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呀!你要去那裡?-PS家族的未來
文: 傑特
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自從九四年尾Sony推出他的第一部遊戲機Playstation,遊戲界的霸主之住由任天堂手上流到Sony手上,就這樣一口氣稱霸十一年,直到零六年尾任天堂推出Wii,再加上NDS 完全擊倒PSP而將皇座搶回來,關於任天堂我們已經談得太多,現在我們看看敗者的一方,究竟Sony的未來在何方?
PS3:計画当り?
其實之前筆者也在一篇談Sony的文章中說過,PS3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用來打贏其他主機,而是要在次世代光碟制式打敗HD-DVD,雖然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種想法是錯得離譜,但在兩三年前誰會想到任天堂的Wii會如此所向無敵地打跨PS3?當時NDS連L也未有,甚至可能連NDS也未出街就已經決定將BR-Disc加入PS3上了(這麼大的計畫不可能臨時加進去的,相信早在三四年前已經決定在PS37上使用BR-Disc的了),那時又怎會想到任天堂也會來個皇朝中興?
作為一間以日本為主的高科技公司,sony的高層深信即使是Microsoft也不大可能打進日本市場-事實也是如此,而任天堂除了維持著市場外沒有什麼作為,所以他們想利用肯定會成功的PS3來推新制式在當時絕對不能算是錯誤的決定的。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PS3也真的達到Sony最初的預期,一百左右賣了一千萬部PS3,而能提供HDMI端子電視也跌到一個連筆者這類貧民也可以負擔的程度,那PS3+HDMI電視+數碼高清廣播就是最便真的配搭了,即使是一般家庭也負擔得起,而從這點來看筆者也不得不承認前年實在太低估LCD電視降價的速度了,現在全套組合一萬元就可以解決了(升級數碼盒二千,PS3二千多,電視32吋五千多),就算是早兩三年大家也負擔得起吧?可見Sony在影音的遠見真的比筆者這類的遊戲評論員有遠見,實在甘拜下風,敬服敬服。
以一間賣電視賣影碟的公司來看,sony的長期戰略真的很成功,只要BR Disc成為標準的話單是版權費就不得了,再加上Sony的BR Disc影碟機和電視,這筆錢可不得了,所以如以完成Sony的HD影音大戰略的角度來看,PS3真的是『計画当り』-如他們的計畫所料。
不過不好意思這本不是影音雜誌,而是遊戲雜誌,所以我們需要回到遊戲的角度來看,究竟在遊戲的領域上PS3還有沒有搞頭?
進不得,退也不得
回到遊戲領域,現在PS3每月其實都有一定的銷量,但眾所週知就是這些買機的人都不是用來玩遊戲而是用來看影碟的,而去年年尾的銷售表就看得一清二楚了,特別是最好賣的竟然是大家哥爾夫5!這類遊戲一直都不是玩家向的遊戲,偏偏現在PS3的所謂大作全都是主打玩家市場,這種數字當然讓那些大廠放心將遊戲推出吧,而現時除了其實一直都賣得不多的DMC硬著頭皮推出街之外,其他大作都不敢亂動,MGS4明明搞好但影也沒有,FF13更靜到差點以為停止開發-事實上那一天說推出叉0版和Wii版是絕對不會覺得意外。而更慘的是sony自家的SCE產量之低已經到達完全不能期待的程度,如果連一隻GT5搞了那麼久也未能推出,你還期待他們能夠獨力支撐起整個主機嗎?叉0好歹也有一隻HALO,而且還有其他遊戲和大量的EA遊戲頂著,任天堂更是一家頂四家,而這也是那是那些『第三廠至上論』的評論者的一個盲點:沒錯,多第三廠支持的主機會更健康,Wii現在只有任天堂獨大賺是不健康的,但如果主機不好賣的話第三廠誰會在這裡推遊戲?任天堂和MS都需要獨力將市場開拓到足以足引第三廠出遊戲有錢賺,可是sony做不到,第三廠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會雪中送炭。
回到PS3,現在他們的處境真的很雞肋,對,BR Disc真的已經接近成為市場的標準,因此相信越來越多公司會推出同BR Disc來搶市場,Sony也會出推同類產品,在競爭之下PS3的立場會越來越難捱,但退出的話一來臉上就會很不好看,搞得那麼大但結果竟然是無聲無色的下檔,既對不起股東也對不起支持者,第三廠更會立即跳船。但堅持下去又看不到任何起色,FF13現時不出的機率高過出,MGS4現在是找一個比較像樣的時機出但肯定不會好賣,甚至Bio 5會不會在PS3出capcom現在也不敢答你,由sony到各Sony陣營的遊戲廠現在都是進退失據的情況,甚至多次流出Sony要放棄遊戲市場的流言。
雖然這聽起來好像很荒唐,但『PS2.5』是否真的不可行?
Playstation 2.5?
其實筆者以前也提過,sony如果真的要繼續留在家用遊戲市場,不是一味將PS3減價,因為不管再怎樣減遊戲的生產成本還是那麼高,而且PS3不是遊戲機的形像也太過深入民心了,而且和PS2也差得太過大,與其放棄支援PS2還不如放棄支援PS3,推出一部以PS2為基礎的主機,也即是PS2.5。
有什麼好處?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輕易吃回現在PS2的市場,從去年的遊戲產量來看其實PS2的市場還是很有可為的,而除了小部份遊戲之外大部份遊戲跟本不需要那麼強大的機能,PS2也剛好夠用,那PS3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投資回報不相等的大東西而已,不然你以為他們為什麼要在PSP上推遊戲?就是PSP跟本就是PS2同一玩意嘛!與其在PSP上推為什麼不開一部PS2.5?又或者PS2-Ex之類的主機,改回當年爛到想哭的狗瓦問題,再將晶片加強兩三倍但用回之前的系統,然後來個19800日元包硬碟,在這個極不想求變的低階遊戲市場來說他們不需要你有什麼高性能,但能夠用舊系統開發遊戲。看看Wii吧!沒錯,他們是有很多爛動畫遊戲,但這些遊戲成本都不高,即使不大賣也可以有賺頭,而且因為有大量遊戲使發售表上看起來有聲勢。而且在BR-Disc仍是偏貴的年代兼家裡山積大量DVD,推出一部DVD主機還是有利可圖的,不然以為去年PS2還賣得不錯的理由在那?
其實當年Sony也推出過一部PS-one的玩意,但那只是小型的PS,功能和容器上還是滿足不了玩家的,但現在是推出一部以現在機種改良的新型機,這用來作為低價對抗馬抗衡Wii在低價市場的強勢才是正面做法,而不是堅持高價路線但又沒有戰力,連叉0都打不過。
攞你命三千的PSP
對,PSP真的功能多多,由最多只是用來看影片玩遊戲,發展到現在甚至可以打skype看RSS,雖然還不像PDA以至iPhone般那麼強可以當成數碼秘書,但作為一個便宜的流動娛樂中心已經是卓卓有餘的了,特別是才一千元多就有4.3吋的大畫面,用來看電視電影真是一流。
對,PSP現在面對壓倒性的NDS還能有這麼多人買就是因為他俗又大碗,而打正正打中一個影音市場的盲點: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電腦的功能,但又想在街上看影片,更重要是比EeePC更便宜,學生都買得起,這樣自然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力了。而這也是很諷刺的事:PS3主打玩家結果死得難看,反而多用途又便宜的PSP就站穩陣腳。不過也不能說PSP不管玩家,以遊戲來說PSP是不折不扣的玩家型主機,遊戲都是打著玩家主意的,只不過因為其他功能又便宜又好,才會出現這種『妹仔大過主人婆』的妙事出現,而且也出現另一妙事,就是『一般人買DS但只會用來玩遊戲,而玩家買PSP但不一定用來玩遊戲。』
先不管那些不斷更新用來防海X但結果卻變成擾民的行為(三不五時升一次級,即使全部都是合法都煩死人吧?),但由於PS2的下沉但PS3又太過貴,所以越來越多廠都拿本來放在PS2的遊戲推到PSP上,像基連野望系列,又或者機戰A都看不出有需要放在手提機上,但由於PSP和PS2的系統差不多一模一樣,所以在各大中小廠為了省錢的因由下將一些PS2遊戲往那裡推,而變相在成了一個PS2的替代品,再加上可以連上電視來玩,使這部遊戲機越來越不像一部手提機,而變成一部小型的PS2。
如果以之前筆者提到的『PS2-EX』的角度來看的話,PSP正正就是這麼一部主機,而且比起PS2有多更的剩餘價值。而且雖然UMD的容量不多,但畫面小的話容量小一些也沒關係,不過始終還是有限制的,相比起最多可以用上D9碟的PS2,UMD的容量還是不大夠,只不過在現時還不算大問題就是了。不過長此下去還是有問題的,如果連PS2的機能也不夠(或者說『先天問題』比較正確),那PSP想用來取代PS2的工作還是有困難的。如果繼續保留這個“流動娛樂中心”這個定位就沒問題,但如果是用來作為PS2的後繼機就有點勉強了吧?
所以比起家用版面對的困境,反而手提機其實是打開了一條新路,雖然贏不了NDS但也絕對不用餓死人,賣個十多廿萬遊戲還是可以的,在低成本的市場上他狠狠的抓緊那些PS2年代上車、不想花本錢升去Wii而想用同一系統繼續賺錢的公司的心,如果以這個角度來想的話,PSP的確是sony在這個市場的救命草,不致完全被邊緣化,讓他捱到PS3的開發成本變低再復興,一如任天堂的GBC和GBA-這當然是他們的如思算盤,當然有沒有這麼好的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苦日子的慢慢長夜
如果說任天堂靠GBC和GBA來維持著對營運以及對遊戲的影響力的話,那Sony就是以他背後的巨大影音軍團來維持營運,在拉上補下的話即使PS3和PSP不濟還是可以維持下去,而不致出現傳聞中的撒出遊戲界,始終洗濕了頭要走是很困難的,又不是SEGA那樣差不多獨沽一樣遊戲,這邊賠了錢那邊賺回來就能了吧?
此外,讓老任一黨獨大也太不像話了,沒有競爭就一定會有問題,老任當年就是這樣子被拉下馬的,如果sony不爭一點氣的話可能不久之後又會回到那個老任巨惡的年代了。
不過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實在不大能期待Sony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