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目錄 | 其他文章

熱門專題

由高調辟謠到神秘主義﹣兩大主機陣營的策略戰
文: 傑特

  雖然兩部剛推出的主機Playstation 3以及Wii都是去年就已經發表並表示在今年年內推出,不過兩者不論是設計概念、針對顧客以至宣傳策略都完全不同,關於硬件我們也談過很多了,所以這次改一改方向,看看兩間廠在硬件以外上的鬥法,以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兩部主機的勝負分野。

  

Sony陣營:

 

第三廠商是本錢

  作為上一次主機戰爭的勝利者,Sony的PS陣營擁有比其他兩所陣營更大的優勢,就是之前主機所帶過來的『嫁妝』,即一大堆第三廠商了,而眾所週知越多廠也等於越多遊戲,遊戲越多自然越多玩家買主機,所以第三廠商可算是真正決定一部主機的勝敗的生命線﹣說得白一點,沒有第三廠提供大作遊戲,誰管你的主機有多強的能力?多邊形能夠吃嗎?

  對於這些真正主宰主機命脈的第三廠商而言,由於過檔新主機不論是適應期以至到開發成本,甚至是銷售風險等等,都會購成第三廠商在過檔時的心理因素,而日本人又是一靜不如一動的個性,能夠不冒險的都盡可能不冒險,所以正常來說第三廠商們都偏向留在之前的主力主機上繼續開發,而不是冒險地跳船轉跑道。而在這種心態之下主機商最重要的工作是穩住人心,讓這些廠相信留在這兒會是最佳的選擇﹣最低限度,即使不會更好但也不要變得更壞,使各廠商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合理的決定。雖然聽起來好像很沒出息,但以一個經營者而言,卻也不能算是錯,特別是現在的遊戲公司越來越大,一個決定失誤很可能損失數以十億計的金錢,當想想到Capcom因為將Bio系列賭在NGC上而可能損失的天價利潤,就知道他們的擔心和保守並不是無謂的。

 

綁緊遊戲大作

  在這種基本戰略目標之下,Sony要做的就是盡可能讓各遊戲廠以行動來投PS3信任的一票﹣也就是開發遊戲了,因此江湖上早已傳聞Sony其實在背後花了一大堆錢來讓各大廠來為遊戲作出華麗的宣傳CG影片,不然誰會那麼有錢沒地方花,在遊戲主機也未摸清楚就搞一條華麗的宣傳影片?還要在遊戲也不知在什麼時候推出?而眾所週知這些華麗影得受益者只有一個,就是仍未發售的主機!所以說Sony背後全力讚助各遊戲廠商搞一條華麗影片出來並不是無的放矢的。

  除了拍影片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動作就是以合約的形式簽死幾隻重要的遊戲,條件當然不外乎是低權利金甚至是開發費讚助之類。其中最新的例子(?)就是傳聞Sony花了大筆錢給SEGA要他們將當時仍未出街機版的《Virtual Fighter 5》放到PS3上,雖然無法証實,但想想也不無道理,一直以來SEGA都視VF為他們的旗艦級遊戲,而跟據過往的經驗他們從來不急於將這遊戲推出家用版,而希望玩家在遊戲機中心花錢玩的,對於這麼一隻完全沒有急於推出家用版的必要的遊戲,幹什麼要在這麼早的時候宣傳只移植到一部主機之上?背後的理由還不夠明顯嗎?但各位也不要先罵SEGA只向錢看,只要留心其他遊戲廠的大作七早八早就宣佈推出新一集在新的PS3之上,而這些遊戲都是什麼也未定而只有一兩條影片,那表示他們其實也和SEGA的VF差不多,都是被Sony在背後以各種方式綁死了﹣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也談到過了。

  當然,以Sony的立場來說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情我願,又不是用槍指著頭逼你做,Sony提出也要廠商覺得有利可圖來成嘛!不然日後遊戲不好賣又可以怪誰?這種以廠商一動不如一靜的心態作出的戰術行動正是Microsoft以至任天堂明知也無法對付的﹣針對廠商不敢冒險過檔的保守心態而作出的行動。

  

高調唱好再唱好

  不過和當年PS又或者PS2相比,這次sony在宣傳上所面對的麻煩顯然大得多,不過帶來的問題的真兇卻是Sony自己:為了推Blue Ray Disc這種制式而不惜將PS3的價格推到五萬日元以譜,而Cell的開發和生產又遠不如預期,加上連開發主機的Demo的表現也比不上以電腦模擬的水準,這麼多不利因素下來其他人不唱衰PS3才奇怪哩!

  對於這種史無前例的唱衰風潮,Sony能夠做什麼?因為直到現在為止Sony仍無法提出實証來證明他們的主機沒有問題,更何況有一個問題是無法解決,就是貴!比起任天堂已保證不會貴過250美元,而Xbox 360未玩減價戰之前也比PS3便宜,在這種無法改變的逆境之下Sony只好不斷吹噓其PS3的性能強大是絕對值得花這麼的一筆錢的,甚至提出可以升級又或者電腦論出來(雖然這種傳聞的可信不高,筆者不大相信Sony的人會說這種蠢話﹣誰都知道遊戲機是不可能和電腦相比吧?再強的遊戲機的多樣功能也比不上一部最低價的電腦,想當電腦等PS3可以跑office再說吧)。但不論如何地唱好,只要無法解決高價的問題那就什麼都沒。

  其實當年Xbox在日本推出之時還不是有流言說會玩花光碟的嗎?DC當年也有過熱什麼的問題吧?以前Sony的對手都被這些流言所傷,現在終於輪到sony去享受這些流言帶來的效果了。

  

任天堂陣營:

 

這就是說,以身作則?

  一直以來作為挑戰者的主機,如果想打敗市場上的王者就要想法拉攏其他大遊戲廠商,像當年PS開始時Sony就拉了Square為首的幾家大廠作為他的後台,而Microsoft除了拉Tecmo等遊戲廠之外自也自行推出遊戲。不過這次任天堂和這幾家廠有一個關鍵性的不同,就是任天堂不單是主機生產商,也是遊戲生產商,而且更不是像SCE這種四處挖人所組成的公司,而是一間有極長久歷史和實績,名作無數的老牌遊戲大廠!兼是曾經稱雄多年的家庭主機王者,以及現時手提遊戲機界的王者!

  在這種實績支持之下,任天堂即使完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單以手上的名作群以及強大的遊戲制作組也足以制作出一大堆百萬大作,特別是看看NDS那些百萬大作差不多都是任天堂的作品,就知道他們實力之厚絕對不是Sony、Microsoft可以相比的。在這麼厚的本錢之下,任天堂雖然也很積極地和其他廠拉關係,可是卻沒見什麼大作續集是預先決定在Wii上推出的,可見任天堂並沒有像Sony般花大錢讚助遊戲廠搞什麼CG影片作宣傳。反正即使沒有其他廠支援,單以自己的遊戲加上那個啅頭和遊戲性十足的手掣已經夠吸引廠商來投了。這也是任天堂的本事的地方:他不需要靠台底下的手段來吸引其他廠商來投,而是像NDS那樣:我可以作出大量百萬大作,而且還是以很便宜的成本!我做得你你也有機會做得到!問題是肯不肯做,而不是能不能做到!再加上極之便宜的遊戲開發系統,讓廠商更加想試一試自己有沒有可能『刀仔鋸大樹』。

  而任天堂以實績來証明他們的主機可以作出極佳的成績,這比起一千個宣傳口號更有用,因為既然任天堂可以憑低成本作出的遊戲能賣這麼多,其他廠為什麼不可以?而NDS能夠以touch screen打敗性能、功能都遠比自己多的PSP,為什麼Wii就不可以?這也是一眾廠商開始動搖的理由。

  

貫徹神秘主義  

  相比起必需不斷地高調去証明PS3是一部多魔優秀的主機,任天堂這次反而是大玩神秘主義,盡量地低調,由去年TGS發表Revolution(假名)到現在大家都叫它為Wii,大家對這部主機知道的有多少?直到現在離主機發售半年都不夠,但所知的也只是特別體感手掣,用DVD,可以兼容NGC,以及250美元以下等等,但對於主機的詳細卻是一問三不知。

  這種絕對的神秘主義的源頭筆者也談過好幾次,是始於apple的steve jobs的拿手絕活了﹣即使出動法律程序也要保持秘密,絕對不讓任何情報外露。表面上這種作法是反潮流的,但從apple的經驗卻發現這剛好相反,由於名氣大加上之前的產品有極佳的成績,所以傳媒會對之後的產品特別有興趣,而由於公司故意保密反而刺激到各傳媒不斷去推想,調查,反而炒起了熱潮,像現在三不五時就有一些無法確認的Wii情報,每一次爆出新情報大家都很好奇,但因為任天堂堅持不透任何情況,弄到傳媒完全無法確定收到的情況是真是假,所以只好繼續找,這樣便出現三不五時就有一些神秘情報出現,讓市場去熱。

  在這種貫徹神秘主義的作風下,不但可以讓市場和傳媒自己去找情報不斷推想,而且也不會被對手看穿自己的底牌,好像Wii的手掣雖然PS3也推出這種玩意,但以PS3的手掣來說這種空間感應系統是沒有實際用途的,而現在任天堂仍有大量的情報未發表,到了九月突然發表一大堆情報,那時PS3也該推到生產線的最後階段了吧?既不能抄襲也沒有任何可以對付的空間,結果即使可以變招也要大半年甚至是一年之後了(難道推出三個月就出更新版?一定會有人用液體炸彈炸Sony總部)。

  

不管其他對手

  這倒是任天堂一貫的傳統,就是他從來不管對手的動手,更不會在宣傳上視什麼為假想敵,這種傲慢的作風也是任天堂所謂之任天堂的理由:我們可以任天堂呀!為什麼要提你們這些傢伙的名字?

  在這種臭屁的心態下任天堂即使明知道TGS是全球最受注目的遊戲大展﹣特別是2007年將不會有E3這種規模的大型遊戲展之後,最多也只是在開幕演講做秀,也不要放棄自尊心在TGS上宣傳。特別是以前任天堂還有Spaceworld,但現在連這個也沒有,任天堂仍堅持這種自大的態度可算是很不智的,可是如果任天堂不是這樣的話就不是任天堂了,你們能夠想像任天堂會和其他廠一起搞TGS嗎?

  

結論:政策的失敗不是一天而成的

  其實sony在策略上並沒有錯,這幾招早在PS、PS2都已經使用並成功的,可惜的是Sony這次的產品背負著一個再多策略都無法去扭轉的問題:價格太高但用家跟本不需要這些功能!為了Sony公司的BR政策而將PS3的策略綁死,加上另一個一早訂下來的『主機CPU必需要由自己做!』的政策,搞到現在cell的良率低到連IBM都表示『達不到PS3的水準的Cell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在這些更大的政策一個壓一個之下,那PS3的相關策略就沒有什麼可以變動的空間了。

  比起來任天堂雖然極之臭屁,但在遊戲機的策略上卻靈活得多,而且總之先一步來搶得先機,由去年E3到今年的TGS,做成每一次都是投出一個課題而逼Sony接招,Sony只能選擇如何接招,而不能反客為主來逼任天堂接招,實在厲害。

  在這種情況之下,Sony唯一的本錢就是那一大堆第三廠商吧﹣如果他們沒有叛逃的話?



主目錄 | 其他文章