個很堅強的賣點,而且更能和作為遊戲機操作性比較差的iPhone以至其他手機作出區分,成為一個新的舞台。

  但現在的PSP go卻是不倫不類,遊戲機又不夠,手機又不能,更無法執行各種程式(Digital Reader?說笑吧,除非支援pdb又或者pdf,不然你會在這部機上看漫畫?搞不好日系手機還比較方便哩!更別提電子書一大堆的iPhone了),現在推出的PSP Minis亦無法將PSP go的優點突顯出來,甚至反而讓人看到這部遊戲機的弱點,那,你還想買這部遊戲機嗎?

  

那個像是自X器的玩意是?

  至於最後的Sony體感控制器,之前在E3專題時已經吐糟說像某些成人玩具了。的確,正如Wedbush Morgan分析師Michael Pachter和Cowen & Co的分析員Doug Creutz所言,這個還沒有一個好記響亮名字的體感裝置,是要比Natal看來很酷、但實際上卻難於設計遊戲的系統來得務實,基本上是介乎於Natal和Wii之間的產品,由於那個乒乓球般的感應器,所以在感應動作上會比Wii好是沒問題的,而且由於廠商有了設計Wii遊戲的經驗,所以舉一反三要開發相應的遊戲也不會困難,而不像Natal看起來真的酷到爆,但實際上作起遊戲時就完全不知如何入手的不同。而且有過eye toy的經驗在產品的完成度和務實性應該值得相信的。

  只是,能不能設計得漂亮一些?說認真的,當看到這幾年PS系產品,筆者強烈認為Sony需要的不是一個英明幹線的領導人,而是花五倍甚至十倍高薪去挖apple的設計師過來-那是什麼鬼外型?



主目錄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